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2 r& U' f. p: p: H0 n+ ?只不过,和孔融小时候的“谦逊让梨”事迹相比,祢衡可就张狂了许多。《后汉书》上说他是“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任谁都入不了他的法眼。唯一能得到他赏识的,就只有孔融和杨修二人…… 2 R ^; h, X1 }# j! g1 B. [, M' ~; x% m5 ]! {4 _8 L+ U
可以想象,一位年轻的才子,就是这样一副眼高于顶的傲气模样。而且嘴巴还尖酸刻薄,动不动就骂人骂得往祖坟上刨……祢衡的名声,怎么样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0 N) b7 _ p/ H 0 \/ @# d8 B, f2 B但也就此可以看得出,祢衡这个人,确实还是很有些才学的。至少,他的文笔和口才都挺好,当个文书一类的官,还是绰绰有余的。* z+ C: U) i- i! d/ J) R$ a
: T' f) f, P2 T! u4 F, O
按理说,以他的才华,随便找个县衙州府,谋个相关的事情做,应该问题不大。然而,祢衡却一直都没有入仕为官,这恐怕和他“出口成脏”的张狂性格有关。/ U* s# h, I' c
) [1 Y' n4 D+ C0 g据史料记载,他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而且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面子。这样一个“刺头”般的人物,自然是一般人都避之而唯恐不及,所以自然得不到太多的赏识。& O- V; E' h! E& ~* ]5 d7 x! @) d
$ d" ]$ `7 B8 A# \7 }建安年间,祢衡来到了许昌游学,这时候的许昌,因为迎来了汉献帝,刚刚改名叫许都,正是朝政初兴的时候。很多读书人,名士,都从全国各地往这里集中,形成了一定的学术氛围。" O- r2 b( @) e$ `9 B, r
8 F" o, s( \* b E1 z& y
然而,这时候的祢衡,依然不改之前的持才自傲和轻慢自大,对谁都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态度,所有当世的豪杰人物,都在他眼里不值一提。3 s$ `( F9 J) ~6 d$ K
/ S$ n* T3 d. N5 p! T
有人建议他投奔到陈群或者司马朗的门下,祢衡却高傲地回答道:“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后汉书》记载: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R. L2 t5 N8 H5 K" ]' S+ b0 M
' Q) ?9 H% [: L g$ G1 k, J1 I要知道,陈群可也是当世的名仕,才能十分出众,后来还是“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而司马朗,虽然名气不及他弟弟司马懿那么大,但好歹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受到曹操器重,在地方的治理也颇有一套。5 B8 R. c- |0 B B. {7 [: a
* W, g9 N" y" K/ P+ z: V而这样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祢衡口中,居然莫名其妙和杀猪屠夫扯到一起。这种毫无根据(可能唯一的根据就是两人体型都偏胖)的扯淡,都让人难以跟上他的思路,更不知道他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 ~* O: D; E- d! c. A C8 V2 F 9 g) k) L4 S1 V- n之后,又有人请他评价一下荀彧和赵融。祢衡见荀彧长得比较英俊,是个白面书生的模样,就直接批了一句:“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又见赵融有些肚腩,便说:“赵稚长可以让他管理厨房膳食。”……9 E: ]( [2 V! K0 N
8 G" X5 N$ J4 L" b8 {/ b" A1 Z(《后汉书》记载: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 " i3 K! @/ |7 _# _9 c& N4 Y( H; W- L* P9 W
谁都知道,荀彧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号称“王佐之才”,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而赵融虽然名气不大,却也是汉末将军,曾与曹操、袁绍等同列“西园八校尉”(具体头衔为‘助军校尉’)。- c1 I$ p2 q, S4 q! p2 j" K
" f g: X) m+ G3 t) R
而祢衡却拐着弯子骂人家,隐喻荀彧也就脸长得好看而已,是虚有其表;赵融则只会请客吃肉,是个酒囊饭袋……也幸亏他只是在旁人面前大放厥词,没有当着人家的面说长道短。要不然,非得是挨上两巴掌,让他这歪嘴和尚长长记性才行……* {7 l5 n1 w, S/ t. x
2 U2 @6 X/ z e3 U$ F! }! ]6 ?不过,借助口无遮拦之功,祢衡的名气也确实起来了。* X; ~9 r& ?3 S+ G0 |4 }' y
% s2 Y4 {# d. @% J慢慢地,整个许都也逐渐知道了祢衡这号伶牙俐齿,外加口尖舌利的人物。而且,祢衡在许都也交到了两个真正的朋友,一个是年长他20多岁的忘年交——孔融,另一个是和他年纪相仿,也聊得非常投机的杨修。 : Q, K7 n9 ~. H( u9 \* t& J 3 H# U- i" A) c2 m4 y应该说,祢衡对两个朋友的评价还是挺高的。 ( L8 {8 @% M. S. n& |9 R$ H+ V7 E i6 |' h! W8 P
经常在旁人面前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S$ G m( r$ R6 u& _
S( C" C/ J- D7 g只是,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孔融和杨修二人后来的下场。 $ {. s4 A. h) r, U1 k! d) S" s 5 {# s% @4 U% J" ^而祢衡和他们两人混到一块,甚至还比这两个人更张狂自大,到头来他的下场,恐怕也是可以预知的了。 3 X' B; m4 Y3 H # D( p7 ]5 \4 _& A. P我们再来解读一下,祢衡“击鼓骂曹”这件事情,这可是他留在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事迹。 5 N! K0 y+ ~2 M7 ~; e6 t' i. B" z+ L- i1 ^# a6 \" t
首先,是孔融推荐祢衡入朝为官。要知道,孔融也是汉末三国时代的文学巨子,文章写得洋洒而漂亮。连他都推崇祢衡的才华,说明祢衡确实在文学和辩才方面有一套。) N/ I7 [7 ]6 n4 l: d5 g1 e
: u" S2 S0 E, h而且,孔融还写下了一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荐祢衡表》,文中将祢衡称赞为“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强烈将祢衡推荐到曹操麾下效力。 $ g8 V. c, Y5 L' G 3 M) k1 v1 T3 X8 p. x$ s" P众所周知,曹操也是个文学家,一生留下过经典词句无数,号称“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很重视在自己麾下,文人团队和文学氛围的建设(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也是有名的诗人)。 9 w! u* N8 e& D( b/ A' L) O0 D . R6 c- M6 k& }0 W' J; N以祢衡的才华,在曹操帐下,应该也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而且,曹操已经是汉朝第一权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底下已经没有比他更大的官了。就算是祢衡之前眼高于顶,看人不起,现在加入了曹操集团这个最高的平台,也应该能满足他的心气了……5 n. D8 {# b& o$ Z( ^: F+ a6 a! o
3 I. a5 f0 u8 o( k1 x9 {" N( R. R然而,祢衡却还是像以前一样的性子,即便是有孔融的引荐,曹操也挺想见他,他却自称身体抱恙,就是不去见老曹。甚至于,他对于曹操的言论,也有颇多不敬之词(《后汉书》记载: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D$ K1 l* |8 w8 w
* A$ O6 b9 l8 t+ E4 c毫无疑问,祢衡的自大轻狂和目中无人,搞得曹操非常尴尬。作为一方霸主,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人对他都只有敬仰的份,却在祢衡这里碰了个冷钉子。而且,祢衡这时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还得到孔融的推荐和赏识。这时候杀掉他,对于自己的名声也会有相当负面影响。 - p( s! A! j8 c' a$ H ?: m ! y) q* u$ [) m# ]6 \# Z, `7 X由此也看得出,祢衡并不像历史上大多数狂士一样,一开始口出狂言,大言不惭,只是为了给自己堆名声,以求得到君王的注意和召见,好提升自己的表演平台。 7 V+ I5 B+ Z. E# P% E- i5 v8 y5 w A$ q
而祢衡的狂傲和自大,却是长在骨子里的。 & Z. r T+ L. n n( ^ s! B6 e2 r. p . }) `# M2 z C. Z$ o" z1 m他本质上就是狂,是为了狂而狂,而不是想以“狂”为工具,去实现自己的什么目的。 . e x: M/ Y, P @' ]: W) w C& `" p0 \1 j" w# Z8 h
接着,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击鼓骂曹”这场戏开演了。 + A2 U+ K' [9 q1 B- V9 C0 g0 J+ f% l/ v" M8 z( [3 l
一般认为,曹操是对祢衡怀恨在心,故以此报复,有意给他安排一个“鼓吏”的低贱职位,想让他当场出丑。不过,演奏“鼓曲”本身也是祢衡的特长,曹操让他干击鼓奏乐这件事情,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2 Y+ i4 u2 m5 z9 X, u
9 D- x3 h( I0 i, h结果,祢衡演奏的鼓曲《渔阳》,确实是大放异彩,不但鼓声铿锵有力,而且鼓曲节奏悲壮,在场宾客无不听得如痴如醉,感慨万分。; A) i3 s8 W4 o7 H6 f
4 X0 v0 R! M9 R( V& B然而,他却没穿鼓吏所特有的表演服装,而是身着他自己的便装,被掌管鼓乐的官员看到过后,大声呵斥他为什么如此轻慢,不守宫廷衣着法则。0 u( l2 k. y7 V6 \8 R% }
* R( F( L0 S r D) C
这时候,祢衡就干出了一件足以流传千古的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赤身裸体,而且脸上毫无羞愧之色,完全是一副堂堂正正的表情……8 v/ c* d; x6 K. b2 S
6 Z- `1 Z# D8 C+ H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祢衡这是觉得曹操缺乏伯乐之眼,识不得他的通天才能,却让他干鼓吏这类低等工作,才以此为反击,骂曹操目中无人,不能慧眼识英雄。(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8 _# e# j2 n4 I D2 R& N: E; K( H
然而,在《后汉书》的记载上,祢衡并没有说以上这番话,而是在当众换好鼓吏的衣服以后,又演奏了一通鼓曲,然后拂袖而去……5 G- z7 s+ [* d9 C2 R+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