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如今,利率3%以下的定期存款竟也遭到疯抢。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当下,人们正迅速接受稳健收益这一现实。
" {; x7 T7 \1 V. ~; V' L* J- ?& I6 }8 K, f. E0 u# K2 Z7 I4 b
/ g# s2 ]% i# C. ^2024年开年,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定期存款的纸质单据,以此形式纪念自己龙年的第一笔理财,存款仍是人们的“真爱”。与此同时,中国人四年存了58.24万亿元登上微博热搜。据央行数据,从2020年至2024年1月,中国住户存款累计增加58.24万亿元。
% E; x0 T8 {( }) ]( z+ t# e在此背景下,高利率定期存款产品成了香饽饽。为了让手里的存款尽量收获稍微高一点的利息,储户不惜发动人脉,一位网友称,自己于2月8日在江苏银行存进去10万,三年期利率2.8%,“真的是限时抢,因为有同学在江苏银行,才勉强拿到一个名额,晚一步就没了。”
2 X4 R+ L: N, ]
高利率定期存款总是“一闪而过”,导致用户定闹钟蹲点抢购,或是像上面一样和理财经理打完招呼后,“走后门”才能占下名额。
- \5 d& N/ \- O6 U% O
例如,招商银行三年期利率2.55%的存款产品,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话说,每周二开售就“秒光”。同样是三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常熟农商行利率为2.9%,春节期间火速售罄;廊坊银行天津支行利率给到3.35%,只在春节前限时开放,1月份就没了。
; P( O6 Z- r( T* _, a3 X- v {$ n
“这年头,连银行定期存款都要抢购,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少储户纷纷感慨。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稳健收益。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居民认可的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的理财渠道较少,另一方面反映出大众对未来存款利率仍将持续下行的认知。
3 y! G8 G: i/ R4 y* k
" f" K. h" a! n/ N利率不到3%也“秒光”
1 E# X! Q' x" g4 u/ g狩猎高息存款正在成为不少人的理财首选。
x6 t6 v3 k8 ~7 l江苏储户小璐(化名),2月8日在常熟农商行存了三年期定存,利率2.95%。
# d9 } N! Z/ Z7 A5 b“在同一家银行,我2023年2月1日存的2万块钱,三年期利率还有3.45%呢。当时没有预料到会降得这么厉害。”按照她提供的联系方式,2月19日,询问该行客户经理,被告知该产品在春节期间就已经售罄,“最近这段时间只能再等等,看能不能放出新额度。”
2 J# s1 ?% k6 C8 C9 f/ I0 r0 W5 O该客户经理还称,“感觉大家现在都比较热衷长期存款。我们这里春节前后来咨询的客户很多,对于利率情况也都表现得很失望。但现实就是现实,3%以上的存款以后基本上不会有了。就连2.8%、2.7%的大额存款,现在都是预约才能办理。”
4 i- R0 ?) d! J/ S2 Z" W7 m类似的还有廊坊银行天津某支行,前不久推出了3.35%的三年定存,“有客户把利率单分享到了微信群里,上面有电话,瞬间抢光。”工作人员称,“现在利率是3.15%,这个利率大概只能维持到4月份。如果来办理的话,带着身份证现场开户存钱即可。尽量线下办理,线上利率会低一些。”
/ Q2 B* V! F& b' b6 w4 E" P
抢存款的现象不只发生在地方性小银行身上,股份行典型代表招商银行,历来以零售业务为重中之重,但现在也不像过去一样,肯无条件为客户敞开大门了。
" P, d3 y# D! h: g+ c一位北京地区的招行客户经理告诉,公司有三个月到五年不等的存款期限选择,其中三年期定存最受欢迎,利率为2.55%,“但只有每周二上午10点才准时开售,千元起购,额度有限,每次都是秒光,定闹钟也不一定能抢到。”
# f+ K3 E4 r- d3 ]具有招行特色、需要满足一定存款金额的“享定存”定期产品亦是如此,目前三年期年利率2.6%,只能提前找客户经理帮忙预留额度才能存进去。
- a3 f9 d$ W a8 o* S4 x/ m" A9 f& F( H: N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个特点,同一家银行,在不同地区的利率定价有可能不同,这催生出一个新的网络名词,跨省存款。
/ w$ V7 d' c4 X) j+ ~) E7 ~
拿网上讨论最多的江苏银行App来说,当下,3年期存款和1年期存款在江苏本地利率分别为2.70%和2%,但在上海、深圳、北京、杭州为2.75%和2.05%。同样,6个月存款在江苏和杭州利率为1.85%,在上海、深圳、北京则为1.95%。
: W l9 n* l; e5 V7 N7 x
此前的2023年5月,这个差距更大,江苏银行在江苏区域内的三年期定存利率只有3.1%,而在上海高达3.5%。算下来,看似只有0.4%的利率差距,到期累计收获的利息可不是笔小数目。如果存款10万元,3年后,上海利息要比江苏多出1200元,20万的话要多2400元,50万要多出6000元。
' D# p9 J: F' g8 l$ Y/ R$ W
而上海到江苏的高铁才100多块钱,这引得很多客户特意从江苏赶去上海排队存钱。
`! @0 t. ~4 q银行为何要区别对待?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第一,不同地区的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商定的存款上浮幅度、上限可能有所不同;第二,不同地区存款市场供求关系有所不同,客户投资偏好和储蓄习惯不同,影响存款利率定价;第三,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情况、市场竞争策略存在差异,对存款需求和定价自然不完全一致。
9 H2 v; j7 ]! f% Q: {- U1 h. }1 |/ k/ Z0 O# w6 F
大银行储蓄过剩,小银行奋力揽储
0 Y. z/ e# J1 P
相比地方银行抢存款的高热度,国有大行则显得平静许多,态度也相对佛系。在其他银行存款的同时辅以油、米、面等礼品相送时,它们普遍没有礼品。
# @% z$ L4 K: l; q& ?, y$ d不仅如此,在被问到定期存款是否需要蹲点或预约时,北京地区一位建行客户经理表现出诧异的神情,“定期存款一直都是随时随地可以存的啊,额度随意,怎么会存在什么抢与不抢的问题呢?”他表示,想存款,自己去手机银行上直接自行选择购买即可。
6 T6 i6 G7 t1 b b5 w+ t而国有行惨淡的利率表现,也让用户根本没有抢的热情。在多轮降息后,目前六大国有行整存整取利率最高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只有2%,三年期为1.95%。
7 B+ h+ L5 W2 U小红书上,为寻找高利率存款,跑遍各大银行者大有人在,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只能去存地方小银行,国有大行就别抱希望了。余额宝利率都能有1.8%,而且能活存活取。”
+ H" f! M# G, ?; W' E: N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有大行和中小银行的反差再正常不过。
, v$ ]# ~! b/ a, X! i: P# w
近两年,存款过剩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官方数据显示,2019至2021全年,我国住户存款增加额分别为9.7万亿元、11.3万亿元和9.9万亿元,2022年增加额度直接飙至17.84万元,2023年继续高居不下,为16.67万亿元。2024年1月,住户存款又增加2.53万亿元。作为揽储主力军的国有行,身上承担着巨大的存款压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存款利息支出骤增。
9 R3 `% r D: j) o
4 r0 j) z- S. G* u4 n' L, w以工商银行为例,2022年财报显示,工行吸收存款在各大行居首,为29.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97%。相对应的是存款利息支出为4800.83亿元,比上年增加824.58亿元,增长20.7%。主要是由于客户存款平均余额增长11.8%,以及平均付息率上升13个基点所致。
, _5 ]8 I1 `" I' t2 r+ R: h1 o银行在支付利息收进大量居民储蓄后,却没能像前几年那样,轻松找到愿意出更高利率贷款的个人或者企业。相比存款的增加,2023全年,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与2021年全年接近8万亿的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这种背景下,国有行一边降低存款利息,以保住利润,一边也对揽储存款的欲望没那么强烈了。
1 y/ ]& X7 ]' ~. J5 r0 D7 n) S, X反观中小银行,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称,由于它们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偏弱,需要通过高收益,送礼品等方式来吸引客户。
' F/ k1 h& b, @) l4 D4 G
这也是地方性城商行、村镇银行在春节前后逆向提息的重要原因。一位地方银行人士表示,传统春节假期,打工人从外地赚钱回家,大家都想趁着这段时间抓紧时间揽储,来波开门红。
9 p1 I! O0 l; Z% j6 f0 z
事实上,不只是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方面,中小银行也比国有大行利率更为可观。
; D6 D1 x' h& {0 D5 E
3 m. b3 q; X% ?% V; k4 i" H随机查看了几家银行App,交通银行无在售的大额存单,工商银行20万起存的五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2.4%,三年期为2.35%,两年期以内都在1.9%以下,低于北京银行2.1%的一年期年化利率。
, r, r" k; g# a2 I: w
此外,江苏银行两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2.3%,民生银行三年期为2.6%,天府银行三年期高达3.55%。
* q/ O, n. [4 q8 J0 ]8 S& f" Z5 q
吸储力度是有了,小银行的吸储效果却不见得有多乐观。有网友晒出在盛京银行三年期利率3%的定期存单,底下评论问“这个银行网点好少,靠谱么?”还有网友看上了中关村银行五年期3.5%的利率,却因为它是民营银行而迟迟不敢开户。
# r5 f: g9 i% Q, n8 D. y总体来讲,银行陷入了既想要存款,又不能付太高利息的困境。而储户们不甘心把钱放进大银行赚取低利息,又不太敢往高息的小银行里放,只能试探性在其他银行为数不多的高利率存款产品中,碰碰运气。
; P% i5 r& S# W" S( N @, L( W) x- i- a
利率还在降,钱何去何从?
' U6 s) F# J: ]) K; W' i
回顾2023年,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幅度和频度都大于以往年头。
; a8 L+ q4 J7 J
先是4月,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下调主体主要以国有行、股份行为主;下调存款品种主要以大额存单为主,定期存款等为辅;
* X6 k5 S: d6 `8 p" t( \6月,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正式开启,国有六大行均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多家股份行跟进下调;
/ ?! w4 Z2 M* e9月,多家银行再更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
' C$ T' |! K, K- ]+ g12月,调整又来了。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将从1.55%调整为1.45%,两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将从1.85%调整为1.65%,三年期、五年期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分别为1.95%和2.00%。居民存款利率正式步入“2%”以内。
% O$ T9 i3 l1 a5 D0 f
一顿操作后,整个2023年一年时间内,居民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少了0.2%,两年期少了0.5%,三年期和五年期少了0.65%。如果按50万存款五年期来算,年末存,比年初存,到期后少赚16250元利息。
3 o" E3 l& M7 c3 [) t一名上班族坦言,“之前利率还在3%的时候,我就告诉过身边的朋友,把握当下,别再和过去的高利率时候比了。有人觉得后面还会涨,有人嫌没有礼品就没存,现在都后悔了。”
, K. k! R( `7 _1 N# D+ u5 G* y. f( z$ m( c Y) _6 S
令人担忧的是,专家和机构均认为,2024年存款利率将继续下降。
; z' H3 l5 ^! N华福证券表示,预计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会是2023年及未来几年的长期任务。而近两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不具备明显回升的基础。在监管引导下,展望未来,若想维持银行合理的息差和利润,存款利率的下调或是大势所趋。
v3 x+ ~$ i* a0 I
屈放补充称,由于社会无风险利率逐渐下移,且通胀率始终低迷,也必然导致银行利率的普遍下行。未来银行利率拐点如果发生必须是社会投融资提振,否则在高储蓄率的前提下,低利息的现实情况很难发生扭转。
1 `- I- |# G' p$ W+ J, J! @
针对居民存款何去何从的问题。王蓬博建议“多元化投资,也就是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同时稳健型和股票以及保险理财都可以涉及,看自身的资产情况,稳健性应占有更大的比例。”
- J$ N4 @! c) |0 A: w9 C董希淼的观点是,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居民应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总体而言,居民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居民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
$ r& s% }* ?6 ]3 }# c; H+ |
+ B* n5 h' p1 W( q) m* y. f+ l& n+ e
% n2 ?" b9 E0 G* v8 P( R"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