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p/ ^* m3 }6 b f! @0 p" p) z君主专制制度有其自生的运行逻辑,即不断地趋向更加专制,想要反拨和阻止,只能生效于一时,却无法改变这个大趋向,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最大的悲剧。 1 x2 ?# V' ?' g: s) w. ? , x7 U& N& S T回过头来再看刘备托孤。 - u$ O. q; N1 |3 {) K! S % J) \. I! a0 f2 V8 R刘备的基本盘是荆州集团,后来又加上了东州集团,他称帝的时间不过两年,在两个集团中的合法性积累还严重不足,太子刘禅又还不到二十岁,难以应付复杂的局面,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蜀汉政权分崩离析,那样他们刘家的下场会非常不妙。- m. l! m3 b# p1 E
" G% z+ b( R; y: M
他从一个汉武帝式的皇帝的视角来看,认为必要时宁愿让诸葛亮以皇帝的名分掌握实权(因为以他的见识,他找不到皇帝集权以外的方式),这样可以应对危局,也能给刘家留一条活路。( @: U( Q3 X7 l% S" Z
+ ^3 b V; ^9 T: s
诸葛亮也并非是一味的愚忠,而是打算在蜀汉复兴经典的君相体制,这样的话他可以不用重新积累合法性,而凭借刘备已经积累的合法性来统治蜀汉。1 F! }0 h, J0 a: k
" ~7 @* q0 W* ~& N1 Y% ]他可以用刘禅来当权威的化身,自己掌握实权,应对蜀汉的困局,等到形势稳定后,他就可以着手奠定经典君相体制,并且想办法形成制度持续下去,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将陷入发展悖论的大一统帝国带出死局和泥潭。# V d* W7 O0 c
' o5 T5 g9 a, N* Y3 ?认为刘备埋伏刀斧手的是用看明清猥琐政治的眼光去看三国的君相制衡,把三国时代当成了社会各方面都完全不同的明清来看待,缺乏历史的眼光。9 U3 n5 r& Y! S9 o% r
2 A8 z9 G) g4 t* _- B) s" c' f
君臣二人,想必还有史书未曾记录的一番言语,最终君臣之间达成了默契,刘备命令太子刘禅父事诸葛亮,称其为“相父”,诸葛亮也当仁不让,总揽大权,重建了理想中的制度,古人一再称赞刘备与诸葛亮是千古君臣相知的典范,看来诚不我欺。0 c* D! S( T; F: Y2 b% s4 ^
2 G Q; X. ^! Z4 d3 x A
但是,因为经典君相制度本身的缺陷,诸葛亮最终回天无力,他重建的制度虽不能说人亡政息,但在一代人之后依然寿终正寝,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愈发显示出无穷无尽的悲剧意蕴。1 l3 Q8 U- @8 I9 @. @9 }4 ^
& ]1 W/ a. e- x5 D1 q) C西晋以后,尚书彻底取代三公,成为新的宰相,但已经没有了自行征辟官属的权力,皇帝的新秘书机构中书省和顾问机构门下省也都获得部分相权,宰相制度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转变,这时宰相之权虽然被分成三块,但因为三省之职一般都是士族充任,对皇权仍有一定的制衡力量。' a% |3 `& h% d6 \0 b9 W, }$ x
& D. z& P! c/ E+ w' N. [到隋唐时代,皇权在三百年的太平之世将士族驯化,士族丧失了最宝贵的独立性,相权才真正进一步衰落,唐朝皇帝给官员加“参预朝政”衔,后来发展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有了这个头衔的官员才有议政权,但三省长官未必有“参预朝政”的头衔,这又将宰相的议政权(参预朝政)和监督百官执行权(三省长官)剥离,而且“参预朝政”往往同时任命多人,进一步分散其权力。# J% Z4 y; W2 A0 a) O" n% o
# O' j% K! E N( A+ c1 p3 A C. ]到了宋代,又将原来内廷由宦官充任的枢密使一职外化为朝廷官职,枢密使领衔的枢密院成为专管军事的机构,政事堂宰相们手中的军事权被分给了枢密使,相权又一次下降。 % V6 G/ l h- Q" P5 ]/ M4 F* s9 H) I/ Q( n
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索性废除宰相,只以内阁大学士为高级顾问,虽然后来内阁大学士的权势也逐渐增长,有时看起来像宰相,但他们只有名正言顺的议政权,没有名正言顺的监督百官执行权,并不是真正的宰相,宫里的皇帝、太后甚至太监都可以凌驾于他们之上,到了清朝更是连内阁都靠边站,设立离皇宫更近、更方便皇帝专权的军机处,军机大臣地位更低,完全成为皇帝的传声筒。 a+ Q, W6 K3 x, r4 l. k8 A. ^9 P$ y2 k5 e" c' F o! d% C0 U
综观君相制度演变史,可以说宰相对皇帝的制衡越来越弱,虽然偶有唐太宗与魏征这样的搭档再现了部分的经典君相体制的精神(制度上则相差太远),但从大势上来说,经典君相体制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和消亡。9 e7 z' H2 S8 w4 s
. I7 l R% V# i& v& W: h1 {3 e0 s
后来的皇帝不但是权威来源,也成了现实政治难以避免的存在,而且在大多数时候发挥的都是消极作用,越来越成为理性行政的阻碍。近代以后,只有当权威来源从皇权转变为民权,理性行政才能减少损耗,畅通无阻。 0 J. K/ `( Y' } E' @) p2 ~+ k; J w( A4 `* M. f6 A- t
所以,诸葛亮可以说是经典宰相的回光返照,是经典宰相的挽歌,也是最后一位经典宰相。8 L' w8 R3 V% b; B* I/ \
. Z/ M8 q$ ~, p9 ~( X2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