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对于我们吃货小可爱来讲,每天不买点包装食品真是对不起自己的口腹之欲还有日益发达的食品生产技术呢!
. l; l7 w& u1 y2 S$ U" _0 _* h4 \9 O; M
$ T3 ^' N( x9 |+ X
买东西的时候知道看营养成分表,高热、高糖、高钠的会尽量避开。
3 s- w' W' S8 a# S
8 Q* E& U1 ^4 M6 _不过除了营养成分表,配料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就是很多人的盲区啦,商家在食品添加剂方面有很多小心思,稍不注意你就会踩坑哦!
8 ?: y7 N9 w% T& o$ t
, g) _2 R$ a1 {. a. P! E
今天我们就一起关注食品添加剂,以后买东西就不会吃亏啦!
1 [% ]5 F. b3 q6 Y( q
z |8 Z2 s$ Z) g' C
一、添加剂有哪些?
0 X2 y, T+ \, n* ]. W& J6 |6 L
' R6 t |! R% [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2 Y6 Z9 s; F9 L6 |# l ]3 K4 s
" q) T; e. j! O& b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这些你经常看到的都属于添加剂哦。
5 A; C1 ]& \8 G6 z
, j& A. y5 L) t2 Q+ h* |* O- u
一般来说,正规厂家出来的包装食品,就算添加剂很多,只要符合标准,安全性都是有保证的,这点不用过多担心。
- i- D& K8 L/ t- U
9 D# ?3 _( u/ |9 |3 z4 {$ }
二、添加剂里的坑
: J" ]! \8 L, {1 I8 v8 O, C
7 D/ F2 }2 }# d4 B+ w! U) i- t' L今天我挑几个特别容易看走眼的添加剂来解析下,买包装食品注意避开这些坑,能让你多瘦几斤哦!
3 C1 ^2 h! u6 l. y- O2 X Q! U
Q5 t8 x% c" k6 [% n1、着色剂
# H. E. o. E) a$ B4 g
/ J. L/ r9 C$ I2 S+ G
使食品着色的物质,目前国内允许的化学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以及为增强上述水溶性酸性色素在油脂中分散性的各种色素。天然色素有:甜菜红、辣椒红、红米红等45种。
( B( [; S/ k! J! }5 u. ` t5 O$ j5 c ^+ H7 y* F: Q# d# s
着色剂里的坑很隐蔽。
6 y; [* X. x$ t# i. M- M+ T$ K1 G G% v% Z" C/ j+ L
现在倡导健康饮食,饱腹感强、营养丰富的全麦面包很受欢迎,但真正的全麦不多,假全麦倒是不少。
* B7 i. ~8 u+ Q8 b8 i8 V3 A8 `5 }* b2 K1 R! m) Q9 J
市面上有些假全麦面包,为了能够让面包看起来像是全麦的,会额外添加糖浆、焦糖色素,让面包表现呈现淡褐色,误导顾客相信这就是全麦的,买很多回来吃,结果吃进去很多糖。
8 ]: V* e3 @! f7 F( q0 g% I+ {* |' l* R8 F/ O, u# C2 F
看到这里马上检查下你买的“全麦面包”,越吃越胖的原因找到了吗?
2 L% _- \5 N: [! B6 S& q K4 a$ t) t7 l, K% g3 V
2、增稠剂
% s6 @, [; E- E! z
/ B5 z; r) W# u0 ]稳定食品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
6 a- P. _0 r. P! b9 g" Z2 k" y) p
+ n( I9 A8 g* l5 F) z8 s
现在很多厂家为了增加酸奶的质感和口感都会往里添加增稠剂,增稠剂品种很多,包括果胶、黄原胶、食用明胶等,符合标准是安全的。
0 N5 [5 O/ }% N, ?: z/ v5 Q: w
8 V& t: U$ M- {! ]: j* A但是,某些酸奶品牌因为口感醇厚,就宣传自己是最醇的、最正宗的、最有营养的,其实只是放了增稠剂而已。
3 s9 V# }- F3 W+ J* y6 E4 E( B
6 l; Y" Y0 o$ L& [! C1 I( r买酸奶不是越醇厚越好,有没有加糖更重要。
. {4 i0 P1 G4 e6 t/ c' w9 M6 A6 `9 \4 e* m1 c5 c/ w" t
3、食用香料
/ ]7 P5 V% ^7 q4 n ^
8 F0 x8 s6 m2 m4 h1 g香料俗称大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我们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常见应用在各种果味饮料牛奶,饼干、糖果中。
# S7 }4 z. q% ~6 z
$ @, |( Z0 A9 C* ]这里就要说到月饼了,香芋月饼、哈密瓜月饼、草莓月饼……看似馅料丰富任君挑选,其实很多都是冬瓜馅+香料调出来的,糖也没少放。
) t. u8 I4 f1 ]5 c9 z/ s/ L) J' q
+ s3 Y4 {& `4 t+ {: _4 u& N
还有之前说过的“假牛奶”,不需要生牛乳,添加剂就可以给你以假乱真的牛奶香味。
- v. U! G5 \4 z2 J0 J
6 h: f7 b- i# c1 h- v$ u4、甜味剂
$ z5 D3 T; Q) r# E
# |& b( g$ B8 ~$ h! A5 `- y1 C i) o: M9 I甜味剂的使用非常广泛,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果甜菊糖苷、甘草、罗汉果甜干)和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
m2 P) o' P; R) `- j, _4 G
/ A5 y' K( k1 @营养性甜味剂:既有甜味又有热量,可以分为糖类(sugar)& 糖醇类(sugar alcohol)。
& r1 w* w; p! _4 ?
1 {* W4 M% L/ L D" U常见的糖类有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每公克4大卡,这类俗称糖,视为“食品”,不是添加剂,只有糖醇类&非营养性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
* r2 C( Y2 z" k; l
4 H) e& @2 H- Z2 x- U在食品包装上看到低聚果糖、低聚麦芽糖这类 ,虽然有个糖字,但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甜甜的糖,不要吓到扔掉。
+ [ l" t% R+ w! t8 ~) z! n# r2 M9 L; U0 l1 d7 m
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糖,他们本身有甜度之外,还有一定的生理活性,低热量,难以被人体消化,食用后基本上不增加血糖和血脂,富含水溶性纤维,可以改善便秘及肠道功能。
1 N5 A- C; l& T; `" y6 g4 d. P* o+ K
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也有热量,但是热量很低,加上糖醇类和葡萄糖代谢过程不一样,在肠道中不易被吸收,所以不会造成血糖升高,最常应用在糖尿病人身上。
/ a- H4 {7 u7 a, C4 x) ?5 Q$ y" G2 K2 Z% k1 M: @; Z, [' t' t; R
非营养性甜味剂又称人工甜味剂指的就是代糖,和蔗糖相比,代糖的甜度常常是其数百倍以上,但热量非常的低,用量很少,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安全范围内使用是完全可以的。
2 r8 F4 B& K$ k2 }" Q* q- t0 P( E! I
`+ c4 W% O# F3 P _但我不推荐大家因为代糖热量极低就养成使用习惯,因为甜味是能刺激食欲的,养成依赖只会越吃越多!
W% H. Y8 ]/ m: ~) F, S0 x& Q2 g! |
/ x! I! j5 Q) I6 i' c( _8 v7 \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
! @. K- s/ R+ v2 x& Q0 P m& x0 |+ T" z+ Q5 V
但是,不管是出于健康还是减肥的目的,我的建议都是以天然食物为最优选择,配料表越干净越好。
7 H8 \, \9 v W0 N3 y$ P$ J9 K( l5 e- w) u
如果想吃甜食,就选择使用代糖,比起白砂糖会更好。针对商家的浮夸宣传,要仔细研究配料表,很多猫腻都藏在里面哦!
' t, J6 Y; m! B6 K2 W" Q
& ~# t1 y. k4 ^ C4 R* Z6 A8 ?9 _# T. v: b% U$ S0 v8 X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