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F( s; Y" Q3 v1 L袁术的个人野心7 Y; X# i u: W( ^
袁术僭号的具体时间,是在东汉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但是袁术表露出对取代东汉朝廷的野心,还要早于这个时间。在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袁绍等人组成联军讨伐董卓,但是''汴水之战''的失败让关东联军遭遇巨大的打击,讨伐董卓的热情也被浇灭。/ V1 U, p6 k/ r; p% N
* J) z' T2 X5 u, E- F+ W9 `" d
这个时候袁绍有了新的想法,干脆不去救汉天子刘协了,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和董卓东西分治。当时关东联军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袁绍和袁术,袁绍和袁术商量这件事,但是被袁术义正言辞地拒绝。袁术拒绝拥立刘虞倒不是因为他忠于刘协,而是野心使然。袁绍、韩馥拥立刘虞为帝,即使袁术支持,那也不是首功,肯定要位居于袁绍之下。而且袁术这个时候也未必没有取东汉而代之的想法。: K2 g! o; Y x( a, ]5 a) L* |/ [
! T8 o; g: Z& e- S后来董卓被杀,董卓的余党又控制了汉室。但是董卓余党没有董卓这个领袖,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在中平二年(即公元195年),董卓余党中最强大的两股力量李傕和郭汜爆发矛盾,互相进攻,汉献帝趁着这个机会逃往洛阳,但是又被李傕、郭汜等人穷追猛打。汉献帝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以至于露宿野外。% @, k& g2 o7 {1 f
" {: x" U" l6 g
汉室的尊严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也给袁术一种感觉:汉室就要彻底崩塌了。其实袁术的感觉也不能说错,之后的汉室纯粹是曹操扶植的傀儡。袁术觉得自己行了,打算僭越,否定汉室的统治,摆脱汉臣的身份。袁术的部下大多不认同这个决策,但是不敢提出来,只有阎象出言反对。; H: r4 M7 P; P
0 C2 p5 u' f' {: J9 `4 [6 X! k2 m
不过野心这个东西一旦膨胀起来就不好再收缩,何况还有实力作为基础。于是在建安二年,袁术用河内人张炯进献的所谓符命而僭号。其实袁术究竟有没有称帝还在两可之间,《后汉书·袁术传》说袁术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要''归帝号于绍'',而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又说袁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没有称帝。 ! k! i/ C; H1 Y. q2 P0 t不管怎么说,袁术肯定是超过了规格,部下称臣;舆服用天子制;两个妃子互相争皇后。有没有称帝已经不重要了。袁术自称''仲家'',''仲''有第二的意思,距离第一的皇帝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4 o" s" l- b8 J4 h5 o6 [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