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6 a+ F4 P c3 M5 m8 \) \& J何进,字遂高,是东汉末年的朝中权臣,位居大将军之位。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他本为民间杀猪匠,靠着妹妹入宫为妃以后的裙带关系,以外戚身份入仕,并在汉灵帝时期封侯拜爵,可谓是位极人臣。& `- C/ V# c+ n( ^
! \9 V7 R# m; V6 M, P3 E% ~在灵帝病逝以后,何进拥立自己的侄子,也就是自己的妹妹,何后的儿子刘辩,登基为帝(史称汉少帝),一下子成为天子的舅舅,地位得到进一步高升。. V4 W" P- I% z
- A" K6 J3 S d5 W& Y
然而,为了铲除宦官,何进召集各地的诸侯进京,欲以武力之强,一举除掉以“十常侍”为首的阉党集团。却不想被宦官们设计骗入宫内,并借机杀害。之后,便有了董卓霸京城,关东诸侯联军讨董等事件,由此拉开了天下大乱的序幕……
! t4 g2 s/ m: ~
) l$ R% @' q) d2 a从此,军阀割据,群雄逐鹿……汉末的乱世就此来临,之后便有了我们熟悉的“三国时代”。
0 z9 I: Z$ X, O: s, U3 H) c0 [5 n4 Z) L) E# n* U
一直以来,何进给人的印象,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低智商嘴脸。果然是屠夫出身,刀子长见识短,明明手握重兵,却还要多此一举,召集诸侯进京。后来又不听曹操等人的劝告,执意要莫名其妙孤身进宫,结果被一群太监干掉……4 o( p6 r8 x$ B
8 t$ u1 q6 K) n \. R. R
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 Y# W1 P- `2 `# _/ R& o0 e& e" H& J, J
客观来讲,历史上真实的何进,和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形象确实基本一致,但并不完全一样。关于他入仕为官的过程,召诸侯进京的动机,以及后来被宦官集团暗算的原因,其实都值得我们去解读和分析。2 e" m4 x# P. |0 ^
( g0 m& A2 \; A4 L+ X3 @; H今天,我们就翻开史料的记载,来寻探何进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还原他在历史上的事迹真相。! X8 C& `9 H/ [7 X6 |' D
" k8 c& B# J9 s L: g W
首先,关于何进是“屠户出身”,这点确实在史书上有着记载。范晔《后汉书-何进传》的收尾部分,说他是“进自屠羊”,意思是说,他原本家里就是屠宰卖肉的,后来才出来做官。. M! Y3 T8 r0 K1 O' ?8 p
# Y) s/ g) f5 B/ j8 n: X6 s) m2 [4 d
然而,这并不说明何进在做官之前,干的就是最底层的屠宰工作。
& }3 X: n) L# b: Y# c2 L
- b% y4 \( p6 }$ h原因很简单,因为何进的妹妹,能够被选进宫当妃子,这明显不是底层人家可以享有的待遇。
( ?* W* L0 w1 E+ P$ X+ B" F6 \: B4 Q
) V8 S2 O$ p5 U# A7 X要知道,在东汉时期,选妃的过程并不像今天的电视选秀节目一样,人人均可参与,全国都能直播。
8 G2 @; i! Y2 L
6 U: S* a: k1 f! @一般朝廷都会在每年8月左右的时候,派人到各地征收税赋的时候,同时完成选妃的工作。/ }. o& B$ }. f/ P/ u( X( m- l9 t
$ B8 m+ ?- d t可以肯定的是,朝廷派出的人力并不会太多,所以也就不可能搞民间海选,每轮淘汰的那一套。
9 a/ t7 V$ C# w& `! Y4 J: a
% X5 l0 J0 s, p9 i8 d- x一般说来,妃子的人选,都是由各地的地方政府,先在自己的州郡中拔秀女,然后等着朝廷的人来审核和挑选。# h- p! l8 }; w! p" w) `
. Z! Z( j7 z/ ~/ U' D. e3 C% l所以说,民间的女子,想要入宫为妃,首先要过的就是地方政府这关。
1 }6 ~+ y5 U1 @9 [& e
) l% f: N+ b6 s% f5 Q+ {! e而要是能被选为皇帝的妃子,对于古代的百姓家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荣光之事。
4 K: ^9 S, _1 E0 [& ]9 H: p, B6 E% H+ d* D J- H
虽然比不了入朝为官,但能够成为后宫的人,服侍皇上,也足以光宗耀祖了。7 P5 I6 ]; h" X$ `* J
2 l( l" d4 B4 r* a所以,古代宫里的嫔妃贵人,家里一般都是当地的大族富户,这样才能有钱打点上头,并疏通各个环节。
; n2 S" a0 M! q3 d
) Q: Q0 Y4 u; W9 U, P而且,也只有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才能做到够足不出户,指不沾泥,保养颜值。
# u+ g4 f1 W0 x: J# F; N' U6 ^; ?0 X5 ~
像穷人家的女孩,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劳作,早早背上生活的重担,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雨水淋,再好的皮肤也磨粗糙了……
* c- T. T. i1 |7 K5 S: B+ J; V/ a. Q2 H9 h1 y, t
所以,何进所在的何家,应该也肯定是地方的大家族。
3 k$ B- \/ U# F* |; O5 Z
( h. r. W& R0 ~- S/ G他们家是以开屠宰场和肉铺为生的,生意做得挺大,银子赚得不少,在当地也是颇有些名望(类似于张飞,同样是涿郡大户,家里生意也包括屠宰卖肉这一块),社会地位也不低。
@0 \4 t3 _ H& }% }1 z6 \" l e
6 G0 s# h0 _! m. N- K而就何进本人来说,他从小肯定也读过书,学习过上层社会的礼仪。就从他的字“遂高”二字来看,也绝对不是干屠宰,天天就只知道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粗人。
) H' I k9 j7 o( e1 S' g t$ k1 w4 P4 C- H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何进入仕为官的过程:
! V& F/ n- ~3 z9 K7 \/ ]8 N2 n) _- M+ d8 Q* x' l& Q
据史料记载,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在被选为妃子之后,深受汉灵帝宠爱,成为贵人。何进也在这个时候,通过裙带关系,当上了朝廷的官。先是从“郎中”(侍从官,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等)干起,之后再迁升“虎贲中郎将”,当上了颍川太守。5 p. J2 R7 n. D) u
. B* e. f# v! [1 K0 b- m9 k! N. h0 Z9 S
到了光和三年(公元180年),皇后宋氏被人陷害打入冷宫,何贵人被立为皇后。何进也以此机会加官进爵,先后担任了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等职位。等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全国陷入混乱之中,何进更是进位“大将军”之职,负责率领御林军,守卫京城。2 }, |! \- D# n9 u9 N
- D' T' `1 O, @0 o可以说,何进在官场上的晋升速度,可谓神速。; s8 B: R9 H6 N, S4 O& |
, I1 S) d7 X) d. a
从一介草民到皇帝跟前的大红人,大将军,他只用了并不算长的时间。
h, @6 [7 h# i8 F( \
4 {' ^( l7 V8 d! o/ R4 u i+ T这其中,固然有他妹妹贵为妃后的裙带关系提拔,但是他自己的军政能力,明显也是不可忽视的。# f& r) r/ v \: [
+ E' y& y+ D, s) g
而且,在镇压黄巾起义的军事行动中,何进也同样立有功劳。当时张角手下的马元义,密谋在雒阳起兵,并买通朝中的一些实权人物,准备进攻洛阳。何进利用其内鬼的泄密,将马元义一党一网打尽,免除了京城遭到黄巾军冲击的危险。就此以后,何进更是得到皇帝的赏识,被封为“慎侯”。6 F( \+ p. J% P. ]' G
1 G" q* E1 }9 S6 D! n2 c& Q之后,荥阳等地又出现贼人暴动,数千人攻打郡县,杀害官吏,焚烧府衙。又是何进命令弟弟何苗出击,击溃了群贼,平息了暴乱……
% j+ q X9 N3 J+ _( W1 E/ ~! p, P- R0 z- R3 |9 t
看得出,何进这个人,确实有相当的本事,文韬不好说,武略是肯定有的。$ h- ?) j! ?* C# N8 o/ d( j
- F$ q8 G, D( B8 z' O3 `$ e
在官场政治上,他的水平更是有目共睹,不然不可能像坐火箭一样飞速提升,直到位极人臣。/ {1 z5 D& Z% P( F* h' G: ^
. X U. W8 l( U5 \! @1 {就连朱儁、卢植、皇甫嵩,这些号称“汉末三杰”,同时代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在朝中的地位都不见得比他高。9 Q$ }, N+ S' V( D6 r
, f3 Y' F! Y+ V1 T, F' G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何进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和宦官集团的斗争。 _5 y1 f" Y) |5 m% Q, L4 b6 R
0 W3 N6 q: l* p M8 [关于宦官干政,或者是说是阉党干政,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几乎在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宦官身份特殊,可以出入于皇宫,也不用避讳后宫禁地(被阉割了,非男非女)。再加上能够能够随时接近皇帝,以及其他皇家之人,所以经常能得到宠幸,并参与到政治事件中。8 W* ?: o3 i: @) K% n& E
9 w' S4 I6 N/ S O, X$ V: G
也就是说,在朝廷的权利斗争中,宦官是一股柔性的力量,虽然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皇宫内外各种缝隙里。4 R ]4 z1 n8 m* P; g) |2 H1 c3 w
9 s& M- @0 o0 l( I+ A他们的升迁之道,不是在战场上建立多少功业,也不是在政治治国上取得什么成就,得到上层官员和底层百姓们的好评……而是以完全的顺从、驯顺、贴心的形象,围绕在朝中高层人物的身边。
2 A7 L; l' b# ^0 x
/ r; q! W2 D2 l! n$ D, {' B5 ]一旦,他们能够获取到最高权利者的信任,甚至成为掌权者的依靠,那他们就能进入政坛的核心,并代行最高权力……
5 o) @& w, c% Q6 m9 p$ g4 J, R' V0 k. e" J" V" B* U- g
而在东汉时期,宦官可以说是所有朝代中最为猖獗的。: N' ^0 A; ]! R4 o# @' v
/ J" ^5 |* C" G+ I$ k# O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东汉时期的好几任皇帝都是年幼继位,根本没成人,也无法理政。+ }3 w* D( h, @$ ^4 L7 _
h0 ?2 O/ a( |而国政往往操纵于其母亲,也就是太后之手。' z% b( G7 h6 @
3 D) `) ~- U) C9 k而母后当权,又必须要依靠其娘家人的帮助,从而形成外戚集团,造成了外戚干政的局面。
3 r+ ^4 h0 t- x3 a( c [1 n: ], o6 N6 J7 G% h
等到皇帝成年以后,想要亲领政权,就必然会得罪太后,以及掌权的外戚人等。
. [6 C# V9 S8 Z. W7 F" a
- d5 P( x6 r K5 A然而,皇帝自幼长在宫中,所有的事情都由外戚操持,势单力孤,身边根本没人可用。唯一能使唤和利用的人,便是身边的宦官。! G& X1 y: P2 O- }3 `* ^
/ i1 \. Q8 W! l1 Y, S于是,宦官便有了掌权,并走到政治舞台上的机会。% F4 O: a6 x! F, |6 Z* [
/ C1 C2 r8 G Y$ i9 W3 c! g, x尤其是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就是依靠宦官的力量,一举收拾了以窦太后,窦宪兄弟为首的外戚集团,夺回了皇权。
: ?6 Q) A B8 I% s2 {4 e7 B2 q e$ R% r2 a' ], o
和帝此举,同样也是开创了东汉时代,宦官专权的先例。
; z; K0 Q" y1 M3 X& `& b' K
8 T2 Y* ^% S" G/ f- N3 R3 y! o$ w因为权力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好了,外戚们喜欢它,宦官们也同样拿着不肯放手,就此也形成了专权干政的阉党集团……: j( U* f( Z9 F1 W' ?
) |7 o# H" o' X( }) k而且,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东汉朝廷始终处于是“戚宦之争”的权力斗争中。
1 O" C3 a. H; I. x/ W' w. s$ o4 ~8 N8 ^5 r$ J6 X
外戚利用皇帝幼弱,得以专擅朝政;宦官也力图拥立幼主,以便自己操纵。 y( q5 G0 P% L$ |1 Q8 }4 p
3 t* }' E, c( n+ I
总之,双方都想要挟持皇帝,排除异己,以实现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5 A7 K, I- }4 D8 O; e: H) h. g% q
8 u$ e3 ]4 O" `* F1 C V
毫无疑问,何进的身份,也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外戚。
% x1 I2 S5 y* `7 H, n0 J: c. V. P* {. B; J7 F. J. s* w
他和宦官集团的斗争,无疑也是外戚和宦官之间斗争的又一次翻版,说不上什么正义性。
" ~/ C2 r& X; [) g+ C* l0 g
$ \1 l7 X$ F5 ]5 q3 B+ E7 Z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何进之前的入仕和上位,其实都是靠着宦官们的一路帮助和提携。
# f9 V) ~; n3 Q& }5 W; X) f9 L# S# u1 @
当初他的妹妹被选为妃子,进入皇宫,并被皇帝临幸,全都是倚赖何进的同乡,时任“中常侍”职位的宦官郭胜,在暗中周旋。7 a* E& s) Y) W0 V
8 t' t! S+ J( X2 B, g- x( ?
(《后汉书·何进传》记载:蹇硕与赵忠书曰:‘中常侍郭胜,进同郡人也。太后及进之贵幸,胜有力焉。)9 P2 }( S, a4 n& o# E
0 z0 _4 d$ T3 e7 u7 B$ L后来,何进的妹妹(时为何美人)因为后宫争宠,毒死了姿容更胜于她的王美人(汉献帝刘协的母亲)。3 Q( R( _' H4 g# ~# b' V
i9 c, N# t' z5 j$ T* Y事情败露,汉灵帝一气之下,要将她就地正法。
5 e. P2 o# s' U! G. c7 ?" N- A
* Y: ^5 T' _" D7 a5 u! \" ^* F4 V结果还是张让,曹节等宦官为她说情,并耗费巨资上下打点,才保住了她在后宫的地位。
+ y+ }) A/ Z: U' ]
, B* s1 s7 x( D' B. g试想,要是何美人一倒,何进哪怕军政能力再强,没有了妹妹在后宫作为“皇帝枕边人”的庇护,恐怕权势也要大打折扣。甚至在灵帝震怒之下,说不定恨屋及乌,将他也削职贬官,一家人的荣华富贵,都可以瞬间画上句号。5 _. R2 c% I- n% h. c: h5 _
2 y) D3 T, U( A7 J2 `# r
看得出,宦官们对于何进一家的帮助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 D/ T( X! h* l0 p- P! ^8 v
( y" _3 W8 `8 }. c
而何进却在后来与他们为敌,并试图铲除他们,这算是“忘恩负义”吗?) @8 I* R# K' K$ T, a
) O9 S7 I2 m! d0 w) M其实,在政坛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善恶恩义”,只有对自己的“好坏利弊”。# @4 L- s. l6 g& a$ }
! [, T/ f# {9 r" Z) s宦官们帮助何进上位,难道就是安的什么好心吗?当然不是。3 y$ I5 S& o [( [8 S7 D+ m
* U! r6 o5 f% n! b' S
他们之所以如此护着何进的妹妹,并帮助何进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其实也是想借助何进的力量,用以制衡他们在政坛上的其它对手,归根结底为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 U2 S, Z: Q( L) m o% V* I
) ^4 k" P& g- M4 ~" Q* |就算是没有何进,他们也会想办法捧出“李进,王进,张进”等类似的人物,来帮忙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打击他们想打击的政治对手(之后何进权力大了,被宦官们设计谋害,也不是一次两次)。
# G$ B: Q9 t! E8 o# h' `$ L/ {2 O e- ~
那么何进又是如何与宦官们渐行渐远,并逐渐成为敌人的呢?" N6 C) N6 F$ Y+ A) S, u
" i i: O6 i4 A% F% z( n
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何进自身的野心。1 Z( n) d! ]" I
3 N7 i' G+ G7 V他在进位大将军的高位以后,想继续上位,成为朝中权力最大的人,亲辅国政。+ |' R. R( c F
. `9 s' ]5 I7 n这时候,就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了宦官们的地位和权力。( x5 N6 J8 r9 U7 E( {
- e6 q6 L& G9 N1 l( P. z: K
原本,宦官们扶植何进,目的是为了让他成为自己的傀儡,用来对付其它政治势力的工具。然而,何进在获取了地位和权力之后,变得不太听话,甚至是联合起其他势力来对付宦官……
7 z6 p- N6 T% T- r: B8 `1 o# E6 U7 }) [4 U% c
就这样,一方面是何进想继续上位,手握宫中权力的宦官们成了他前进的障碍,他想要搬除这些绊脚石;另一方面,宦官们想保住自己的权力,觉得何进不受控制,也计划着驳除何氏一族,重新扶植傀儡……2 m/ [0 W" P, e* X" R
5 }% u, R- }" ^( u/ i& V K于是,何进集团和宦官集团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就这样正式拉开了序幕……
' _) m2 E7 w+ W- C* K+ v7 g% u# M& q
首先,是汉灵帝在宦官们的煽风点火下,对何进产生了猜忌,觉得何进贵为大将军,掌控了京城洛阳的绝大多数兵马,权力太大,威胁到了皇权。/ i/ h4 f* ?/ {4 g7 o" D
# S! f9 ^' `( p& E于是,汉灵帝就建立了一支近卫精兵,设西园八校尉,并任命宦官蹇硕为其中的上军校尉,节制其它七个校尉(后来大名鼎鼎的曹操、袁绍、淳于琼,都是西园军的校尉之一)。
5 {, e! x% v% `0 ], e. }$ W+ x2 l- D+ U0 R; I2 R* P
表面上看,汉灵帝是为了应付黄巾起义,从而建立一支亲卫军,来保护京城和皇室的安全。
6 G5 p7 R6 I: y) n
* s- p" ?3 a3 B! w8 G. T8 ? [/ k实际上,灵帝是以此来分散何进在京城的兵权,以此来钳制他的权力范围……(看得出,皇帝到头来还是要借助宦官的力量来对付外戚,这不过是东汉历年而来“戚宦之争”的又一次重演。)
7 K# P1 ?! r6 @6 J
- W1 T+ W9 A9 w7 n! h* b接着,宦官们又阴谋将何进调出京城,于是给汉灵帝建议,派何进西出边陲,去进攻边章、韩遂等势力。然而何进并不上当,理由是要等袁绍平定徐、兖二州黄巾余党的军队回来,不然兵力不够,等于是就此拖了下来。/ S: V7 J. }# `, A
' h6 u; E8 N. G/ c" W不得不说,何进这个“拖字诀”,玩得是十分高明。
# T5 J! c5 R5 e- Y9 d
7 t, y" Q5 U5 J6 |他这么一拖下来,宫中的宦官们可就慌了。因为这时候,汉灵帝的身体已经是十分糟糕,病入膏肓,生命垂危。而这时候皇子年纪尚小,岂不是又给何进和何皇后,制造了外戚专权的最佳机会?
, Z. Z5 n% e: z E- Q
: p) ]' _( N& n; l6 \* E" M! P果然,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宦官之首蹇硕,计划在何进入宫悼念灵帝之时除掉他,并立刘协为新帝。
3 u. s) e9 o* W- g5 I4 a- X2 ~5 u4 ]0 p; S5 H/ p# d1 i0 r7 \
然而,何进又识破了其中机关,谎称病,不入宫拜别灵帝。宦官们的计谋又一次落了空。
9 K" _6 U' v$ j+ ^6 Y
3 K# w# m$ \) |& Z接着,在何进的强大军事力量干涉下,何皇后的儿子,也就是何进的侄子刘辩,被立为新帝(史称后少帝)。
$ v. R8 w7 Z, B! j7 U6 `$ U& @% o2 r) v5 \1 [
何皇后从此进位何太后,并与何进一起临朝,外戚再一次走上了干政专权的舞台。" Z7 l7 t* P0 c+ ?4 w7 y
1 v; M; [, D. c) [$ i5 m% u0 N再接着,之前计划过谋害何进的蹇硕,也被人检举出来,收押并诛杀……从此,不仅宦官们的头子没了,西园军也正式改姓了“何”。
+ ]. y- h& E/ l- L& {, v w3 B% ^8 V) s) I4 s2 u7 l" b3 y Q; L8 d
京城里最后一支军事力量,都落入了何进之手……
1 U- C, K$ V- g9 `- W% O5 ~" A5 J9 ?. c w. G0 s" ?
看得出,何进在与宦官们的前期斗争历程中,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不仅立了侄子为皇帝,自己亲自摄政,而且还干掉了宦官的头领,统收了京城的兵权。2 K& ^1 u% ]0 T! ~( G1 r5 B) y1 V
% K$ R q5 I# M) r. I+ Y! L
无论是作为专权国戚,还是朝中大将军,他的地位都是稳如泰山,似乎下一步,只需要一纸命令,就可以将宦官集团彻底铲除了……
% ~: V5 I# e, H' E9 @+ F# \( G! [- {" q6 v
可惜,问题却没有那么简单。
4 ]' u5 O6 Q0 h( Y9 j3 u
7 I+ r8 V e5 p% w4 y- G5 ~2 ^: l, A前面已经说过,宦官集团是古代集权制度下的必然产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也绝不是一时半刻就能马上除掉的。
& a( S, S+ `, H3 _5 A7 \
- v+ }, G) k0 ] ~7 h# {, c8 p: g别的不说,光是入宫几十年,前后侍奉过几任皇帝的老宦官,就至少有千百之数。
$ X) R# Y$ m) h+ o1 ?% b0 \, F- S" J* S' F1 v6 E9 ^
这些人内外勾搭,盘根错节,地位极为巩固,要随便革职或诛杀的话,马上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2 d1 v: ^4 B7 J- z) v# Y
1 ~0 P5 J' D2 P, X* U1 \
要知道,东汉王朝才刚刚经历了黄巾之乱,整个国家内忧外患尚在。, ^! a2 x6 @, W [3 i/ b1 |
) z5 M2 H" k1 V, ?, A) v5 C何进虽然名义上是朝廷大将军,但当时全国各地的藩镇割据之势已成,他能统领的不过只是京城的军队和权力。/ w* l& ]% _+ F* W
0 |( E% ^% d0 Q( A* L$ v更何况,毕竟汉灵帝刚去世,少帝刘辩也是才刚刚继位,尚无威信和名望可言。这个时候,要是再因为宦官的原因而导致朝中动荡,明显是得不偿失的。, M$ l, G; J K/ G
: G( s4 E5 Y% D' s/ ]; H; h8 P% h! @不仅如此,何进集团的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何家老太太舞阳君,和何进的弟弟何苗,都受了宦官的贿赂,明里暗里都反对何进诛杀宦官集团。
! k1 Z) T$ o Z7 [
% a4 w$ J' W! S" A! K+ u当然,最强的反对力量,还是以太后之名摄政的何太后,尽管她与何进是兄妹(同父异母),但也不希望看到何进完全除掉宦官集团,独揽大权,反而将她和皇帝架空。
5 X. H4 i+ z8 {1 J2 x+ J; z( q/ q+ A- v! F" {
于是,在何太后等人的庇护和反对下,何进铲除宦官集团的计划不断拖延,一再流产。无论何进采取什么办法,总会有力量出来反对,导致无法实施……这个时候,何进又应该怎么办呢?, n2 e6 ]6 P" b3 m# a# f
) T. W7 q( d8 [6 T. z- }
于是,何进便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并大大影响之后历史进程的事情——召各地诸侯进京,以强大的武力为胁迫,逼退反对他诛杀宦官的各种力量,以此从根本上解决,之前一直犹豫不决的宦官问题。
. M y3 |' E! p
. R7 U; \) l/ X- w3 F8 E从后世的角度上来看,何进此举,无疑是使得东汉王朝陷入首脑混乱的根源,也是导致后来乱世逐鹿的诱因。: u6 X" A5 D* M5 v: W: J
, h' @ w X% f" {% l
也让人弄不明白,何进这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 u0 j; I4 ?. H2 T) y$ ]: b
$ ~/ J! }- i% t! S, E9 i; @明明他在洛阳,已经是占据了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召各地的诸侯前来,成为京城不稳定因素?" |! J: ^, l: q) l+ r8 i3 B P2 j
* ], W- E1 `, g一般都认为,这是由于何进的愚蠢和无知,所以才会干出这种多此一举的傻事。 E: r3 k/ \ l9 c
2 j6 \* \& }" G: b8 a- _$ \2 E, C2 @从之前何进的做官上位,以及和宦官集团斗争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何进这人其实并不愚蠢。# A N: l% b( ]' ?
- B& `- i7 o n5 F# L, J
相反,他还是个在政治上相当聪明,老谋深算的人,不然他也混不到今天这一步。
* H9 i6 u* u/ J) U, j! c8 Z5 o" x( g
很明显,何进不会做无脑的事情,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召诸侯进京这件事,其实也是何进在深思熟虑之下,并听取了手下幕僚们的建议过后,才作出的决定。
! Y: ~6 J! R. g, R o
! j! W/ Z3 R& m4 `1 j" ]关于诸侯进京的细节,我们这里先不多赘述。只是大致推断一下何进此举的目的,应该大致有以下三点:
" e: U' K6 r/ `3 G
6 f( q+ [. N3 v; y o4 i其一,让诸侯们来京城捧场,增加自己的威望。
" ~7 q% X% R: q3 D0 v& ?% B3 K2 q: `. d/ _8 N+ @
汉灵帝刚刚去世,刘辩新继皇位,何进也是刚刚迈入朝堂,以大将军的名义摄政。
y6 Z/ y$ n8 q6 T! z% Y7 a& M9 C1 z. s% A, K5 X/ ?- X4 f
这种时候,以“勤王”的名义召诸侯进京,等于是让自己的命令,传播到全国各地,让天底下的人都知道,现在朝廷是谁在当皇帝,谁在主政。
8 C/ F- J9 ] i+ C. i
g' }+ q4 E' u& W$ \& o, l, `# \5 V其二,将诸侯们困于京城,借机收拾。
4 m% w" ?7 q! _0 D# Q+ t" R6 A5 j2 f* M( O; P! s" M: g; g
由于黄巾之乱的影响,现在全国各地的实权派,都已经是拥兵自立,形成了成藩镇割据的雏形。- n4 ^+ S4 }/ U5 \1 `8 q
8 a2 j! y$ X+ Y. m3 v; c* {! `
这时候,东汉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也减弱了不少,但是京城好歹还是何进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时候将手握重兵的诸侯们召集过来,可以拉拢一部分以扩充自己的力量,也可以软禁或革职一部分,以达到削藩的目的。
]; o! r5 V# @' C4 ~6 f
: R% s L0 A3 J# @) k1 X* R+ e5 O! g其三,借诸侯们之手,干掉宦官集团,这点才是最重要的。7 r: \' n. q) M- x7 k3 @
e6 O6 R4 U. G$ G5 o8 l, j7 F7 \
之前何进之所以无法出手收拾宦官,最大的阻力就在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反对意见。
2 ?, t0 ~, f. c
4 _% T! ?+ b/ N* L7 ~ U' l尤其是何太后等人的庇护,使得何进一直投鼠忌器。
9 d2 v! q$ R# U7 Q, K6 x8 d+ h' i" E
一旦诸侯们带兵进京,便等于是给了何进一把刀,一把可以“借用”来屠杀宦官的刀。" I% g W9 [+ ]! a% x- M" A9 e
" N' \& ~% }! k# m
宦官集团虽然十分庞大,而且势力盘根错节,但现在能够控制的军事力量其实十分有限(顶多也就是部分皇宫卫士)。
9 I- d ?/ Y# S, _1 p& Y5 p" [" _6 G( U" H
任何一个诸侯,只要带几千人马来,都足以将他们击垮平定。3 v {6 R1 Z" h0 K; w# A8 q
& v, N8 W. l+ X' B0 G6 J
而且这样一来,何进根本就不用出手,只需要在暗处指挥,借刀杀人,并坐收渔利。$ K# M7 t+ {) q6 ?
/ u& M* ]4 v) f B7 v0 C事成之后,再把责任往诸侯身上一推,就可以撇清所有关系。
8 Q/ d- a7 G d' L5 g6 C
/ Y5 }9 r% e, z) i$ E3 Q到时候,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再多的反对意见,都可以置之不理,即便是何太后这些人,也无话可说……
+ H- a3 |7 T' Q4 v- P5 M- Y: u p3 H9 T/ S- D9 B$ V
看得出,何进召诸侯们进京的计划,其实并不愚蠢,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高明。
# q1 p8 D/ f( c, t- f/ h
' ~4 A% c, T( @( n/ y一旦计划能够按照何进的意图,成功实施,那必定是一举三得之妙。
+ `& f' t q: Q/ s2 a9 U5 J. v f8 A# v; ? Q
一来成功抬高了自己的声望;二来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全国的藩镇割据现象;三来还干掉了宦官集团,使得自己在京城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 n; P7 x O' u2 I/ S0 _2 |" M3 `! L
当然,再好的计划也是有风险的。; C, v! @' e1 z
1 V; J' L' V1 x, q4 [- P何进这个“召诸侯进京”的计划,最大的风险就在他自己身上。因为他才是唯一掌握得了全国局势,并能够压得住诸侯们的核心人物。只要是他不倒,计划当然可以进行下去。
5 T* w3 e- ]+ ^1 _0 _6 `
$ W- t( ?, m0 I: F( N: x. }一旦他出了什么意外,那形势立刻就会令变得天翻地覆,无法控制。5 P# U, W4 ]% _
8 ^6 u$ U: r' X9 `/ D
何进不仅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而且是“外戚集团”的头目首脑。如果突然没有了他,京城的实际掌权者就等于是没有了。
6 L& K9 b! R5 R6 o6 h3 M! W, i' E1 e
外戚集团突然间群龙无首,压不住各方势力,这时候不管是内部的宦官集团,还是外部的进京诸侯,以及其它的各方势力,都有可能一齐发难,置东汉都城于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l% o, u% R& e i- k# Z7 h$ s
. w' U1 R. B) }5 P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一下,何进孤身进宫,被宦官们暗算的过程。
) [( _# X V: y, n/ U2 x+ G
0 A" R/ d& l) D还是那句话,何进并不蠢,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有多关键,责任有多重;也不可能想不到,如果自己死了,形势会变得多混乱,后果会有多严重;更不可能不明白,皇宫是宦官们的地盘,一个人去的话,可能会有危险……
: F: v2 Y, C& W+ K/ H
4 u( W K. n4 {' B4 d o Z0 I那为何,何进又非要执意在深夜进宫,并落入宦官们的陷阱之中呢?
S* N9 p j |! ]+ M$ L
9 s3 I- c5 n" ]3 ^! w2 Y. a后世大多数人觉得,是因为何进过度自信,低估了宦官集团的力量,对其轻视,所以令自己身陷刀剑之下;
1 j. i. j# e3 j; L, [% N7 J
( B; Y6 s! y& T& s) g% y何进“过于自信”的事实是肯定的,但并非是由于他轻视宦官集团,低估了他们的力量。0 t8 _: G; g Y$ V
, a2 C+ t7 |0 E& e# P' [3 x
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真正问题的源头,是在于他“高估”了宦官,高估了他们的政治眼光,以及谋略水平。
9 p0 o; ?* L! Z+ K, q& ^* L' z( f$ r; y) y) P( A( F3 ]# Z' r, k
前面已经说过,东汉王朝自从建立开始,一直是处于“戚宦之争”的左右摇晃之中。$ f( C8 `' C' O2 k3 C( e
3 h2 x4 [/ G4 ?- T) X) F# x1 V$ t" c要么是外戚专政,控制皇帝,压倒宦官一头;要么是宦官依赖着皇帝的支持,掌控最高权力,胜过外戚一筹。8 g0 U1 U0 J) ?2 E& Y: t7 o" f
# `* k/ W8 U2 \) w; D8 q3 P# x/ S
而自桓帝(132-167年在位)、灵帝(168-189年在位)以来,宦官集团都极受宠幸,权力之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1 ]6 E( N- y2 Q& D0 }+ ]: b9 Q) k
. x$ l) t7 |1 b. ?- w
俗话说,盛极必衰,这个时候也确实到了,外戚集团重新崛起,并将宦官集团压下去的时候了……
$ |1 E5 e# ?1 K; h0 R! c7 y
& h' W; I# |. Z$ J. n. J事实上,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铲除宦官集团的呼声,无论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已经是非常的高。毕竟,在一般人的眼光看来,宦官太监,都是奴才一级的人物。( T: C- ]/ K5 Z1 D+ N
+ u; h* t P. K9 t: B1 w他们既无才能政绩,又无军功战绩,只是靠着能够贴近服侍皇帝皇后,才获得信任成功上位。% r, R \2 D. z0 y
9 t2 k9 g- ]6 |; w/ c* i$ K9 g _就算是没有何进对他们动刀子,宦官集团的富贵日子也不会太长久。3 S/ ]4 I3 q, [# ~ u) u
0 p( o$ j* J% r0 t3 P/ ~, X
他们霸占核心权力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天下绝大多数人已经心生不满。现在真的是已经到了,将他们排挤出权力核心的时候了,这是天下的大势所趋,任谁也改变不了这个规律。5 ]. [; @8 G. ]$ ?0 N4 K, q
3 \2 c/ |4 J# ^# [而且,动手的人是何进的话,大多数的宦官,可能还能够失去权势以后,得到个善终的好下场。
) @/ K! B, Z) M2 t3 v6 ^' s% a
. J: H- p/ w- p0 f0 ~) [4 |# W毕竟何进之前的成功上位,少不了宦官们的支持,多少会念及点旧情。
: B. X) w# B) `) l0 J0 ]2 x- z
0 p( j( \5 B( U E4 {$ g但宦官们敢作拼死反扑,那恐怕只会提前覆没,就连善终的结局都得不到(后来的事实证明,何进一死,宦官们立刻被袁绍等人率军进宫,惨遭屠杀)……
8 W& _1 Q0 `0 F- S# D4 A! \! [3 Q
- v% K0 V% h: p" w- ~所以,如果是宦官们能够有些政治眼光,看到这一点,那他们就不会干这种两败俱伤,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C4 D8 H8 b) X2 K. C
; i* ~. m" L; t& A- |
毕竟,东汉这100多年来,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本来就处于不断的权力更替之中。' {! v! u. `. {* a) k5 z, ~
5 m3 X, L+ @0 k x, N8 u- G就算是何进这次坐上了最高权力的位子,也就只是外戚集团的又一次胜利而已。
1 ?- h9 M$ }+ |$ b4 j6 @6 r8 K. j$ m$ e( ~" v+ h' w
皇宫里的宦官不会就此全部消失,因为他们是宫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j/ p4 l: ?7 q+ K
+ b4 n/ d9 _5 H1 B9 l
只要东汉王朝还在,他们蛰伏下来,就能等待到下一次权力变更的时候……# e' F- u& }/ ~+ k! r u3 E# T
0 j$ N4 V4 P1 \7 w5 w# C
事实证明,何进想错了。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宦官们也会遵守政治规则,懂得“愿赌服输”和“顺应权力变更之势”的道理。他觉得宦官们也应该明白,就算是暗下毒手,也不可能守住权势,反而会加速自己的灭亡,那又何必要搞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a/ R% S" f4 I* e
4 O' a7 o+ ]+ h2 w' O
结果,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9 m5 E8 `+ t8 P1 |( H( m: B( x# b7 H
何进太高估了宦官们的政治眼光,没有想到他们真的会提前发难,干出这种损人更害己,明显违背政治圈法则的事情来。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如此狠辣,宁可玉石尽焚,也绝不瓦全苟且……9 h- s- A3 O) j3 |) h8 \ X6 C
0 Z t; @; q& j. [1 L" m就这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对宦官们的阴谋毫无防备的何进,带着自信的微笑独自进宫。
5 @& j' P- M$ n2 P( X, p, _
) y4 q. O7 u3 v- j结果就是脑袋被撂在了皇宫里面,宦官们的屠刀之下。
1 P6 H* C6 x4 V+ e+ T
. `6 j. p$ ~: a他这一死,不仅令外戚集团群龙无首,顷刻瓦解,也同时宣告了宦官集团的提前灭亡,双方真的是两败俱伤,损失惨重。结果,却是让外来的诸侯们,坐收了渔翁之利。
" ^ `6 ~' r1 I% ^; h9 Z' C( @! \
后来,就发生了我们所熟知的事情,董卓霸权乱京,废少帝立献帝,关东诸侯联军进讨,焚洛阳迁长安……
7 {! r9 a2 V6 c0 U9 _: B, a/ M9 ^ b* [% r1 ^1 M5 }+ M" j
原本就威望不振,摇摇欲坠的东汉朝廷,终于被推向了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灭亡边沿……
+ w2 e4 Z& q8 S; t% ^4 U0 x/ o; w' f5 p9 d6 r& J$ l. J
就此,我们可以给何进这个人物,作出一个简单的总结:
' @* e F. F( P/ E$ Z' M) l" B# i; u! ~
第一,他绝非是演义小说里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屠夫庸人。他的成功上位,固然少不了妹妹的裙带关系和宦官们的帮助,但他自己的政治军事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u) {& J& l! A4 ]# p
! W6 S. m* S+ d- \( r5 V第二,何进在政治上的野心,也是毋庸置疑的。
+ c0 L( L8 l6 w7 D- T0 [- @# m4 y3 K% D
他独掌兵权,拥立皇帝,将自己的外戚集团,再一次带推上了专权的位置。
. [& S# G. V, f: E- z4 W2 b, g) e0 u: q5 H
第三,何进与宦官集团的斗争,说不上正义与非正义,只不过是东汉历年“戚宦之争”的剧情延续而已。' m* a: ~9 \: X
* ~. o( O' A/ ]% y; a$ D/ ~, z政治斗争本来就残酷无情,没必要因为宦官以前帮过他,而给他扣上“忘恩负义”的帽子。
1 P) t9 t2 l4 I. ~/ p- H3 k7 }; _" c
第四,何进召诸侯进京的举动,其实也算不上错误,虽然有些风险,一旦成功实施,就可以一箭数雕,同时实现自己的所有目的。
# n9 g6 g9 L+ u1 y- e' ?/ A+ n9 f) Q5 L) @, e" Y
第五,由于自身的过度自信,和对对手的高估误判,何进被宦官们暗算得手。宦官们在谋害他性命的同时,也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 I( ^; h0 `( _, G0 O, X2 I- m
" F5 B z& k4 e" l最终,何进与宦官集团的斗争,就这样划上了血腥的句号。+ Q* w' @# c7 k
3 [7 @0 k' b* \" W
双方都没有取得胜利,都是失败者,而且都是最惨痛的失败者,迎来的都是毁灭的结局,可谓是同归于尽……而真正得利的,却是后来的董卓等人……* N* f- |1 i8 t
7 T4 M( p# h4 U& s不过,这何尝又不是政治圈中的常态呢?
* [) [5 H" z* `$ h* B6 t- s/ m2 L2 p3 ]" m) n
双方势同水火,用尽各种手段,最终拼个你死我活……到头来,却是双方一起灭亡的下场,反而,为他人作了嫁裳……
4 ^& q! O% k2 m, ?$ ` n: T! n4 B( X& l+ G
PS:如果,仅仅是如果,何进没有被宦官们暗算,也成功利用进京的诸侯们,干掉了太监集团。
2 y/ k/ G! Q2 L% y X+ T3 l3 @* r( q
那么此后的东汉王朝,能否就此续命,再迎来中兴之势呢?
( r0 Z1 m8 q/ B: @9 i6 w' {: x; i. m2 g% X' V
恐怕,答案也是否定的。* a" c! F0 O0 r) c5 w
/ w; U5 b2 S7 J4 l \纵观历史,每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中兴,都离不开“明君”和“贤臣”这两个必要因素。
9 U& O: K2 M; V0 {+ V9 S" R7 F
* c; U* f+ `1 m! Z, q* m而何进所拥立的汉少帝刘辩,只是一个性格软弱,才能有限,年纪尚轻的软蛋。
& r! s" q6 W6 F5 q$ q7 \& _( p
2 {+ q" D' ^; @& i' C" j" h可以肯定,他本身也就只是何进所掌控的傀儡,之后成为明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N; w( n0 `2 W1 X5 g( Q% C" c/ G) _
至于何进呢?不管他军政才能如何,本质上都只是个外戚,凡事也会首先考虑自身集团的利益。) v7 G, `. M Q9 v8 a
+ [5 d; _ R2 c2 n# |
也就是说,他所效忠的只是他自己和他所在的外戚集团,以及他的何家,而非是东汉王朝,以及他所拥立的傀儡皇帝……
# @9 u) G' r6 k6 S7 s# T" b+ A; y# M
至少,从历史经验来看,在一个皇帝傀儡,外戚当政的政治模式下,想要励精图治,迎来让百姓们满意的中兴之世,可能性还真是不大的……2 o7 r) w$ T# E: m. K6 Z
# G0 U8 e2 @$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