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60|回复: 0

汉献帝曾试图除掉曹操,曹操得知后,为何不杀了他呢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13 20: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嫡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对于刘协来说,一开始不是皇帝的继承人选。在汉灵帝刘宏去世后,一开始汉少帝刘辩即位。当然,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并篡夺了朝廷大权。% X# m( V  I5 }' F  H- q0 v
+ [/ J/ Z5 ^& i4 m  {5 i

- a/ X$ v" b4 K; g4 ?于是,公元189年9月,刘协在董卓拥立下,登基称帝。不过,尽管获得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刘协并没有掌握什么实权,也即长期受到了权臣的挟持。公元192年,王允联合吕布,除掉了董卓这位权臣。但是,好景不长,董卓的李傕、郭汜反击长安,王允被杀,吕布败逃,汉献帝被李傕和郭汜挟持。% V" F: Z  O: x1 w
公元196年,汉献帝刘协成功离开长安,并获得了曹操的扶持,并迁都挟持。不过,曹操显然也不是忠于汉室的大臣,他和之前的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一样,都不会将大权交给刘协。自公元196年开始,汉献帝成为曹操挟持的傀儡皇帝。面对篡权的曹操,汉献帝刘协自然是十分不满,也曾进行反击,甚至谋划诛杀曹操。那么,问题来了,汉献帝曾密谋除掉曹操,曹操得知后,为何不反杀汉献帝呢?' D2 G% t  _) L& U, s+ [* N) U
4 ?# z# v. ?! d9 M. Y& \& @

" i  R  C% i  r) y# n+ U首先,说到汉献帝刘协的反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衣带诏。对于衣带诏来说,不仅是《三国演义》中渲染的情节,也得到了《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2 u: ?1 Q/ B4 f- a* N4 B) p
《后汉书献帝纪》中记载: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绍败走。1 o4 p7 ]! `4 J
《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先主据下邳。
  t* r$ ^/ q* J8 T2 M
9 v% r8 \+ F$ J3 I具体来说,公元200年,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悄悄写下衣带诏,命令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设法诛杀曹操。在衣带诏这一事件中,董承和左将军刘备等人一起密谋,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身怀六甲的董贵人也没有保住性命。! b5 a" @9 G* N0 c6 X+ V% d- d
董贵人被杀后,伏皇后对曹操忌惮不已,曾联系自己的父亲伏完,企图除掉曹操。当然,考虑到曹操的势力实在太强大了,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并不敢和曹操展开正面的较量。结果,到了公元214年,伏皇后的谋划败露。对此,曹操不仅废掉了伏皇后,还迫使汉献帝册立曹节为皇后。
* N9 r: C" |  D
2 y8 t, s1 [2 ~对于曹操来说,不仅没有反杀汉献帝刘协,反而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其实是比较宽容了。如果放在南北朝等历史阶段,汉献帝很可能就要性命难保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曹操之后,司马师这位权臣直接废掉了曹芳这位皇帝,至于司马昭,则更加过分,派人弑杀了曹髦。从这一角度来看,曹操虽然没有忠于汉室,却还是对汉献帝刘彻保留了底线。& S  ^' u, I" w, r) v' V
! ~: Q- x% K% t* _  ?" B
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虽然具有弑杀汉献帝的实力,但是,他却没有真的付诸行动。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公元200年,汉献帝刘协策划衣带诏的时候,曹操的处境非常危险,不管是废掉汉献帝,还是杀了刘协,都可能让曹操势力走向灭亡。8 g8 n, k* G) n( r" _1 q
彼时,在东汉朝廷内部,忠于汉室的力量还是不少的。这是因为汉朝几百年的时间,促使人们还是心怀汉室的。所以,公元197年僭越称帝的袁术,立即遭到天下英雄豪杰的讨伐,从而迅速走向灭亡。而在外部,曹操不仅要面临强大的袁绍,还需要防备刘表、孙权、刘备等诸侯势力。在此基础上,衣带诏爆发的时候,曹操只能熄灭自己的怒火,也即从大局出发,曹操在公元200年,不能反杀汉献帝刘协。
" d' V; B. D* `
5 N  L5 C4 i8 R* V8 x同时,到了公元214年,伏皇后的谋划败露后,曹操虽然消灭了大部分诸侯,但是,刘备、孙权这两大诸侯的实力也是不断增强。比如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就联手击败了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占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又击败了刘璋,从而夺取了益州之地,而就孙权来说,也获得了交州等州郡。所以,孙权和刘备带来的压力,同样是比较大的。
: A4 `2 P# {, I( P2 \8 X; R6 L- l. l
如果曹操杀了汉献帝刘协,刘备和孙权无疑会联手讨伐曹操,这或许会让曹操重蹈赤壁之战的覆辙。另一方面,汉献帝刘协存在一定的利用价值,也即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自然是曹操没有杀害刘协的重要原因。当然,可能一些人要问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让刘备、孙权等诸侯屈服。
2 M* x- n9 {* J2 u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汉献帝对这些诸侯的影响比较有限,但是,对于大部分心怀汉室的英雄豪杰来说,汉献帝这一旗帜,还是具有号召力。换而言之,曹操可以通过东汉王朝的名义来招揽各地的人才,并且用东汉王朝的名义来给他们册封官职,进而让这些人为我所用。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册封的。虽然关羽最终离开了曹操,可是,对于东汉朝廷册封的汉寿亭侯,关羽却是经常挂在嘴边,这是因为东汉朝廷册封的官职和爵位,是名正言顺的,也是最具有含金量的。4 K* k, C3 j/ W

, K' C; B6 H: o: i& {) \- y# f
: I+ l4 l: k" ^) H+ K1 s最后,在此基础上,不管曹操是杀了汉献帝,还是取而代之,都会削弱东汉王朝的权威和地位,从而不利于自己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在还没有消灭天下群雄的背景下,汉献帝还是具有一定存在价值的,这也是曹操可以宽容大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曹操曾经是东汉朝廷的官吏,可谓受到了东汉朝廷的俸禄和恩惠,这也是其没有除掉汉献帝的原因之一。6 e7 A' @* l9 Z+ g' a
& H5 S9 f8 U* H; R5 x" a- |
对于年轻时的曹操,显然是忠于汉室的,比如在汉灵帝在位时,曹操就多次上奏朝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希望可以挽救东汉衰落的趋势。只是伴随着天下形势的变化,曹操才逐渐有了不臣之心。但是,曹操最终的目标,只是“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既然如此,面对汉献帝刘协的反击,曹操没有痛下杀手,并且将篡汉自立的机会,留给了儿子曹丕。换而言之,曹操身为汉臣,不愿背负骂名  Z# H. e1 ]+ H* k, `9 P" `

: c6 s5 D7 B; t*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9-6 04:50 , Processed in 0.12841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