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23年,我们足足印了28万亿,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印出个德国。平摊到每个人手中,也有2万块。
# u% P2 y! p) L
8 ^# _9 I$ E( [* z, M& X% O( Q8 [4 Q8 H" v$ D: K
但是,市场毫无波澜。
" z8 G/ h% j& A5 e- r
股市没眼看,一度击穿2700点。都说男人不重情,可是看看这些股海沉浮的男人们,正应了那句话: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男人们对A股的望眼欲穿,6字总结:深情,专情,痴情。
8 O# M( f. ?5 \0 D- z" `房价一路降,企业没招工,工资更没涨,裁员在持续,年底钱包空。
- k7 I |6 f n* [5 Z: Q28万亿去哪儿了呢?不是说平摊2万吗?能不能先给我2万过个年......
4 ?- Z" ]& N* i0 s
/ B& P4 A3 Y6 d❶
8 H6 I& ^6 r+ W2 J这些钱是用来支持实体,激活经济的,目标非常好。到了企业手里就可以扩大就业,持续发展,连锁正向带动。
( {- c: o5 Q K; {( s" y2 \可惜预期没有如愿实现。反而23年有不少企业没有撑住,走上了倒闭破产的道路。大家熟知的威马汽车、有着24年辉煌历史的厦门微创微、黄光裕出狱后蹭高调创办的真快乐APP;知名餐饮、建筑企业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 Y( y1 \, ^1 T0 V! v/ h. J很多吸纳主要就业人群的小微企业,正面临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U: j; z5 J4 c9 F8 t
企业经营的艰难,伴随着频频裁员,降薪,消失的年会,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多少都有影响。
. u+ |8 W q1 g# _1 `8 S/ A" a
可是钱呢?28万亿的巨大体量,怎么可能无影无踪?
, O, \9 y9 E: A. c$ ]倒闭边缘的私企,眼巴巴盼从28亿资金里贷一点出来救命,急得直跺脚也贷不到,银行不敢啊,风险太大,毕竟要赚利息。
% x) V9 I/ x4 E1 r7 b; C. w搞不好利息没了,本也飞了,这买卖银行也不敢做。
% E4 P2 e3 b1 h( W4 T; y6 z, X4 g+ h& s5 {# f1 t
❷
3 {; P- b0 `- i. {, C) S负债人数我就不提了,前面文章说过,这大几亿人征信大概率有问题,不可能贷出钱了。
8 D5 B% H% a! ~& F
以目前房价的趋势,也没多少人敢贸然买房,多方因素综合,使得银行的贷款客户数量巨降。
$ \6 \0 z1 J; K7 C- O. [
银行也急啊,风险大的不敢贷,有实力的人家不缺钱不愿意贷款,老百姓呢?都想着怎么活下去呢,断供一大堆,紧衣缩食,谁敢贷款那真是骨头硬,头更硬。
& g/ \- |+ T0 {4 p0 E
所以,这钱只能在银行空转,银行抓着这些钱手发烫心在慌,贷不出去还得给央行利息,有的只好硬着头皮还给央行了......
) ]+ f' b( N" b9 r, q) `; A {" N7 G% a* d9 B
❸
+ o* w, P8 A" e- z9 e) y( ]( d
2008年的4万亿,效果堪称灿烂辉煌,经济突飞猛进,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们,感受一定很深刻。
# h }. l# X& X6 q! e7 {现在可是28万亿,08年的7倍之巨,悄无声息,石沉大海。
, p0 Q9 l1 T+ o+ n9 V5 W
这钱已经印出来了,银行又不好往出贷,不能回炉吧,那怎么办?
" M2 E8 W, W: o1 W$ Z9 w2 k
各地城投债规模,已经突破了65万亿,很多地方已经资不抵债了,于是,借钱还债吧......
' h; l: e( k% U! C! Y' F# v$ i* G# e你们说这28万亿还债够不够呢?循环能不能一直持续?
9 o, G$ r7 r9 d
当然,良性借贷是件好事,有很正面积极的作用。
- J0 ~ Q) x( M& }$ C
8 k) o: q. p" n+ Y
❹
8 |# r, [( I" b2 M) E! V
有人说,老百姓都这么艰难了,为什么不发钱渡过难关?
! O: A* n$ X0 U
作为消费主体的大部分普通人,如果没钱消费的话,28万亿即便各有归处,扩大生产投资等,其实也没多大作用,还可能死得更难看。
6 U3 a$ k4 j; ?6 h7 @7 n) @产品的终端,只能是消费者,消费者没钱,等于死局。
- p& o# g* c" c6 r3 W( d( { T0 d
如果把钱发到老百姓手里,一可增加信心,二信任度上升,三确实可以快速拉动内需,消耗库存,社会氛围振奋等。
/ [% N: `0 f+ u" C6 j- S
可是,突然有专家跳出来说:“都发钱,等于没发钱。”
- S% ~: g: |6 {" D
假设一个人发2000,可以让这个人至少生存情况好一点。不过这2000块在专家眼里可能也就1块钱的感受,他看不起,不需要,但也不想让别人白白得到。
/ K# l# ~1 t O0 b9 c
放眼远望其他国家,靠给百姓发钱,支撑起了内需稳定了秩序,发食物必需品也经常有做,可见,这是国际惯用解决困难的手段之一。
: A8 I( l: h5 ~) X5 G一直在用这样的方法渡过暂时的难关,那就说明这些国家认为此法可行,有效。
4 s: {' |! c* }; T4 {
可是我们的部分专家认为,中国是最勤劳的民族,从来不养懒汉。
+ Z0 J+ d, M. D1 {( k结合种种推测,发钱的可能性不大。当然我是很希望发的,可惜我说了不算。
: _3 \: O: }5 l+ O+ E
2 v7 p# B$ y% M& j: `1 C3 Y( _$ b# g3 w❺
8 m0 P4 U( q v0 S2 o百姓手无寸金,存款微薄,还得警惕被裁员,仅有的资产一降再降,只能紧衣缩食应对风险。上有老人,下有子女,中间被鼓励二三胎,还被刺激着消费,再刺激就得喷血了。
8 z' e" `6 J) e) Y' u; j很多负债的老板们(非老赖),技术在,经营能力在,人脉渠道都在,非常需要一笔贷款来翻身,但是征信黑了,限高了,甚至银行卡退休金都被冻结了,生存都有问题,还想翻身?
( S8 P- K0 M& \. t5 F$ Q& D2 t( [' h这部分老板其实有着较高的概率能够快速翻身。可惜世事残酷,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被迫卡在了原地,动弹不得,好似老孙被压在了五行山下,一时没个好招数对付了。
+ o) M) r/ J- Q7 G
一边逼着还钱,一边限制赚钱,方式独特且耐人寻味。
8 O* i+ O# {2 z" g# G7 z/ ~
! Z; g8 Y# ]7 b7 ]❻
4 ?6 ?8 l! X& U6 K$ z, e- a* u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也为了促进消费,降息再降息,希望大家取点钱出来花花。
- {/ s/ `: d8 l; p
老百姓也是绝了,说不取钱就不取钱,任你天花乱坠东西南北风一顿吹,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怕是打掉两颗牙也不松口。哪怕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不到五位数的钞票,挺壮烈的。
. g' @( i5 v2 J! o5 e) v: n就这么僵持着呢。
7 o* C" n$ d( w能还得起钱的,人家说死也不借了,借来扩大生产等于活腻,提前体验寻死的刺激感,他们不想体验,主要是不蠢。
1 h+ }1 {, |! @+ @5 c( W! K' t( n) q: A- }
不过也有例外,那个许家印就挺厉害,借钱疯魔,还总能借出来,然后哼哧一顿分红,再跑去美国申请破产,这一套玩的够花哨,最后还不是贷款的百姓哀嚎遍野。
$ k3 [& c% }! S e1 ?/ v* w5 p- P
让银行无息贷款?低息贷款?想啥呢,你喝西北风,也不能让银行喝西北风。
' m0 o* n1 r9 v9 y9 @: q+ u
这个局面,就好像一套机械齿轮,本来环环相扣运行稳定,可就是有那么一环几环出了点故障,整套装置就得被迫停摆。(划线的一环几环不明说了)
- V8 t( F4 u. A/ T
等到必须解决的那一刻,把故障解除掉,才能继续良好运行起来,希望这一天不要太久,老百姓真的撑不了多久了。
( j X* t( ?6 N7 \西北风,它不好喝啊,不管饱,还没味儿,肠胃不行的人还得腹泻......
; I7 w# i( ]1 R3 n% ~/ H
1 r k4 W' ], |$ B( B0 Q5 ?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