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是<<三十六>>中"敌战计"系列里的第一计.书中对此计做了如下的一长串解释: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步曲:第一步,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别奏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方.以上就是<<三十六计>>这本书对"无中生有"一计非常详细的总体归纳.比较学术化的言语,非专业人士似乎没这耐心把它看完.其实用大白话来解释,就简单易懂得多了:把一件本来没影的事整得有鼻子有眼,让对手上当.瞧,多干脆!这条计策如果能运用成功,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要比一刀一枪的血肉拼搏来得更为巨大!三国里就不乏这样的故事.8 j, L0 c% p$ \4 e) P- Z
8 B5 r. f- e+ S E V- r9 m! s7 r& P, d: j! U! b: i R! ?9 I0 k' r( \
无计一:第59回,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屡战不胜,战事处于胶着状态.韩遂因曹操部将徐晃已在河西成功下寨,使西凉兵前后受敌.向马超建议与曹操割地讲和,双方罢兵.并不顾马超的犹豫,自作主张派部将杨秋为使,来到曹营,表达了求和之意.曹操以需要考虑为名打发走了杨秋.贾诩入见操曰:"丞相主意若何?"操曰:"公所见若何?"诩曰:"兵不厌诈,可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一鼓可破也."操抚掌大喜曰:"天下高见,多有相合.文和之谋,正吾心中之事也."于是假意派人扬言准备退军,并装模作样地搭起了浮桥,做出了准备撤军的动作.马超担心其中有诈,加之开始对韩遂产生了怀疑,向老韩提出大家轮流调兵,看守曹操和徐晃的军营,以防有变.韩遂答应了.曹操得知后,顾贾诩曰:"吾事济矣!"在轮到韩遂带兵向操营时,操使人过阵谓韩遂曰:"丞相谨请韩将军会话."韩遂即出阵.见操并无甲仗,亦弃衣甲,轻服匹马而出.二人马头相交,各按辔对语.曹操与韩遂相诉旧事,约有一个时辰,方回马而别,各自归寨.马超闻知后,立即赶到韩遂军营来查问二人所谈何事.遂曰:"只诉京师旧事耳."超曰:"安得不言军务乎?"遂曰:"曹操不言,吾何独言之?"超心甚疑,不言而退.曹操回寨,谓贾诩曰:"公知吾阵前对语之意否?"诩曰:"此意虽妙,尚未足间二人.某有一策,令韩马自相仇杀.马超乃一勇之夫,不识计谋.丞相亲笔作一书,单与韩遂,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超必索书来看.若看见上面要紧之处,尽皆改抹,只猜是韩遂恐超知甚机密事,自行改抹,正合着单骑会语之疑;疑则必生乱.我更暗结韩遂部下诸将,使互相离间,超可图矣."操曰:"此计甚妙".于是依计而行.马超果然中计,赶到韩遂处索书看.见上面有改抹字样,惊疑不定.遂曰:"原书如此,不知何故."超曰:"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遂曰:"莫非曹操错将草稿误封来了."超曰:"吾又不信.曹操是精细之人,岂有差错?吾与叔父并力杀贼,奈何忽生异心?"遂曰:"汝若不信吾心,来日吾在阵前赚操说话,汝从阵内突出,一枪刺杀便了."操曰:"若如此,方见叔父真心."两人约定.次日,韩遂引杨秋,侯选等五将出阵,请曹操答话.马超藏在门影里.操令曹洪引数十骑出阵见遂.马离数步,洪马上欠身曰:"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言讫回马.超听得大怒,挺枪骤马,便刺韩遂.五将拦住,劝解回寨.遂曰:"贤侄休疑,我无歹心."马超哪里肯信,恨怨而去.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变故弄得手足无措的韩遂,最后在部下的挑唆下,决定与马超翻脸,向曹操投降.并打算以设宴为名,砍下马超的脑袋作为献给曹操的见面礼.未料到早就对韩大叔失去信任的小马,竟然抢先一步,先下了手.恶狠狠地一剑砍断了韩叔叔的左手,又连杀韩遂手下马玩,梁兴二将.西凉兵顿时爆发了大内乱,韩,马二军相互开始残杀起来.曹操乘机带领大军猛扑过来,协助韩军朝着马军大开杀戒.最后马超带着三十余骑,与庞德马岱望陇西临洮而去. , X, W+ Q# L- ?( c \9 d" Z' H, c' I- Q" h% G R
\: `2 q: t& z2 F 这是三国中一段非常脍炙人口的故事.马超,韩遂,这一对原先亲密无间,同仇敌忾的铁杆盟友,竟然被一封刻意伪造出来的假信,搞得反目为仇,自相残杀起来了.这固然要归咎马超的鲁莽和缺心眼,但也不得不承认贾诩这一招"无中生有"的抹书计实在是绝妙!此计的高明之处在于,利用对手双方在认知事物上,由于习惯思维所产生的误区,拿一封凭空捏造的伪信件,以假作真,以假乱真,在敌人内部制造矛盾,并逐步扩大双方的裂痕,最终发生火并.此计绝就绝在,假戏做得是煞有其事,不是一上来就使"抹书计"而是根据对手的情况,慢慢地一步步引君入瓮.别说是马超,韩遂这一对武夫,恐怕中上等的谋士也会掉入这个陷阱之中.曹操,贾诩不愧是高智商,熟谙对方的心理,把韩马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如同孩童一般.三国中的这条"无中生有"之计,从一诞生到结束,无不按照<<三十六计>>中的有关该计的三步曲描述而进行的.首先,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这点曹操非常轻易的做到了;其次,让对手对自己掉以轻心.韩遂毕竟比马超多吃了几年干饭,痴长了几岁.他对此事本能上已产生了警觉,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向马超献上埋伏计,希望通过刺杀了曹操,以求得双方冰释前嫌.马超和韩遂都对成功刺杀曹操充满了信心.但却不知道,曹操就等着他们这个一厢情愿的计划,以实施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最后,曹操再次以假乱真,让曹洪在大庭广众之下,向韩遂传递了几句足可以使马超更加信以为真的模糊之语.让匹夫之勇的马儿对韩叔父残存下来的那最后一点信心也彻底的失去了.感觉被出卖了的马孟起是怒不可遏,不顾一切的向自己认定的仇人扑去.却没想到,他的韩叔父其实是被冤枉的.他们都上当了.贾诩的"无中生有"之计所造成的结果,是韩马二人的思想都被搅乱,由朋友变为了仇人,看似牢不可破的联盟,就这么被一封只要经过仔细推敲,便漏洞百出的假书信给打得粉碎!而曹操从此掌握了主动权,并最终赢得了胜利.贾诩的抹书计虽然颇有下三滥之嫌,但不能不承认它是三国中极其成功的一系列妙计之一,贾文和的确是三国里一个不得不让人佩服的顶尖谋士.此计也堪称是三国里最为著名,最为经典,也最为毒辣的"无中生有"之计!5 Z7 j) a7 U$ f! K" u
# t# L% c! Q'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