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k8 _4 o. B' G. ?! U13、人与人的根本差别在于认知,认知不仅决定着做事情成功的概率,还决定着精神的丰满度,这一点和幸福直接相关。当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的认知,首先需要花时间打造属于自己的底层认知结构,这需要大量的思考,需要实事求是,需要发现不确定性,需要承认无限,需要升起谦卑心。1 N) N2 i+ M- K5 i/ ^
2 d# ?& h$ X. D) p6 Z$ d: ]9 u$ q14、关于认知底层结构,一条过:走入现象背后,发现理论结构,首先逻辑自洽,其次印证事实,认识事物的偶然性、必然性、继承性和延续性,最核心的,要基于一个领域,构建“一”——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 O0 M( ?& q- ?5 H我的“一”来自《道德经》。( z/ m/ G" o; r
" F$ C ]/ i1 f: D3 v; L4 d
▲2▲ ( b8 f2 T, Z& L! V a8 p道德经通论 - J& Q* S% y9 b$ {# O: u- n( }& i8 m: ~" w" g2 n8 b
思考的底层结构 X5 P7 W4 z5 u k6 b8 s$ H# @15、《道德经》最富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语义的模糊性,因为模糊,所以启发。9 F4 g$ E. F. R- p. n
16、《道德经》有七个核心概念和五个关键启发点。七个概念分别是:道、德、名、无、有、玄、无为、自然。五个关键启发点分别是:运动、创生、和谐、无意志、不确定。 0 s5 g: h$ D @8 T17、“道”即规律,简单理解就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目的地的路,一条通往彼岸的路,一条指引你前行的路。这条路看不见,并且在变,因此需要用心走。2 `' `; L4 A, ?6 y
18、“德”即遵“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此“德”非品德,非道德,而是“上善”;此“善”非善良,非良善,而是“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之“上善”体现为:利他(创生)、不争(无意志)、不分别(均衡——和谐)。' o3 _! I( a# @+ G2 T' k3 |
19、“名”即概念,概念背后是定义。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实质,但概念不等于实质。概念是一条路,一座桥,人通过概念是要触达实质,并非是为了概念本身。概念的全部价值在于其储存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价值,因此最初需要“为学日益”——掌握信息,进行思考;后来需要“为道日损”——丢掉信息,进行贯通。概念即是通向规律的路,也是大脑的牢笼。唯概念主义者的狂妄就在于把牢笼当作宇宙。 * C: W6 v$ X d' }- | P6 f$ q20、“无”和“有”是一组概念,它们共同揭示了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精神是无,物质是有,精神指导人创造物质,但人通过物质有是为了精神享受。“无”是规律,有是“现象”;“无”是思想,“有”是行动;“无”是波,“有”是粒子。“无中生有”乃是最佳励志。 . Q1 i4 m8 }- d0 ^0 }21、“玄”是变,这个变是由运动导致的,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就是道的本能——运动。运动带来变化,变化带来多样,多样带来可能性。“玄”主要指“无”和“有”的持续变化——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通往“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即规律。天下一切规律,藏在“有”和“无”的持续变化之中。 0 q, S0 t B! b22、“无为”对应“为”,“为”乃“人为”——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作为。“无为”强调的是遵循“道”(规律)作为,圣人即是如此——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非人,人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律作为,但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遵循规律。这首先需要发现规律,其次需要精密地遵循规律,科技就是这么来的。 1 Q& z0 \7 H" K& K: ~ G2 U23、“自然”出自“道法自然”,“自然”即自发,乃是本能。道的本能是运动,人的本能是探索,天的本能是扩张,地的本能是创生。一个企图跨越本能的人,是狂妄的;一个忽视本能的人,是傲慢的;一个不承认自己本能的人,是愚蠢而卑贱的。 " `* N9 \/ |1 Y/ D4 A' t6 P, {24、运动是《道德经》带给我的第一个启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宇宙的本能,也是人类的本能。运动会带来变化,会带来希望,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因此,生命在于运动。但首先你得理解运动意味着什么。“玄之又玄”就是运动,那是“众妙之门”。 4 E1 Q8 L. [2 K$ L% ?25、创生是《道德经》带给我的第二个启示,创生即有益于生命,这生命不仅仅指的是人的生命,而是人类社会整体的生命力,欣欣向荣,和谐繁荣。这个启示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要去创造真正的价值,而不是你想象出来的价值——这就是商业最核心的秘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r3 w. W3 v5 \% P6 S! y9 L8 w: g/ z26、和谐是《道德经》带给我的第三个启示,和谐是运动带来的一种均衡,不是平均,也不是平衡,而是均衡。均衡是动态的,就像两个轮胎的自行车必须要动起来才能保持平稳,这就是均衡。只要你动起来,在社会中行走,你一定会妥协(挫其锐),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解其纷),一定会创造价值(和其光),一定会合作(同其尘),整个过程是你在和“道”进行互动。一切都自然而然,这就是和谐。 $ n# J5 o3 {9 U, t( M27、无意志是《道德经》带给我的第四个启示——“天地不仁”、“宠辱不惊”、“为而不争”。道不具有意志,圣人也能够不具有意志,因此是圣人。意志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本,人不可能做到完全无意志,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约束感性,不要情绪化,不要感情用事,这就是理性。 5 k+ M K( ]% y; @1 |: a, d28、不确定是《道德经》带给我的第五个启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来自混沌,混沌即一片模糊,即未知;“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最初连名字都没有,是被生的;“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之后是可知的,至于道从哪里来,如何生成的,这是未知的。因此,理解了不确定,才能理解真相。8 o) ~- H5 M3 H9 u9 m, t1 f
3 [+ ~) P0 e, O▲3▲2 E# _, Z R2 ` ~6 D0 V& B. n
经济学底层 2 A/ w4 _( x. \# g7 e 2 q* x- d# C/ W) W5 J3个关键词和10个基本概念7 t0 E3 `8 p6 P; [% ^
29、在商业文明时代,每个人必须了解两样东西,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和最基本的法律原理,否则只是比盲人多了一双眼睛。 ! Z: ?9 M9 L! K4 n7 Y/ M( A30、经济学规律不是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它跟物理化学不一样,它的源动力来自人。地球上没人了,物理还在,但经济学一定会消失。另外,今天你所掌握的大部分经济学原理,在未来一定会消失,新的经济学原理会随着时代出现。经济学规律本质上是人的规律。 S9 Z% O* N3 N4 |9 X8 q! y
31、越是底层的,越稳定。经济学最底层的原理可以用三个词概括:需求、相信、效率。需求产生行为动机,相信决定行为内容,效率决定行为模式。+ O8 z7 A- @4 l& ~9 x$ d; R2 ]
32、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属于经济行为,都会伴随着消费或生产。而这些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的,如果没有需求,就不会有行为。传统意义上认为交易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进行交换。更本质的逻辑是,交易乃是需求与需求之间的交换,双方同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3 }# X5 S2 y- ^& ]6 K
33、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广泛的满足、刺激、组织、引导和利用需求的学问。 ' c( t( q6 d; W3 X$ u7 b% c$ k34、相信意味着很多东西,你只有相信明天不会死去,你今天才会拼命积攒;你只有相信努力带来成功,你才会选择努力;你只有相信银行安全,才会把钱放进银行;你只有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价值,你才会选择劳动。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今天很多你正在相信着的,几百年前是不存在的。你的一切相信都来自过去的经验,但它们不一定在未来奏效,你为你的相信买单,同时,你相信的也会带给你财富。是需求和相信构造了今天的经济社会。 : \( \6 Z4 `3 i2 Q& f5 L35、效率是人类一直在追逐的东西。或者可以这么说,效率可以和人的一切需求绑定,从而使人类的为了更高、更快、更远、更高效、更便捷而不厌倦地反复迭代。效率是没人性的东西,它没有道德,它不会因为会让很多人失业就停滞不前,它也不会因为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不可控而茫然四顾,效率只有一个方向——更高。效率是人类很多行为背后最本质的东西。1 ?& h* |+ F4 y" S
36、基于需求、相信和效率,人类制造了各种概念,包括货币、银行、国家、法律、市场、供应链等。它们都是在围绕三个关键词运作的。& X+ [; C& ?$ L: h# O6 S- B
37、经济学最基本的10个概念包括:需求、价值、攻击、生产、产品、成本、交易、商品、货币和价格。 ! h7 j/ C R4 w$ M38、人的需求有很多,并且有层次。动物需求在最底层,那是最原始的本能,吃喝拉撒睡性和人身安全。基于此,还有一系列精神的情感的需求,例如尊重、爱、探索和成就。人会为此生产和消费,会产生商品和交易,会为它们赋予价值,就像一场游戏。! L3 a* g g* C) z1 k
39、价值是对于可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之评价。即,凡是可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皆具有价值。从而,人类会生产一系列可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和行为,这叫做供给。 & K6 ^5 j: t1 `- f/ C/ g40、可直接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叫做产品,产品不一定用来交易,它最初的功能就是消费,自给自足。在商业文明时代,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逐渐消失了,产品往往用以交易,凡是预期用以交易的产品,叫做商品。; x. y9 ` R' A+ } O8 ^4 G. N8 i$ J
41、生产某产品所需的一切资源和行为总和,叫做成本。一件商品的价格最初与成本相关,后来就变得没有关系了,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和价值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水有价值,但不意味着很贵。价格是对可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之货币评价。) a" G# |* H* g5 r! b6 b
42、货币是想象出来的一种事物,它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它可以提升效率。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货币是一种媒介,有范围,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和一定群体间使用,超出范围,其媒介价值将消失。 : \* d; p# Q0 v8 S43、价格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是人们经由货币发表意见而决定的,这背后隐藏着经济学式的公正。 ' G' P( y1 H- g+ E( v$ |, s5 |; ^, f8 a) b; g9 a! \
▲4▲ 3 J+ e4 Q0 ]9 N+ {自然法原理' g% o5 F" @+ d, V
! f( q8 F" [: }" G
公共意志和公共秩序 ! [: |, I) [+ c3 H5 d2 y! P44、人的一生都是在向感性作斗争,由此出现了自律和他律。自律是通过认知达成的,这部分由学校来完成;他律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宗教,一部分是法律,这两个部分以教堂和法庭为象征。因此,学校、教堂和法庭,是人类最神圣的三个地方。 / M; F n$ D. j45、法律具有强制性和严谨性,其强制性是由暴力机构为后盾的,其严谨性是由法的程序为保障的。道德不具备法律这两点要素,只有法治落后的国家,道德审判才会盛行。, f/ x Z8 w" T) Y
46、法律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最初,谁掌握了暴力就意味着谁是法律,这种状况在今天的家庭当中还在延续。父母对待孩子可以蛮不讲理,以自己的意志为尺度,并且以爱的名义。 * V: l; B$ m' B8 X47、以暴力为法律是不持久的,因此需要讲故事。这个故事是为了让权力的获得者具有合理性,合理性即合法性。最初,这个故事往往依托一个神,最早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是汉谟拉比王在神的“授意”下编出来的。在中国古代,法律叫王法,所谓王法,即是统治者制定的法,统治者之所以具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是因为他自称“天子”,也就是说,他的权力来自上天的授予。这些都是合法性故事的一贯讲法。 0 q ~ m% @; o' b0 Z48、法律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公共秩序而制定的规则。法律名义上为“正义”服务,事实上,法律是为秩序服务。正义本身也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有价值,然而这个故事充满了漏洞,相信它的人都很天真,希望继续保持。 ) @. t! M. R# [* a+ a49、真正在现实生活中起到维护秩序之作用的是实在法,与实在法对应的是自然法。最早的自然法思想,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出现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都论述了自然法的思想。最初的自然法来自一个绝对权力——超越者的权力,实在法则是根据自然法制定的在现实中具体实施的法。这个时候的自然比较粗糙,是形而上的,其来源不可追溯,其合法性不可自证。宗教法和王法都有自然法的影子。' J. O1 Y! W# t" ] \
50、成熟的自然法来自公共意志,公共意志并非所有人的意志,而是最大一部分人的共同主张——公意。公意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来立法,诸如三权分立、xian法等等。后来的故事你应该清楚。# b! g$ ?, B9 Q4 L
51、成熟后的自然法无需自证合法性,因为其合法性是公意赋予的。公意能够代表绝对公平吗?不能,连上帝都不能。人类的法律是以人为中心制定的法,保护过猪、牛、羊的生命吗?第一部分第三条有谈到这一点,相对和绝对,这是认知的诸多临界点之一。 7 k7 \0 T' H' B" E2 k" t52、普世价值代表绝对价值吗?不代表。恶魔一定会为自己的恶行辩护。普世价值所维护的,永远是大多数群体的价值,与正义无关。4 k4 {' b: Q: J
53、善不一定有善报,恶不一定有恶报。正义经常迟到,并且总是缺席。有人欠债三亿依然逍遥,有人欠债三万被银行催缴。有人嫖娼身败名裂,有人潜规则道貌岸然。你之所以会相信正义,是因为你常常对邪恶无能为力。不然好莱坞的英雄片也不会那么风靡。! u3 u, b- N8 h# I5 R. z0 l" |, k
54、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秩序,不同的秩序有不同的法律来维护。法律所维护的是公共秩序,不是你想象中的正义。 - F5 e: C' ?1 M8 Y1 m, P8 N55、法律的公正是为高效服务,不是为绝对公平服务,所以只存在相对的公正,不存在绝对公正。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公共秩序就像是麦田里的稻草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为这个稻草人增加或减少一些稻草,挪动一下位置,改变一下样貌。这个稻草人一直在变来变去,唯一不变的是麦田里始终有稻草人,来应对不同时期的鸟群。这个稻草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际的样子,成为了法律;而在同样的时间范围内,它留在人们心中的影子,则诠释了文明。+ S3 ~7 m- ~ H2 R' \9 L0 r
1 d' K4 I/ t5 |
▲5▲/ s' `) Q& U5 t# n
古希腊哲学* j+ s6 L: p4 U5 j/ ]# n/ c
7 P! b G8 r- w1 S8 Q, z辉煌的畅想年代; A/ |$ Z9 `4 g" l, o" ]' h
56、古希腊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纯粹的一批哲学家,古希腊之后,人类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同样纯粹的思考者,维特根斯坦例外。, R) L. b# L3 {: E4 v. g1 b; T
57、古希腊的哲学家以思考为最高享受,那个时候没有任何权威,没有任何教条,没有任何既定的东西,思想的自由,无过于当时。那个时候产生了一系列主张,一大堆方向,包括宇宙论、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等。' {; v5 v2 `( q/ g1 a0 }- U- f
58、宇宙论所关注的是世界,这个世界和“我”是什么关系?它是“我”意识的投影,还是“我”活动的场域?这个世界之外,还有没有世界?" @- |. F/ u* q7 l. F
59、本体论所关注的是本原,万事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泰勒斯认为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巴门尼德认为是“存在”,恩培多克勒认为是元素,德谟克利特认为是原子。事物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消失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作用着这一切?是否存在一个第一推动力? ; m* I# z6 V. v6 V; A60、存在论所关注的是不变的东西。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一”,是最本质的东西,它之外一切都在变,只有它是真实的。“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存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运动之属性,象征着生成某物。存在者是抽象的,人的感官无法触达,只能靠思维触达,它不具有任何形状和特质,没有任何分割或合体的性质,由存在所引起的,是形而上学,它象征着超越。 * ]% n" Y7 H# B6 b1 Z0 K- B61、认识论所关注的是人能否认知这个世界?如果能,如何认识?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普利泰格拉、高尔吉亚、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 X7 U9 N1 e/ U' K. u7 _- _; q62、泰勒斯被认为是第一个哲学家,他的主张是——万物源于水。他是第一个脱离神秘主义解释世界的人,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成为了第一个哲学家。因此,从一开始,哲学就具有了理性的烙印。4 D% m% C9 k: T
63、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他的流变学说,他认为万物都在变,我同意他的这一观点。然而,人究竟能否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取决于人,而取决于人如何定义“河流”。因此这句话不严谨,但很酷。" p, O w6 O) `$ e! {' p6 X
64、巴门尼德是形而上学的创始人,他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8 k2 @# D* R( A9 ]' C
65、恩培多克勒认为万事万物由四种元素构成,分别是土、水、火、气,这些元素按照不同比例因爱而聚集,因恨而分裂,万物因此生灭。这个观点和佛教有类似,佛教中所谓“四大皆空”的“四大”,即是土、水、火、气。 # [; K" a: m, O9 g66、德谟克利特认为万事万物由原子构成,这个观点最接近当前的物理学发现。德谟克利特是个富二代,喜欢旅游,在钱基本花光的时候成为了被告,通过辩护,他为自己赢得了一大笔财产。 4 ?% ?% {+ }/ @67、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因此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有人认为香菜好吃,有人认为难吃,互相无法感受对方的感受。这是一种相对主义,事实确实如此,但没有这么极端,否则就不会有普世价值。0 g1 D, @) t1 {$ n
68、高尔吉亚最酷,他提出了三个递进命题:① 无物存在;② 若尤物存在,人无法认识;③ 若人能认识,无法告知他人。这是最初的怀疑论,后来的一切怀疑论,都在为这三个命题做注脚。 % S o6 I$ ~& ^5 S2 ^5 v69、苏格拉底认为,与神相比,自己一无所知。他是第一个看到永恒的人,他认为他不创造知识,而是为知识接生。他是最为纯粹的人,他用一杯毒酒完成了这种纯粹,他的伟大,不言而喻。9 \! F7 |5 I: T; L: w
70、柏拉图因为苏格拉底之死,痛恨民主制,因此搞出一个理想国理论。这个理论是后来集权主义的灵魂,柏拉图不相信民众,认为民众庸俗至极,不屑于与之交谈。 7 ?) O" J/ h. {; s1 m0 r6 i71、柏拉图认为人的感官感知到的世界是影子,真实的世界是理念的世界,那里才有善,那里才有美。每个人都是洞穴中的囚徒,被影子迷惑,人必须要挣脱锁链,走出洞穴,去见识真实的世界。这个譬喻妙极了! 4 v6 Q, }% X; h72、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e5 D6 [( J0 z+ R9 }+ M
73、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老师柏拉图的主张,处处对着干。就拿什么才是真实的这一点来说,柏拉图认为理念才是真实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只是事物的属性,必须寄存于事物,人的感官感知到的事物都是真实的。 9 X3 _" l7 y& }' z0 A74、亚里士多德是个大百科,什么都懂。他的宇宙观影响了世界一千多年。他让巴门尼德的存在落地,以10个范畴。 3 ]5 G% d7 |* j# e% i75、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这里有三个关键词:质疑、理性、诠释。 % x. q5 x8 P2 `6 K% t8 f1 d0 ^# e0 w; \) c4 a. h) t
▲6▲! X3 I4 K* X3 r
文明的历程 8 ^$ q* H7 n2 I2 r9 h) j1 ?$ r5 U ; [) v" Q/ e( n: P7 Y0 g5 j文明的形态和逻辑 . [, l) }; C1 e' Q' z76、宇宙形成于138亿年前,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生命形成于35亿年前,最早的猿生活于3500万年前,猿和人的分界线大约在200万年前,最早的人——能人生活于180万年前,早期智人生活于20万年前。现代人属于晚期智人,大约活跃于4万年前。最早的古文明——苏美尔文明存在于6000年前。在上述时间面前,人算什么?, k+ e, p% ^( n/ q6 u4 e
77、人是进化来的,基督教徒不认为是这样,但他们拿不出证据。各种人类起源假说中,进化论的证据是最多的,证据第二多的假说所获得的证据数量为——0。, S- J" K. s5 c! l
78、生存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无足轻重,什么正义、公平、自由等,统统可以被抛弃。 6 O! p+ W, U, M8 ?8 L8 T- {79、在我的文明定义中,把解决生存问题的方式或动力来源作为标准,由此产生了采摘文明、狩猎文明、畜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科技文明、智能文明……文明与文明之间会有过渡,比如半工业半商业文明,半商业半科技文明,界限模糊,但事后分明。! f4 [( E8 g' O8 ?
80、人类最初以采摘为生,这一时期人类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绝非想象中那么愉悦。这一时期人类面临着各种危险,直到人类“拥有”了火。- S" l* B0 h1 P& r# N: u3 J9 |
81、人类渐渐学会了如何合作狩猎,把一些弱小的动物驱赶至一个地方,把它们围住,并通过一些工具把它们杀死,吃它们的肉。这种血腥和残酷,现代人是无法想象的。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狩猎文明时期。" S, C2 s- Q( w- P: _9 N* e6 d
82、人类通过观察,终于明白了“复制”的概念——让动物生动物。于是,人类进化至畜牧文明时代。这一时期,人类开始驯养一些温和的食草动物,比如牛羊,会把它们养起来,于是,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牛群和羊群。最伟大的突破即将来临。$ C' i3 i8 b) ]# @ E9 s
83、农业,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突破。最初的农业,生产力极低,这需要许多人一直坚持改良,究竟是怎样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了下来?这是个谜。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农业必须基于畜牧,人类必须首先获得“复制”的经验,这一复制必须由人参与,这不是树上的果子第二年又长出来了可以带给人类的。6 P5 I1 g: s8 [( \1 R0 |: T
84、农业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复制,农业出现之后,人口增长速度和生产力增长速度这一组矛盾第一次迎来平衡,并且很快出现超越。剩余食物开始产生,于是出现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人类发明出了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农业文明时代。1 d2 w. }; ^; w
85、最初的文字一定是象形文字,即图画文字,无一例外。人类不可能跳过象形文字直接发明出字母文字。这是最基本的认知常识。( z, }& S. R% L' j
86、文字的出现让知识跨越死亡和时空,今天的一切科技,都建立在文字发明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文字,今天和5000年前,或许没有什么差别。0 R) V# a' A6 f( g) b0 \# t+ u
87、阶级的产生是在分工之后,不平等在此时出现,从此人类发展的源动力多了一项——阶层流转。上面的人想保持在上面,下面的人想上去,这两种想,让人们疯狂的动脑筋,期间的阴谋、杀戮等各种丑恶,相信“正义不会缺席”的人就不要去想象了。 8 Q; V$ l y5 } e4 h7 K5 a1 Y88、工业文明的到来基于三点:① 自然科学的进步;② 大航海;③ 圈地运动。由此产生了机器、需求和劳工。 1 X8 \% F# B& w' ~( c2 c+ k89、工业文明时代,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工业化改良,生产力大幅提升。是工业而非农业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走进千家万户,物质的普及为商业文明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 J, s; E# X/ Y2 H! z90、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力提升,得益于机器和人的机械配合,虽然大量的工人参与到生产中来,但形式是机械的,对大脑的开发是有限的。商业文明时代完全不同,商业文明时代更自由,合作更广泛,除了机械的工作外,脑力工作越来越多,创新比之前的任何时代都能创造价值,这是商业文明时代之所以繁荣的根因。; Z( l$ N* Z/ m! M. |) |
91、商业文明时代的效率来自两点:① 保护私产;② 保护自由。只有私产得到保护,人们才有奋斗的积极性;只有自由得到保护,思想才能充分的发挥创新创造力。商业文明和专制是格格不入的。 # ^8 L) b( ^9 m- {' p& z92、科技文明时代,以科技创新为人类生产力的主要动力来源。依靠科技,一家公司一年所创造的价值,能抵得上一个国家。科技文明时代将会使诸多商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原理消失,全球化并非是必然的,一切为效率服务。 9 t+ ?9 r' K# H93、文明的冲突不仅发生在不同宗教信仰之间,还发生在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之间。农业文明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其文明的惯性并没有消失,今天你所见的社会种种,大部分是农业文明的思维惯性导致的。这种冲突在亨廷顿的书里并没有描述,因为他没有生活在中国,他无法理解。 % {7 V$ g2 l4 H# M 4 V0 b2 v9 Q0 T! o+ V7 `. h& v▲7▲4 k, x3 ~6 E2 c, f h' E9 T y
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 $ Q( l/ ^% }, k: T94、科技会持续发展,发展的速度会更快,这会导致很多消费的价格更低廉,会导致消费的人群更普遍,会让工具触及的领域更宽泛。这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还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 t' N: u; ?& W; g95、很多行业正在消失,很多职业永远成为了历史。未来是人和机器抢工作的时代,这么讲并不严谨,因为不必抢,凡是机器可以做的工作,将会从招聘启事上彻底消失。与此同时,新的工作类型将会出现,只是与消失的相比,新的工作类型不会再产生那么多的就业机会。) K' @2 W: k: A7 ?* Q
96、随着失业率上升,有很多人将会失去生产者这一身份,很多人将不再具有双重社会身份,仅仅只是作为消费者进行生活,这就是边缘化的前奏。于是,全社会的精神消费将会逐步增加。 " c& N i z) l5 O7 g' d; |97、假设从北京到纽约只需要三个小时,几百块钱,那么国家的界限将会模糊。各种翻译软件的升级迭代可以让语言不同的人进行顺畅交流,这会让国家的界限消失不见,身份的标识不是护照,而是认同。未来,还会不会有国家这个概念?这个问题留给你思考。% f, S. g% A, r1 m5 \) a
98、今天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一个人应该如何思考,今天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失败在于让孩子们失去了质疑的能力。这几乎相当于在孩子们进入到未来战场拼杀之前,被教育缴了械。# H L! K# z; S7 w& ^
99、一切观念,稳固于其粉碎之前。我们是这些观念的守护者,因此很多人拒绝变化。在接下来的时代,拒绝变化就意味着接受淘汰。 + l$ I$ \$ C! w4 l100、以上所有内容,其唯一可能的价值,在于启发思考。 ( D3 {. P3 x& d2 O 3 \0 k4 z$ V' u . g# E. x. I! n7 N6 g( A: m( };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