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O" S; l* v 悲情人物:吕布诋毁指数:6.0悲情指数:7.52 p) W _" x; [
& w& i3 I Y! C/ ^& b No.5刘禅罪名:智商低下, j2 P$ ^" }2 t7 Y) h
- W( P. q4 D0 o' R. ` “乐不思蜀”的后主,无论在游戏里,在电影、电视、小说等等载体里都是一个弱智像,搞的大家都认为蜀国就亡在这个笨蛋的手里。其实不然,三国志的后主传很有问题,所有人的传记都是按个人的经历写的,惟独后主传写的象个流水帐,更多说的是诸葛亮北伐的事,似乎这个传不是写刘禅的,而是三国后期的大世纪。我想这里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后主被架空了,国事、军事一直都在诸葛亮等人的手里把持,而刘禅不过是又一个汉献帝!作为一个傀儡政权的帝王,刘禅这么做似乎反到说明了他聪明——要么装傻要么被害死——后主选择了前者。从“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到“冬,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於绵竹”半年的时间里,刘禅并非没有抵抗,只不过多年的征战,和没有任何收益的北伐耗尽了蜀国的国力,在魏的大军之下,蜀国被彻底打垮了。5 o4 c' H# j& U$ F% r9 P+ \
. S' g' Q1 k: O; e" x5 ]2 G
在《汉晋春秋》里记载的这段最有名的事件——“乐不思蜀”,与其说刘禅没心没肺,不如说他早就看透了——在蜀中,自己也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时刻要小心被那些所谓的“能臣”搞死,如今反倒落个一身轻松,怎么能不乐呢?再者说,三国里投降的君主也不止刘禅一个,为什么非要指责这位本来就很受气了的后主呢?或许理由只有一个,且刚好和曹操被称为奸雄的原因相反,他倒霉在姓了一个“刘”上。, x4 ]: t" G( G
T6 `/ C! ~9 e/ V5 }4 t) O 悲情人物:刘禅诋毁指数:未知(史料记载不祥)悲情指数:8.0. Z/ Q1 r% B$ L8 X! g6 v I
0 s; n) Q) }. z* i! K4 F No.4曹丕罪名:手足相残6 c3 B( K1 ?: {$ `6 `. ~6 u
' z& d8 S9 g. o* E# }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是陈寿在三国志里对曹丕的评价,不可谓不高要,要说这个曹子恒在历史上绝对可以称的上是个能文善武,军政全才的有道明君。但大家对他记忆最深刻的,却是他迫害了他那个文弱书生一样的老实弟弟——曹植。, P0 x; N$ g" G( }0 U- W
- X! _, [' C/ u1 G. w 曹丕真的不顾手足之情,是个为了当皇上连亲兄弟都要杀的恶棍吗?绝对不是,因为历史上对于“七步成诗”这件事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且曹植这个人也并非大家脑子里那个老实巴交,书生气质的样子。曹植本来很被曹操看好的,但是由于他持才自漫,爱耍小聪明,让曹操越来越反感,同时一件事让曹操对他彻底失去了信心——关羽围樊城,本来是让曹植作为监军(政委)去救曹仁的,但是曹植却在出行前醉饮,误了出发的时间,从此曹操决定让曹丕做接班人。后来曹操病故,曹植因为私人恩怨,拒绝去吊丧,这件事让曹丕很不爽,并且有人用这个理由参了曹植一本,要曹丕治罪于曹植,这个时候反到是曹丕看在亲兄弟的份上,借老娘的说辞,贬了曹植的爵位,把这个事搪塞了过去,这件事和演义里的描写是刚好相反的。而且历史证明《洛神赋》是真品,也就同时证明了曹植确实对自己的大嫂有些YY,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曹丕能忍的住就已经很大度了。试想如果你有个持才自漫、酗酒误事、父死不吊、勾引大嫂的弟弟,你还不把他拆了! 4 {) u0 Y+ L$ `- L8 i& ?" |! F8 Z; p" S% E
No.3蔡瑁罪名:卖主求荣 ) m7 s/ t7 L! X) S* o$ n0 u( v$ c( U: R4 l3 |
蔡瑁在《三国志》里没有立传,提到的也很少,其实是个小人物,说好的叫群众演员,说不好的叫死跑龙套的,他的知名度同样拜老罗所赐。蔡瑁作为刘表集团的一员,文比不了蒯越,武比不了文聘,但他却是个大股东,当初刘表“单马入宜城”就是靠蒯家和蔡家才有的后来的地位,可以说,刘表当初不过属于技术入股,而真正的财团却是蒯家和蔡家,而后来蒯、蔡对荆州能有这么大的决策权也就不奇怪了。至于蔡瑁的死,所有史书里都没有记载,但有一点肯定,没演义里那么衰,因为“蒋干中计”被史学家考证是不存在的,那么蔡、张也就不可能死于冤狱了。 ) F! ~5 F# Q& N5 m $ c4 o8 C) a: K6 D) c, [ 当时的荆州外有曹操大军压境,内有刘备图谋不轨,实在是很难自保,连蒯越这样的精明人都能看出来,不降曹,荆州早晚也是刘备的。蔡瑁一是刘琮的亲娘舅,二是曹操的故交,加上当时曹操“持天子以令不臣”,他在选择荆州出路的时候,断然没有选择给刘备的道理,任何一个明白人都会做出降曹的举动,更何况上面说了,荆州的几个大股东都选择降曹,这种做法实在说不出有什么错误可言。这里不是说投降对,而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能做出正确选择本身是件值得称赞的事。 9 _% r! {* b( f i3 s1 |2 u! v . J' ^ l6 B$ R7 d( ~ 悲情人物:蔡瑁诋毁指数:9.0悲情指数:9.03 Y" X$ r" V0 k4 ~
' \% z8 o$ o: _- r4 C
No.2魏延罪名:反骨叛国( I a6 k-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