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q5 L$ c4 Y* b) @" j29、接纳情绪,愤怒无关价值。愤怒过后,理性追溯根底,当所有矛头都指向一处,心下当了然。面上不必有表情。4 d) L8 D& C6 k+ L; Z
% w/ V2 p7 v$ n! `# a30、农业文明讲求依附,商业文明催生独立。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是商业文明的产物,农业文明的庄稼地里不长这样的作物。小到个一人,大到一个国家,都可以有此种人格分裂——身在商业文明,心在农业文明——这样的冲突是大多数矛盾的根源。 / Z5 d9 v o1 K8 `% l0 X7 u+ R d3 n$ ~- K) u; [
31、在这个地方生活久了,我已不再呐喊,而选择沉默。呐喊是一种力量,但盲目的喊叫和跟风的咆哮是把力量往外泄,叫完喊完,精神就瘫作一团,支棱不起来了。不要忽视沉默的力量,暂且把那些激荡的情绪封住,压在心底,任其发酵。等时机到了,让它们迸发出来,排山倒海,翻天覆地。 ; `( X1 d, G& e' ]% I: `2 M& T& s2 X! F
32、一个没有独立思考的人,是毫无定见的,见风就是雨,习惯于夸张。他们对待别人只有两种模式,要么是毫无底线的捧,要么是毫无底线的踩。他们习惯于跟风行动,极其热爱落井下石,如果大家都在唾一个人,他必须也得唾上一口,他或许会认为自己的这一口唾沫是至关重要的一口;而当大家都捧一个人的时候,他又会毫不吝惜自己的热情,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毫不犹豫的激动落泪。) P9 q7 K" W8 F( _. v
5 r% v" B+ U4 k/ u, E6 N! m: o0 C$ @33、愤愤然是一种情绪,情绪无所谓有没有用,只所谓有没有。大多数时候,情绪都不是拿来用的。看到邪恶就愤怒,这愤怒经常是没用的,但愤怒是无法抑制的;看到弱小无助就怜惜,这怜惜经常是没用的,但怜惜是无法抑制的。这就叫人之常情。我就经常愤怒,动不动就大骂傻逼,也只是泄愤而已,能让傻逼不再傻逼吗?很显然是做不到的。: b6 m) v2 O! E x8 T
: n% C+ {2 H/ a2 D34、关注什么是个人自由,我只是觉得大家太认真了,这种认真无关严谨,只能说明精神空虚,认知浅陋,才会被各种事件牵引着注意力到处跑,每年关注个百八十个热点,每个热点都一副很投入的样子,就是因为无聊,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出于良知和正义,至少有这样的冲动,并且经常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清醒的人。 + z) J% w( K' i6 N1 M6 m$ W # ]& |8 Z: o: u5 \4 `8 S35、中国文人喜欢把道德写在脸上,把境界也写在脸上,但由于大多数人的眼神不行,有时候愣是瞧不出来,所以逼得这些文人没办法,只好说出来。说也不明说,只说三分,剩下的七分让你自己领会,领会什么?领会他很牛逼,很正义,很有智慧等等。中国文人,一生都走不出一个“名”字,因为大家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 W; F* m% m N- V3 \# E* Y. l, Q$ n 0 C/ @3 Z( A! v7 y8 b36、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习惯于抓小虾米而赞颂大鳄鱼,人们习惯于往下看而不往上看,人们习惯于追着苍蝇跑而无视粪坑。盖因,抓小虾米是安全的,而碰大鳄鱼是危险的;往下看是容易的,而往上看是困难的;追苍蝇是简单的,而填粪坑是麻烦的。无妨,毕竟生活如此平庸,总得做点什么。但万勿把小虾米说成是大鳄鱼,万勿将抓住几只苍蝇当成是捣毁了苍蝇窝。因为无聊而做点什么这是人之正常需要,但如果非要将其拔高到某种价值,就太假了。! X7 h8 N' @1 e9 q9 B5 N
$ N" h) {; q, x37、如果没有内在道德作为前提,外在道德不过是凭空建立的楼阁,风来即散。须知,外在道德只适合作为愿望和结果,而不适合作为普遍的行为规范。因此之故,外在道德的边界只限于评价和自为,一旦超出此边界,即是对内在道德的侵蚀。简言之,现代法治越是充分,道德就隐藏得越彻底。只有在法治不健全的社会,道德才会频繁且突出。 ! Q5 N y N) y, i$ w6 {8 [6 B9 r8 X
38、这个世界的馈赠永远是给到那些勇敢者、行动者、谦卑者和幸运者的,我很少见到有人只是靠着说道理就能获得馈赠的,除非他们以此行骗,并且还得确保有人能上当。据我所知,上当的人历来不少,因为思想懒惰,所以习惯于接受道理喂养。 - _1 b: |6 d+ J) S, h) F& K. Q$ H+ x# P
39、建设是困难的,但建设可以获得创生的喜悦;破坏是容易的,并且破坏所能获得的快感丝毫不属于创生的喜悦,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来得更猛烈。然而如果一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沉迷于这样的快感,那么等待这个群体的,一定是持久的毁灭。5 W& C8 r* r1 O9 }5 V l$ d
+ k8 @% ]' k k q8 G! k
40、据我在生活中的观察而言,国人喜欢「争论」大于「对话」,喜欢辩,喜欢赢,喜欢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或者喜欢寻求一致的观点。因此,「争论」经常演变成“温和式”的「骂街」,心里已经万头草泥马奔腾了,表面上还得强装理性,执拗的重复自己的观点。当然,“温和式”的「骂街」经常也会演变成实质性骂街,争论双方有一方终于绷不住了,开始扯下脸,把心中的一万头草泥马搬出来直接招呼对方。 / @& H& Y! M5 l' f$ ^8 w , f' M/ `1 _3 o# ^- e41、书里的道理是别人的道理,看世界才能感受自己的道理。书里没有黄金屋,更没有颜如玉,提升思维和认知是唯一实在的功利,剩下的要去世界中寻找。每一本好书(偏学术的),既是一方天地,也是一个笼子,钻进去就是笼子,出来才是天地。凡是那些拿着屁大点道理争论不休的人,都是钻进了笼子里的人,他们只适合进去,出是出不来的。 . B5 K7 y% F) W& g( K ~7 B/ ?: p& s0 Q' A8 ?, |; Z42、他们完全被注意力牵着走,而他们的注意力处于被操控状态。他们的大脑完全被热点占据,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出于兴奋状态。他们“喜新厌旧”,追着最新的热点跑,他们一会儿感动,一会儿气愤,一会儿同情,一会儿嘲笑,一会儿哀悼,一会儿祝福,网络上传播的任何事情看上去都跟他们有关系,因此,他们的所有情绪都是廉价的,连他们自己都并不真正在乎。 . k, K6 ~9 C* }% \, _! _: Z; F% o! T' S
43、凡是用道德来看问题的人,在我看来是愚蠢的。我很少同情别人,尤其是蠢人。我也最抗拒别人的同情,无论其出于何种原因。现实生活经不起美化,装裱得再靓丽,一旦弯下身来亲自生活,马上就露馅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活的美化,对正在经历生活的人而言是一种温和的残忍。* h0 Q6 p5 g. }% a( b
( W6 @6 U2 D3 s8 q" V! W0 B
44、科学的本质就是质疑,就是不停的问为什么,然后想方设法不预设任何“忌讳”的去回答这些为什么。这,才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才是学习的因之所起之因。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人在讨论教育和洗脑的区别,说了一大堆也没凸显出重点,少了那种一杆子捅到底的干脆。今天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教育是围绕“为什么”展开的,洗脑是把“为什么”藏起来,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 Y0 N# D7 }( m6 I2 |' }4 u B, P6 {$ V! p3 |% Y, t
45、事实问题不需要争,用事实说话即可,世事无绝对,因此是在相对的尺度内看事实。如果有人拿绝对两个字来谈事实,此类人是杠精,不必多说一句话,朝他竖起大拇指即可,表示拿他无话可说,让他赢;价值问题没办法争,各自立场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甚至都没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争来争去无非是要一个你错我对的结果,这是虚弱人格的体现。 * w2 B' l9 p( @+ U ! d: q+ ?! b7 g" v: ~$ J46、不与守财奴争利,不与赶时间的人争先,不与爱面子的人争对错,不与偏执的人争是非。需知,芸芸众生,大多爱财,大多急迫,大多爱面子,大多偏执,所谓不争,即是不要那么爱财,这需要理解钱的工具属性;不要那么急迫,这需要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9 Q0 z4 l4 I! k W6 h
0 @8 Q# ^* N S' a. y47、无数不公义之事会在冗常的生活中渐渐沉底,几乎不会有再次泛上来的可能。这是生活的常态,不要幻想自己是个英雄,我们各自凭着良知在生活,痛恨丑恶,善待弱小,这就是平凡的温暖。万勿幻想自己是在伸张什么正义,调子起高了容易破音,我们都只是闲得蛋疼而已。: A/ f( y8 E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