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R# }% w8 Y% z: w电子劳动合同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署可靠的电子签名后生效,并应附带可信时间戳。# g4 _" ~3 h3 I
+ p L% L' a- _8 D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后,用人单位要以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或者APP信息提示等方式通知劳动者电子劳动合同已订立完成。% v* L! H9 s" B
1 K/ D& z+ |8 a2 @9 \
十二、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代签? % F0 `' X0 ]( m" v- V: _0 X* h' V0 o, |( y7 {' ^
纵观《劳动合同法》,除了第四十条和第八十四条使用“劳动者本人”以外,其他地方都是使用“劳动者”,因此,《劳动合同法》没有禁止代签劳动合同。 5 F& c5 x5 ?+ B! E; P( T$ R( W0 a2 b+ y+ F- c7 E0 }, z6 e
同时,根据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那种没有得到员工书面委托的私下代签劳动合同的行为,由于没有经过协商一致的过程,所以,不能视为劳动者本人的意思表示。 & Q! Z$ e- R) |( ?4 V3 H' H r) Q& `' u; T3 S* [! r) Y5 C十二、劳动者原因导致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须支付二倍工资? * E/ N2 g+ \0 K. p U# g7 ?! S. B' I% {' O0 v s7 r
在实践中,劳动者往往不明确表示拒签劳动合同,而是以种种借口拖延签订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否还须支付二倍工资呢? 2 b( r7 G2 I- _ Y; c3 ]$ D# h' k, l7 R% v; X: J
对此,依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7 F5 F- C+ W8 }! m3 T0 b) S5 L
) r; x+ E$ B5 U r1 z9 W
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 Y* W1 q3 G, z- l8 S 3 V G! \8 n) `! \, e& V3 b因此,即使因为劳动者拒签等原因导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么及时终止与劳动者的用工关系,要么支付二倍工资。 " w0 i# P' `2 p$ a% _, t6 o" r& P" k* s4 T/ k- T% c' ^
又如例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第14条规定:“1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虽通知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无正当理由拒不签订,用人单位未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3 E. d! n) a" \: V# n
/ b9 V2 e B! [$ m, W2 A十三、客观原因导致未签合同是否支付二倍工资?7 a: o3 T O- B) n2 k' k
- v6 Z# J# r, m
实践中,由于客观原因例如停工留薪期内劳动者在异地就医没有及时签订、续签合同,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二倍工资呢?$ _) r5 u( C6 J. Q1 ]' P
0 i; [: K' W5 K8 {* ^对此,笔者认为,如果该客观原因是用人单位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即不可抗力,此时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客观条件,此时,双方之间处于劳动关系中止状态,应当不能苛求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该客观原因是可以克服的,则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u* B! p% Q7 d, q, G7 }
) L6 k$ y J8 A/ N+ U, P8 x3 `例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如果该职工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表达能力,用人单位完全可以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即使在异地就医,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方式与其协商,协商一致后,可以通过邮政快递的方式将劳动合同文本寄送给员工。当然,这时,如果该员工收到劳动合同文本之后,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二倍工资。 5 {( z3 @4 S: b. ]: ]9 |3 V8 P0 _: [7 m% v- r
对此,《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指引》第六十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或者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的一个月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用人单位未能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该情形存续期间不计算在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一个月期限内: ) K5 s5 w3 l: e% G# _ 3 i. k" k/ N/ u1、不可抗力; $ N" [' @, y1 i6 a, U1 F, Z + n$ \" \4 S" q/ W2、劳动者丧失意思能力或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客观上无法订立劳动合同;# N8 Y: K7 Y1 ]5 S. U% L
" `& Z4 G& k% B# H+ {6 M" h2 a
3、因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或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合法争议申请劳动仲裁或者诉讼尚未结案; ! K* |# \9 ^" R+ J7 u: P! \) u6 g' j$ @8 C/ C
4、因其他客观原因足以影响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3 B3 H0 ^+ L( [& ?* y! B, u% ]5 ^7 J4 m
自前款规定的情形消除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一个月期限继续计算。# f0 j: B- }! c2 R
; F! T! a4 [" s- s) M
十四、倒签劳动合同能否豁免用人免除用人单位的二倍工资责任? ; j9 Q, `9 c" G" X 3 v; g9 q- O5 |* w9 w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用人单位在开始时虽然未在法定期限内与劳动者签订或者未及时续签劳动合同,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与劳动者补签一份劳动合同,将劳动合同的签字日期倒签在法定期限之内或者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期间包含了已经履行的事实劳动关系期间。这种情形下是否能够豁免用人单位关于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4 P1 _1 i" L) \
. z: \9 ^& g$ ~) L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合同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本意是促使用人单位与员工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惩罚不签订或不及时签订的行为。事后的补签或追认行为,并不能抹杀在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因此,这种情形下,不能豁免用人单位关于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 g% V N- B; t. @) r; S3 Z8 Y 1 m* x+ ]* s2 a对此,笔者认为,事后的补签或追认行为,虽然不能抹杀在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但是该行为应当视为劳动者放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的权利。因此,这种情形下,可以豁免用人单位关于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 C3 ~8 g4 `) \9 O, G8 k, A3 l0 y: d' U
十五、劳动合同期满未续签,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可否主张二倍工资 . Y/ Y) w, ]& G+ R( o2 _; o" |1 ^; C% W4 o4 M9 {' |
对此,实务中争议较大,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 g2 F5 K i; `0 [3 O9 n' Y( a- ^, z8 K# p& m2 P
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合同即告终止,原有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不再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效力,如果用人单位继续用工的,属于建立新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仍然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则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7 U2 C) \6 G' ^& O) m; p$ B6 @( o# k$ B! m& N1 h. h: L
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十四条也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因此,在未续签劳动合同情形下,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既然如此,则无权要求用人单位制服二倍工资。, C' C# B- y1 _* M
" \: x7 I& L9 i4 V/ z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可见,出二倍工资罚则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初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不适用二倍工资罚则。 1 Z! {4 G$ h2 t. t+ K. q ; Q1 H+ [! E* F9 I笔者支持第一种观点。理由有二:6 E0 W# u. L) e* X9 }$ { [
# x# q0 p! R, G! ^* B4 y
第一、《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本条确定了劳动关系书面化的原则。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所以,原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双方劳动关系仍然存续,用人单位就应当及时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 u9 g2 U) r# Z5 c
' U. W1 H5 D' \第二、劳动合同是实践性合同和持续性合同,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权利义务会随着情况发生变更,此时,为了保障作为弱者的劳动者,法律要求及时固定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正是这个原因,《劳动合同法》要求劳动关系书面化并且要求变更劳动合同需要订立书面协议。因此,《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理解为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订立的所有书面劳动合同,包括首次订立和续签的情况,如果仅狭义理解为首次订立劳动合同,有悖劳动合同法前述立法本意。之于第二种观点中所引述的司法解释和原劳动部的规定,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和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因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W, p% i6 {3 V" ]" H
9 b8 o. [9 U( Z$ f9 m/ C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此类约定劳动合同并不属于上述三种劳动合同之中的任何一种,特别在没有约定顺延的期限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超过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类型,因此,此类“约定顺延”的条款是无效。 " h& s. ]0 z& D+ |/ D' F4 g, l0 Y5 z1 i# Q' F
笔者认为,这种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双方约定了具体的顺延期限,则应当视为续订了一份新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该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为合法有效。劳动者依此主张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如果没有约定明确的顺延期限,则该合同的期限是不确定的,有违《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类型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的。劳动者依此主张二倍工资的,应予支持。# d4 F4 c# [% d8 ?2 \9 o
/ ?$ f' e) ^( N+ X$ _% w$ i对此,有些地方对此进行了规定,这里汇总如下: / a+ c! p! \! k5 S1 s: u+ U& M: B) T% d/ ?$ z% I
第一、青岛中院在《会议纪要六》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如无异议,视为自动延长劳动合同期限×年”。合同期满后,劳动者又以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向用人单位主张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 W8 C4 ?% I: [% n
( m X) s5 u0 w# ^8 o5 n第二、《北京高院会议纪要二(2014)》第三十二条:“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已经约定劳动合同到期续延,但未约定续延期限,在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仍继续工作,双方均未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属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续延劳动合同,可视为双方订立一份与原劳动合同内容和期限相同的合同,故劳动者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不应支持。”1 I, w8 H. L9 M# _) C
9 W( f; r0 @ q9 R9 Z
第三、《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自动续延的,视为双方连续订立劳动合同。”; N7 i X3 n" g" F
+ n+ k' `8 M$ @" x" G9 y u0 L! V( l第四、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2014年)第七条规定:“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到期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视为原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双方实际履行了该约定的,视为双方之间订立了新的劳动合同,因此,延长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不能直接终止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的,应予支持。但劳动者以延长期间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支付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 ' t- V7 E* `# \) c0 m0 D9 @$ A+ E. ^- `; \& W/ G: g
十八、非因用人单位原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能否主张二倍工资 ( `) X+ z+ k6 _3 N* O* D9 @3 s7 d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定义务,但有时候,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不在用人单位,这包括责任在劳动者或者第三方或者不可抗力等情形,此时,劳动者能否主张二倍工资,实践中存在不同认识。 9 d- r; n* a" q1 f9 P* j- g8 E; X; C @
一种观点认为,二倍工资罚则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只要客观上存在未在法定期间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这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可以看出,前者的用词是“未与”,后者的用词是“不与”,前者强调的是客观事实,后者强调的是主观过错。5 _& s& o. o! `
0 _, }8 S$ r9 [$ T
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应做限缩解释,应当考虑签约时的客观情况,当事人的过错来确定,免除用人单位承担支付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8 k% f+ @. f7 }/ T: Q4 n$ v- T" `0 [! p" K4 R4 ^
笔者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双方当事人都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这两条确定了劳动合同订立和履行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全面履行原则,它们贯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始终。因此,如果能够证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已经尽到诚实义务,用人单位不存在过错,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免除用人单位承担支付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4 M% d2 w) z! K+ ^+ }) R4 G! m% Y- Z9 {+ \, Q
对此,有些地方有相关的规定,这里汇总如下: * D& y) Y: c( }0 N. b 4 }6 k- m9 W7 M, T' {3 v第一、《浙江高院问题解答(2012)》第一条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系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但确系不可归责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因此主张二倍工资的,可不予支持。下列情形一般可认定为“不可归责于用人单位的原因”:用人单位有充分证据证明劳动者明确表示或故意拖延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女职工在产假期内或哺乳假内的,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病假期内的,因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用人单位无法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下列事实的持续期间属于其他客观情况,用人单位无须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不可抗力;劳动者有特殊原因:劳动者不具有意思能力;劳动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因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正在进行劳动仲裁或诉讼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 , A1 u/ K* w E ' \2 r7 b- K9 [. S第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指引》六十五、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或者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的一个月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用人单位未能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该情形存续期间不计算在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一个月期限内:⑴不可抗力;⑵劳动者丧失意思能力或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客观上无法订立劳动合同;⑶因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或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合法争议申请劳动仲裁或者诉讼尚未结案;⑷因其他客观原因足以影响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自前款规定的情形消除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一个月期限继续计算。/ _+ H5 T( V u. K/ [" x; |
* z" D7 _9 s' c- K8 W$ S6 p3 G: u二十、用工满一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能否继续主张二倍工资 * [' Y' f) l+ l4 o8 w - t/ ]# Y" g2 ]% z2 n/ l《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4 r* A% g" d3 x' z" H& h
9 j J0 O$ w; ^$ H3 C2 J5 k3 y
同时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z. N* H$ h! D: p1 f& V. I! }4 h1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