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第一种观点
4 ^8 D' H$ G, U% Y( R- ]' L D! y! a- s& s+ C; `2 Q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 ,我不止一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周边没有孩子的家庭有好多,我也很想知道将来他们夫妻俩百年之后,家产怎么处置?给谁呢?
- N! I9 f7 `; Q* m' v5 ~9 C
( v" B8 m* s" c; k6 k2 \就说说昨晚同学聚会的事吧,七八人,其中一个人把老婆孩子带来了,六岁的小女孩很可爱,在酒席上给大家背诵李白的《侠客行》、《将进酒》,赢得大家阵阵掌声。看见小女孩这么可爱,其中一个同学忍不住发感慨,说真想再生一个女儿啊,争取儿女双全。他的独生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再生一个女儿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太大了,于是, 大家就生二胎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我们这些70后挺可怜的,大好年华时候,只能生一个,现在虽然放开二胎了,但是顾忌太多了。
7 Q. e+ V5 S" G3 g0 M; Z1 X
0 }4 X3 i2 d. c大家热烈地讨论二胎,但是其中一个同学有点不开心,一直沉默。原因没有别的,他没有孩子,不知是丁克还是别的原因。其实,没有孩子的家庭,他们的心理可能很脆弱,很敏感,他们的内心的感受,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没有儿女绕膝承欢也就罢了,将来年老了,生病了,谁来伺候呢?毕竟中国的养老政策还不够完善,住养老院也不太现实,很多人接受不了。
# x0 T8 \+ k6 F0 O+ ?
- n( R! O/ ?" I9 B; j8 q, r
其实,还有个最关键的问题,将来夫妻俩都不在了,这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怎么办呢?都捐给慈善事业吗?估计不太可能!先不说我们传统文化里少了一份宗教情怀,没有死后捐献财产的传统,光目前那些慈善机构德行,不值得我们信任,把遗产给他们,我们放心吗?
' k% R1 x7 `2 k8 S/ @1 e6 F
$ \! [4 p1 c& V; q0 \6 t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兄弟姐妹以及兄弟姐妹的孩子来继承了。虽然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人,但毕竟没有亲生儿女亲,所以,确实有点苦涩的。想想看,这一辈子,努力赚钱,辛辛苦苦工作,买房投资炒股,将来赚的钱都要给别人,是不是有点失落呢?
% E0 d" _0 f: f7 F& }) f* O6 U+ _( ]! y
我周边没有儿女的家庭还不少,我知道的就有好几对。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特点,这几家条件都非常好,不少人不但在本地,在外地都有房子。比如一个家里没有孩子的朋友,在三亚就有别墅。
3 X9 l9 A# }6 I8 ?; ^% L: Y
) [$ [ c3 o- i+ ~& x3 ~有的时候,挺搞不懂他们的,既然没有孩子,还那么拼命赚钱,舍不得花,那么,这辈子辛辛苦苦打拼,拼命积攒财富为了什么呢?
. x! \6 i* y5 Z
( d$ X) P4 t, f8 z; A还是那位在三亚有别墅的朋友,有次聚会,他不无苦涩地说,他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两家生的孩子都盯上他的财产了,其中哥哥家的侄子总管他要钱,从来没有还过。最近弟弟家的侄女好像也“开窍”了,管他借钱。看来两家是把他当做提款机了,想来挺为他憋屈的,但凡自己有孩子,也不会这样。
, y% ~( S" D8 M4 G4 C! U( }& V
4 D6 K3 A8 n* C; h) V1 Q: }当然,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就是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或者即使有,也不对付,两家关系差,那么,他们百年之后,名下的资产,如果没有遗嘱的话,应该由政府来收走吧,不排除这种可能。
- ]3 A+ V3 B: P. ~" B1 [$ `0 A
5 F9 g" ?: |( ], h
第二种观点
- f; \% }' c3 F. t$ L1 |, ^ r' Q2 ^8 K
亲爱的问主,不要说若干年后,建议你到农村看看,你所说的情况,已经大量存在:
7 u3 b+ @+ Y: s5 K+ H+ R& D. x
7 A+ P+ X3 \/ y4 P5 ^第一,农村大量房屋,无人居住,就那样放着,已经十几二十年。
/ \, K6 n1 U: ?4 k0 z, Z+ C4 [" {9 c+ L: [0 k) G1 M2 F" Q0 g
原因就是,大量农民进城,然后,举家搬迁,不再住在农村老家。农村老家,逐渐空心化,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子;现在,妇女和小孩子也非常少了,只剩下老人。
; E! {* r5 x& }/ k4 E6 N) R$ `
# i) f# e' F0 Y! w3 K随着老人去世,大量的农村房屋,可都是二层小楼,带院子的,就闲置了。
) \! x2 p; k; Z" g# ]9 \2 P+ U; P* o& ]5 ]( D5 n
不要说远的,你就近,到离城市,也包括县城10公里以外的农村看看,这样闲置的房屋,比比皆是。
& N6 g! |7 H; e2 n. A
( g9 |% f* Q, K1 `
它们的结局:就是自然倒塌,然后化为尘土。
& H! S1 S6 p' r" R9 S9 w
- B m; [! X' A2 f! ?0 m
第二,再说说城市,这样的现象,也不是偶尔了。
- |% l1 L4 f- L6 O
( f# J+ ~( j/ ~. a3 u( ?我2006年9月来到北京,如今工作、生活和学习在北京已经第15个年头,大宝已经四岁半,二宝一岁半了。
* Y, H1 @: H& a T1 t2 l7 X
* t+ G5 i! V9 ?住过的小区,总有这样的情况,两个或一个老人,退休了独居,闲聊中得知,无儿无女,也没有亲戚来往了。
$ L) v) u6 u/ Y
- Y5 _' _ j$ m这样一个或两个老人,住着自己的或一居、二居、三居的房子,然后,人已苍老,一个月领四五千退休金。
L; C1 b1 V; f# N/ I- r
& [7 O; ]1 y2 f; U: U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没有子女,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问主所说的失独、丁克一个大类的家庭。
" g8 m: O4 N$ o0 v
" g7 W% v+ j$ ^5 U
等他们去世后,房产的处理,就两个可能:
3 W0 V% c5 G X2 n9 |1 z
* M0 @8 @3 U7 Y, M% }& y1 G. s
一是,亲戚来料理丧事,然后,把房子或锁或租出去,结束了;二是,连亲戚也没有了,就是居委会料理完丧事,然后,把房子或锁或租出去,结束了;这一类房子,不好卖,正常死亡跟凶宅无关,只是产权不清,不好处理,往往,就这样放着了。
/ H6 Y' S8 M4 f: D- T, {( | v& @5 s
第三种观点
. P& ~' w( ~+ o7 I6 s9 ~
Q. q( N4 ?7 ?& i3 U% |您好!
0 t5 P. U8 `+ P2 D) e
! S3 F, r) J5 ?+ T7 ^: M' }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特别现实。这将会是未来3-5年我国养老产业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遗产继承问题。
( n+ m f8 ?. s4 d
$ M$ g [ c8 x. N当然,这还不是最难解决的——最难解决的,其实这类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 ?0 s Y6 L+ I" R+ b
0 G: U3 z5 d. o+ q- [! M房产规模的量级。
* s1 a2 w9 J2 I. q! H" x6 G6 ]# g: j
6 s4 u( _5 w" a. o% A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到2020年,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虽然失独/丁克老人与独居和空巢老年人之间有本质区别,但我们大体估算一下,按照其中10%占比计算,全国此类老年人数量至少是千万量级。
4 e/ S7 P6 j3 B1 k" Q7 W
. S, ]- t; O1 F+ s4 o按照最少计算:
' j2 i+ B/ I% g2 I5 w) K* w" B$ \
2 G+ C7 i8 S, f- M假设二老都健在、一个家庭一套房,算下来,至少会留下500万套以上的房产。
3 l3 X/ ^, y! ]+ P3 k( @+ O! T( E6 i3 Y" t' M7 x* T: g2 A
假设一套房平均值50万,至少释放出2500亿的资产——相信真正情况远不如此,达到万亿级,也并非夸张——还不算老人留下来的其他财产,例如存款。
+ a/ x. h# }% X' f. I& F6 R) _
9 o+ g5 T1 t5 ~& a* I9 ^在这里,我们把题主的问题稍微放大一些,从两个方面:房产的继承问题、养老的问题,分别做一个探讨。
2 i# q3 J, Z* z
9 O$ ^ g r6 V2 f5 C先谈谈继承的问题。
9 o1 v% s, w0 B8 G1 B8 {# L, s( m o( J7 {- \% y, c- i5 u4 |
按照我国《民法典》关于此方面的规定:
; J' d/ b$ ^+ D6 [! U X
% P W- y, ]- z第一千一百六十条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0 P8 a/ @8 A5 a+ ^/ ?% j: I
$ {1 w. L% v Z1 k+ t
也就是说,如果确实无人继承,那么:
+ H( U* f8 m3 D( R: N) b
. r# b8 t2 Q$ g$ c* v要么由当地民政部门主导,用于公益事业。
; T, r7 p0 b0 I. q7 @( M! J/ T
要么由村集体收回,作为村集体组织的公共资产。
" P. Q3 Q1 L5 }/ c) X; S- T( U( e$ Y, @5 \
换句话说就是:充公。
" \% O2 j( a6 o- j
$ I( w5 c, a" a9 z c但是以上有个前提:就是确实无人继承(或接受遗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失独、丁克家庭老年人,是否一定没有继承人?——不一定。
# e, f! z' t' S- }; z, a! _1 [# {3 K4 X2 K; T
1.如果从法定继承角度。
?/ G' _2 K) h
3 s( \1 j; O4 p( T
继承人包括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其中,子女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当“没有”子女的情况下:
, Z9 P( C4 |0 ?( a* k+ G* S, n4 { k5 @! x/ @4 c- @6 I3 B2 e
如果是失独家庭,子女是否留有子女、是否有尽孝的子女配偶?
+ b4 E ]4 w* B6 `4 e
' Z0 U' ]. l( a9 U如果是丁克家庭,是否还有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有没有子女?
! C: J+ t+ s/ E+ H' w
2 w1 U" K/ W! u' |! }% C
因此,法定继承情况下,需要结合第一顺序、第二顺序、代位继承等多种情况来进行综合判定。无子女,不一定没有法定继承人。
; C! }& b/ r/ E; s4 Y* I+ w% s/ Y; X9 ?% V/ [5 n' B
2.如果从遗嘱继承角度。
5 ?7 Q9 ` u) Z1 ^% N- o4 Y
0 v1 c6 O# R5 g+ d这种方式灵活度比较高,指定的范围不仅仅受限于法定继承人。例如,可以指定给侄子外甥、可以指定给朋友、甚至合法社会机构(这些情况属于“遗赠”),等等。
+ s1 E j/ T$ v, x& i9 k7 g+ O" G! P+ m" ^
所以,如果生前留有合法有效遗嘱,未来百年之后的个人财产,即留给了指定的人。
3 i! x6 P" u/ {& n$ h; k
3 M9 d$ y2 L8 S所以,我们就“继承”这个问题,给出三个结论(有先后顺序):
; q# [, p* t1 ]% K3 j
0 L. L* o8 s/ ~
有遗嘱的,房产将由指定的人(或机构)继承(或接受遗赠)。
0 ?& G" J8 K2 U2 ]1 P
/ F! [4 n/ H: N' i: C% y4 r
有法定继承人的,房产将由法定继承人继承。
( a, O) M4 i1 F+ m1 P
% A# D& \) c0 \8 x% R, H/ B
以上全无的,房产充公。
) f2 Q8 j& C4 E4 o. K
$ Z" X4 D$ I7 H, |' b5 ^3 ?
再说说养老的问题。
' l$ p- C9 U0 I' M" g* D
" c; ?& e8 i; [' {+ O如开篇所讲:这类老年人,真正面临的问题不是财产无人继承问题——而是无法养老的问题!
1 B4 S; k1 b3 u- |( s6 z2 q7 U. _9 N( g8 v- ~/ c! h
很多人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想得特别简单:可以有社区、可以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请保姆护工、可以住养老院……客观的告诉大家,这些统统解决不了。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8 r- H) v7 ~; t u0 ]
8 ^. S0 x7 i8 t: s3 @4 E" N" w. I& t
老人病了,要动手术。在动手术之前,必须要做两个动作:一个是家属签字;一个是交钱。有儿有女的还好办,无儿无女的怎么办?谁有权利签?谁敢签?谁垫钱?——不签字、不交钱,手术能做么?老人的生命权谁来维护?
t' g' t" P# Y( O/ d0 m8 C* Q% j! N$ _. I2 O( [
在我国老年人中,多数都存在这样的思想:自己宁可省吃俭用舍不得,也要攒着。
9 F$ v% G/ Y/ w& h
7 e; T# U( M6 `3 q勤俭节约是美德,但是对于步入晚年的老年人来讲,无论是否有儿有女,个人一直在推崇一个观点:让自己过的舒服一点,安安心心、快快乐乐走过人生最后一程。
/ _4 n* \/ ?' Q! x
, L: R4 d" v! _" p8 ?% r所以,真心建议老年人,尤其是题主提到的失独、丁克老年人: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为第一要务。
. H) ^) ^9 W" w3 q* R
8 C; q u/ ]7 f; \) X; }: x% p在这里给大家举个真实例子,为这种类型老年人提供一个解决养老问题的思路。当然,也必然涉及到财产的问题。
' M: j8 V: F' G8 \
) \+ l) v/ S4 v2 z3 n! H这位老年人的诉求很简单:让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 x# n/ D! I7 t4 c
/ M/ P, l+ `7 D2 X! e一个失独家庭,二老七十多的时候,男方去世了,就剩下女方一个人。女方把房子卖了,卖出一大笔现金,随后做了四个动作:
z. P6 Z8 b& ~5 G- D" `
. A, U4 ~4 D3 `' r `
1.先指定了一个监护机构作为监护人。没有监护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 r. J9 x% j- F8 P+ L i1 M
3 E$ N- M5 A- J: m7 Q' Z( B0 n2.通过监护机构,住到一家养老院(没有监护人,住不进去)。
& A: ~& \; }* u5 ~& {9 B
" O! `9 L# n3 H3.对这笔钱做了增值,每年增值部分+少量本金,用于自己的养老、医护等。
! ?# n- w5 M+ Z% s$ |: M5 r. Y, U
' t4 G: _3 f. Q/ ]) y+ g0 r6 j4.订立了一份遗嘱,身后把这笔钱捐给慈善机构。
& N+ z7 Y0 ], z2 a- c7 V/ W7 x, c" a: Z* f7 o
上述每个动作涉及到的点、面非常非常多,包括监管、金融、养老机构、政策法规等等,不详细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