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54|回复: 0

冷兵器长枪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2-24 19: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5 U. C) r4 Q! j4 s+ b$ j2 j) Q
枪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械。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的长枪仅仅将木棒头削尖就是了。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用于车战、骑战的枪显长,用于步战的枪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枪显长,用于进攻的枪则短。长枪可达八米之余,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现代武术中枪术竞赛套路用的枪,其长度不能短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至枪尖的长度。
) P: s0 E! b2 z( S0 e! [枪的组成
" J* {* I# w  ~枪的种类很多。以宋、明两代为最盛,创造了式样繁多、用途各异的枪,广泛用于步兵和骑兵。新中国成立后,枪术被列为正式武术比赛项目。枪由枪头、枪缨、枪杆和枪镰等组成。枪头:也称枪尖。枪头为钢或铁制,古时以铜制。现代武术所用的枪头,式样为单个菱形,脊高刃薄头尖。枪杆:枪的组成部分。枪杆多用木制之,椆木最佳,合木软轻次之,白蜡杆更次之。枪杆后端要粗及盈地,愈向枪头愈细,枪杆要直而不曲,细而不软。枪缨:枪头下的装饰物。枪缨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之,现常以纱、丝制之,多为红色。其用途在于,搏刺时枪缨抖动可以迷乱对方,并能挡血。平时演练时则可壮声势。
3 Y! P) x6 p/ o' j枪的分类- p+ E9 g8 P8 r, M0 `  L5 q
长枪
, B! E0 V# [- g/ Y8 V! A; i9 Q. g此种枪属明代兵器,枪头长三寸三分,重一两三钱,枪杆状盈。8 O  n$ l. V4 g% }! b( A. h
明代铁兵器,枪头长七寸,重四两。其方棱扁如荞麦,前头尖锐,用于透刺。
9 ~5 D3 o: w' f+ ?' |梨花枪
9 `: B. l% B0 c$ K是长矛和火器的结合型兵器。采用无缨的普通长枪,在原枪缨部位缚一喷火筒,同时点燃,用火药烧灼而杀伤敌人。药尽有可用枪头刺杀。药筒中喷出之药,如梨花飘落而得名。宋代李全之妻杨妙贞所创此枪套路,世称她"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o  x" _( {* B1 L钩镰枪
, b. [$ u) ~0 I( F, @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有铁鐏,长四寸。
) t! v7 U1 s$ H) L9 a& J九曲枪
8 `3 C: b" f" @2 M2 _8 R枪长一丈一,枪头如蛇形,顶尖而锋利,两侧薄刀,整个枪头长一尺余。明代马战的主要兵器。主要用法有:拦、拿、扎、刺、搭、缠、圈、扑、点、拨、舞花等。) X  W7 b) h, F: m9 Y
太宁笔枪
% J# C) y( V1 T& l4 f枪头锐利,枪头刃下数寸装一小铁盘,上面有刃。因其枪头如笔状,故得此名。
( f/ k; y# s/ n) S( g  F7 }花枪% w  P2 F0 G3 X; {; X/ P
枪杆长五尺,梭形枪头,枪头下红缨,枪杆粗不攻把。由于枪杆较细,抖动时枪头颤抖不停,使人难以捉摸枪尖戳处,使人眼花缭乱,故得此名。8 X. d; E2 @* ^$ l8 H
雁翎枪
" z3 E' q8 \) m  `清代兵器。通体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杆长六尺,粗约三寸余,硬木制成。枪头为炼铁所制,其式样与双钩镰枪相似。惟枪尖为扁平梭形状。杆尾有铁鐏,长为四寸。5 x% A" a, {, J
枪和矛的区别
2 g/ S% ?7 J1 a$ ~3 V$ z枪和矛,外表十分接近,矛多半比枪长一些,杆部粗一些。但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杆的软硬上。矛的杆是硬的,适合大部队冲锋,而枪的杆是可以略微弯曲的,作战更为灵活,古战场上一些著名武将,使用的多半是枪而不是矛。因为枪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弯曲,所以在对手格挡住枪头的刺击以后,手腕翻转,枪头会以较快的速度绕出弧线,贴过对手的格挡物继续完成刺击的动作,攻的优势在于此;对方的重兵器进攻,枪杆抵挡过程中,适当的弯曲又会卸掉一部分劲力,防的优势在于此。
( ^: B1 n8 H  f: B3 h& K中国史上四大名枪' v. {4 H- k7 E$ u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一代名将俞大猷的绝世之作——被誉为武术经典的《剑经》正式刊行;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著名武术家吴殳所着的被后世誉为枪法大成的《手臂录》问世。期间120年,是冷兵器统治中国古代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军旅武艺与民间武艺自然结合,互补互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出以俞大猷、戚继光、唐荆川、洪转、程冲斗、石电、吴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武术技击家和枪术家。他们独辟蹊径的武功技艺和大量武术名着,奠定了中国武术科学的技术体系与理论体系的良好基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武术文化的内涵。枪为百兵之主,在枪术形成发展史中,这一时期的发展尤为突出,享誉武林的四大名枪:杨家枪、少林枪、峨嵋枪、吴家枪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确立的。& }, G: [+ K2 [6 |1 n4 O4 `
一、杨家枪
# o, p$ w# C- W杨家枪,因舞时如梨花摇摆,故全名“杨家梨花枪”,又名梨花枪,在明代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法,古兵武《阵记》、《剑经》、《武编》、《纪效新书》等均有记载。大众关于杨家枪的印象,多数是来自杨家将,除此之外,还有《射雕英雄传》等小说。杨家枪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传说始于宋代,但何人何时所创,均无定论,有待考证。一说为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妻子杨妙真所创,见于《宋史·李全专》。但是杨家枪是明清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枪术流派,确是有据可查。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步指出,“杨家枪,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从以上引证明显看出杨家枪早在明清两代就已享誉武林,受到尊崇。杨家枪能名垂古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枪法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法体系。杨家枪的技击战术特点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出招时锐不可当、虚实相生,回撤时迅疾如风,稳重而大气。杨家枪有一绝,一旦得手之后便乘势一戳,敌人再无翻盘机会,正是“乘胜追击”的绝佳体现。相关记载如:“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纪效新书》),“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何良臣《阵纪》)。
- t, t/ d, j/ L) j3 y二、少林枪法6 h' n% I9 I  Q2 T
少林寺在棍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各枪之精华,融会贯通,创出以枪为主,兼用棍法,枪棍合一,以力度见长的大封大劈和猛崩硬扎,刚柔兼施,风格独特的少林枪法。因少林枪法系统合理,精妙实用,理明法备,受到武林人士的珍视,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少林枪系主要由洪转梦绿堂枪法和程冲斗枪法组成。梦绿堂枪法是少林寺第一代枪法,它由少林寺武僧洪转大师所创。吴殳在《武僧录》中曰:“少林僧洪转,彼家堂头也,所着《梦绿堂枪书》有八母、六妙、五要、三奇之法。”他又曰:“八母本也,六妙用也,五要变也,三奇巧也。尽此诸法,枪可以贯诸艺矣。”程冲斗(1561-?)曾在少林寺学艺达十年之久,先得高僧洪转、洪纪真传,后又得河南李克复枪技。程冲斗将二者融会贯通,对少林枪法进行改革,创造了新的少林枪法,风行海内,享有盛誉。明天启元年(1621年),他60岁的时候完成《耕余剩技》一书,这是继戚光《纪效新书》之后,又一部较为完备的武术专着,对后世的武术发展影响极大。然而程冲斗却被视为少林枪法的叛徒,原因就在他对于“崩枪法”的大力提倡。在现代武术中不论是规定枪术套路还是传统枪术流派,崩枪都是必备的枪法,然而在当时,程冲斗却因此遭到了非议。清代枪术家吴殳在《手臂录》中就提出“崩”是棍法而不是枪法,并因此否定了程冲斗的改革,还批评他“大误人矣”。" V+ E3 S0 j; T& U+ |
三、峨嵋枪法7 ?3 K% T: L7 `- M) y
峨眉二字,实在可以算是古代巴蜀的代称,峨眉武术,称其为“巴蜀武术”也不为过,当然,有的朋友要提出蜀山、青城等门派,不过那些门派主要见于武侠小说之中,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述。因为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关系,峨眉武术脱离不了与佛教思想艺术的联系,相比少林,峨眉枪法~功架优美、劲力饱满、步活身灵、枪路纵横、变化多端,所谓“枪似游龙扎一点,舞动生花妙无穷”,实在是优雅飘逸许多,这也符合大众心目中关于峨眉功夫的印象。峨嵋枪法在明清枪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始人是四川峨嵋山普恩禅师。相传普恩遇异人授以独特枪法,他曾经两年于秘室研习,始彻悟其枪理与精义,遂挟枪技游弋武林,无有比肩者,名重一时。普恩将其枪法传于徽州程~真如和月空行者,二人将这技艺风格独特的枪法带回中原进行传播。后来程~真如达其义,手着成书,命名为《峨嵋枪法》,传于朱熊占。朱熊占于1662年在鹿城盛辛五家中巧遇江苏太仓人吴殳,朱熊占慧眼识人,收文武兼备、年已51岁的吴殳为徒,亲传峨嵋枪法并赠其书。吴殳于1678年将《峨嵋枪法》收入他的名着《手臂录》使其流传千古,成为武林名枪之一。峨眉枪法到了现代也大放异彩,四川武林人物李毅立、任刚、彭项等将其发扬光大,使各自所练枪术成为全国一流水平,屡屡在全国和亚州武术竞技中取得金牌。8 N, R! g( n1 K4 M8 g* M
四、吴家枪法$ u* o' ^5 ~, L8 P2 o! A2 U& r- Z1 ~
吴家枪的创始人为吴殳(1611~1695年),字修龄,号沧尘子,江苏太仓人士。他是明清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更是继程冲斗之后,惟一留下大量着作的古代武术家。他的名着《手臂录》自1678年正式刊行以来,被历代武术界尊为“枪法大成”,列为典籍。它融经论谱诀于一体,图文并茂,理法技艺俱佳,是我们研究古代枪法和枪术发展史极为珍贵的资料。?吴殳对于枪法的贡献在于他对步法的重视,《峨嵋枪法》提出“不言步法,不言立势”的观点,杨家枪也存在“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剑经》)的重大缺欠。试想,枪出去了,步子不跟上,这样的进攻有用么?因此,吴殳提出了“足不可松,其妙在于活,退则以长制短,进则以短制长”的观点。他把十五种步法列入枪法技术规范之中,从而丰富了枪法技术体系的内容,增强了枪法的技击威力和枪术的实用技击价值,突出了“以攻为主”武术技击思想。吴家枪是《手臂录》的核心。其他著名枪法如石、马、沙、杨、少林、峨嵋等都是为烘托吴家枪法而辑入。书中对各家枪法均详加诠解与辨析,一一讲明其优势异同。先从石家枪法入手,最后归之于峨嵋,系统而完整,多有独到见解,使人对古代枪法一览无余,开卷受益?吴家枪法是明清枪术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枪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后世枪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 o5 p/ c3 Y& y: G- z( J7 j

# F2 A& X! y0 k/ A% e2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9 17:33 , Processed in 0.11087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