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y- K" ^2 K' d3 ^9 o- h3 g8 t- H8 T 与前一条"暗渡陈仓"计一样,诸葛亮在这里的表现形式又和韩信的有所区别.韩大将军是用小股部队在明面上大造声势,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暗地里将主力部队绕到敌后,展开攻击,获得了成功.而诸葛孔明却反其道而行之,用大部队在正面战场来吸引孟获的注意力,而派遣一支小部队绕到蛮军后方,占领对手的要害部位.使得敌军因此发生内乱,轻松地获取了胜利.可谓是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诸葛大丞相的这手"暗渡陈仓"之计也可称得上是三国同类计中最是因地制宜的一条./ A. [0 S8 n4 A9 @- Q, c
( M) I/ k5 {# ?* Y! z# i( m4 x. h: q- e
& Q, `+ f1 x# g9 o6 W8 [
6 t! L) {4 Q" u% ~- C3 L) t9 j
暗计三:第117回,魏国权臣司马昭任命钟会,邓艾为正副统帅,率领魏军全面讨伐蜀国.蜀将姜维使用"声东击西"一计,成功地摆脱了魏军的前后堵截,从沓中紧急回援,将魏军拦在剑阁关下,暂时稳住了蜀国的局势.魏军主将钟会无可奈何,只能把军队驻扎在关下,并将放跑了姜维的魏将诸葛绪抓了起来,用槛车送到洛阳,让司马昭去处置.绪所领之兵,收在部下调遣.邓艾见钟会不打一声招呼就抓了自己的部下,吞并了自己的军队,十分气恼,于是来到钟会军营,打算兴师问罪.会接入帐礼毕.艾见军容甚肃,心中不安,乃以言挑之曰:"将军得了汉中,乃朝廷之大幸也,可定策早取剑阁."会曰:"将军明见若何?"艾再三推称无能.会固问之.艾答曰:"以愚意度之,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全功."会大喜曰:"将军此计甚妙!可即引兵去.吾在此专候捷音."二人饮酒相别.会回本帐与诸将曰:"人皆谓邓艾有能,今日观之,乃庸才耳!"众问其故.会曰:"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吾只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破乎!"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阁.却说邓艾出辕门上马,回顾从者曰:"钟会待吾若何?"从者曰:"观其辞色,甚不以将军之言为然,但以口强应而已."艾笑曰:"彼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欲取之!"回到寨中,当夜下令,尽拔寨望阴平小路进兵.会笑艾不智.而蜀将董厥也担心会发生此事,为此向蜀军主帅姜维表示了担忧.维曰:"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事实证明,钟会,姜维二人都看走眼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邓士载以令人罕见的勇气和坚韧,偷渡,强渡阴平小道,绕到剑阁背后,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川蜀大地上.凭着顽强的斗志,一往无前,有进无退,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夺取了一座又一座城池,最终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成都的城墙上.三国分裂的局面开始宣告结束.1 \& S/ a7 X2 K4 f n3 D
3 ]$ s! E O& q( h- a4 [
B0 y: @; f- y) R4 m( w
邓艾的"暗渡陈仓"之计无论从外表还是实质,都与诸葛亮在南征孟获时所采取的"暗渡陈仓"之计十分的接近.唯一不同的是,诸葛亮在明面上吸引敌方的部队只是在打静坐战,没有像钟会那样与敌军猛打猛攻.这一方面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毕竟蜀军和蛮军在中间隔着一条泸江天险,双方没有发生直接冲突的条件;另一方面,钟会根本不相信邓艾会成功,同时也为了使自己能早点成功,独揽灭蜀的大功.所以不遗余力地攻打剑阁,无意之中把姜维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反倒帮了邓艾一个大忙.邓艾的这条"暗渡陈仓"之计堪称三国里同类计中中最为大胆冒险也是最经典的一个! ) r+ `2 w* r! k+ p+ ^3 V. q* t0 w / g' D3 V1 W; l# t4 k $ Q1 O) @+ U* {, A( n2 w* Z ( ^7 M/ c6 Z, {& ~6 _( \/ S3 f" Q3 g" R+ s. o: m0 A
"暗渡陈仓"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都采取以假乱真,以假示真的欺骗手法,来迷惑扰乱敌军的视线和头脑.使对方的指挥官作出错误的判断,制定下错误的决策,在一个错误的时刻,把部队部署到错误的地方,从而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其实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奇,正"的辩证关系.奇正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孙子名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指的是兵法中的常规原则;所谓"奇",指的是与常规原则相对而言的灵活用兵之法.通俗地说,奇正这二者是可以随着作战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的.比如这条"暗渡陈仓",就非常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当正面强攻不能发挥作用时,必须适时改变作战计划,采取暗地里转移进攻路线的策略,也不失为军队指挥者一大聪明的作法.三国里的这三次"暗渡陈仓"之计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由此可见,对于熟悉兵法,不生搬硬套教条的军队指挥员来说,能根据战场上千变万化的形势,审时度势地使用各种计谋,才是获取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而怎样才能走好"暗渡陈仓"这步棋呢?三国里的优秀军事家们,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 n& i1 S,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