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a H+ ^/ e# T4 M6 }. o. z
去北京旅游,常听到当地人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忽悠".老北京的口头语,代表的意思很多,主要指糊弄,开玩笑等.说起"忽悠",三国里倒有几个大名鼎鼎的忽悠,而且都是绝对重量级的人物.他们的忽悠本领和手段各不相同,但产生的效果都奇佳.堪称三国中的忽悠大师或专家./ f+ X/ O* x9 [: @ P
- } K3 a: X s, B# r
1,曹操.三国中最能忽悠的人.从他独特的名字中就可见一斑了.曹操,字孟德.但他还有一个小字--阿瞒.瞧,连名字都带有忽悠的意味.曹操的忽悠本领应该是天生的,从娘胎里带来的.小时候,因其顽劣无赖,叔父屡劝操父嵩严加训诫,为此操时常被父亲责骂.操深恨之.一日,他突然在叔父面前一下跌倒,装出发羊角疯的样子,四肢发抖,口吐白沫.叔父见了,赶紧跑去告诉操父去救人.待嵩赶至一看,见操明明好端端的,嘛事也没有.怪而问之.操故作惊讶道:"孩儿哪里抽过疯.一定是叔父因为我平时不听他的话,在咒我呢."父嵩听了之后,觉得有理,从此以后再也不相信自己亲兄弟的话了,对曹操往后的一切行动也更加听之任之了.看,阿瞒连自己的老爹都被他忽悠了,可见其忽悠本领的不凡.初次忽悠,便旗开得胜.从此曹阿瞒的忽悠便一发不可收拾.计有:在行军途中,以"望梅止渴"忽悠士卒忘记干渴;以小吏王垕的脑袋忽悠军士,来掩盖是其主使王垕用小斛换大斛发军粮,让士兵们饿肚子的;言之凿凿以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我负责",出事后反借对方头颅一用来忽悠小苦官儿王垕替他顶缸;许都发生叛乱,夏侯敦把朝中文武百官押送到邺城,请曹操处置。操令插红白旗各一面,谓朝中百官道,当日闭门不出者立于红旗之下,出门救火者立于白旗之下.利用人们在认知上的固定思维,忽悠出反叛者的同党,尽数杀之;恐人行刺,诈言"吾梦中好杀人,汝等勿近".一小近侍出于职责,好心捡起掉在地上的被子为其盖上.被他一剑斩之.一觉醒来后惊问,左右以实告之.操大哭,命以厚葬.左右皆信操果梦中杀人.死者生者都被他忽悠了.事情本来到此也就完了,偏被那不知高低进退的杨修一语道破:"丞相非在梦中,汝实在梦中耳!"真是大煞风景,把个曹阿瞒恨得牙痒痒的.终于在日后找了个机会把竖子杨德祖给宰了.谁让他拆穿了曹某人的西洋镜呢!曹操可谓是三国中最狡猾的忽悠.% p' o: q( v" @1 Y' V+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