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Y1 A0 `+ F# k' e5 U据此,法院作出如上判决。2 D0 W' P3 [6 U2 S5 U. G
& a8 b5 `3 Z+ c5 N: a, o* R$ b K法官提示: % V* g4 e! x9 t0 F6 a 8 n$ \4 v$ K* N- t ) i2 f, X5 c V( l' M. i微信转账和微信红包,二者虽均系通过微信软件操作付款,但应从微信软件的不同功能及属性上对两种付款性质加以区分认定。微信软件作为社交工具,除具备日常沟通交流功能外,还具备社交功能。6 K+ ?8 a5 a, I
) g4 Y* p( D* Q' `( [& D% _2 g+ i其中,微信红包为微信软件社交功能的典型体现。微信红包设置的金额上限为200元,且名为“红包”,根据我国的民间习俗给付“红包”在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自愿赠与,无需返还。 + J5 f; @6 j% m, E0 K # J, u; C; F+ t, e" m微信转账与红包不同,不具备“赠与”之义,其仅是微信软件设置的付款功能,是社会主体之间常用的付款方式之一。 1 ~3 N1 a& A. o7 E( V4 Y $ ?/ q- P y* X5 c+ I/ ?4 k3 {此案引发了网友的关注,有网友表示“以后什么都转账就对了” “转账还要备注下,借款还是赠予”。 # [, v$ \) B2 t# L6 v . g9 r& | ^9 K5 d: C: P d也有网友关心那些“1314”“520”的转账金额怎么判定?毕竟很多小情侣你侬我侬时红包转账不断。 , g+ d& R$ R, M9 I2 i" g6 S( T; x7 e6 h o) ^: t! |1 W
法院已审理过类似案件,在特定情况下,一些特殊金额的转账也算作赠予。 6 l: U. g3 P) e1 p) `" ] & |9 z- t. A+ b据了解,若送红包、转账是以“结婚”或者“在一起”为条件,参照相关的法律要求返还赠与。比如甲给乙转账30万时明确提出“我们结婚吧”,应视为情侣之间以结婚为目的的附条件赠与,因条件未成就,甲有权要求乙返还30万元。 * b9 p# Q+ K4 q' S% W; B 8 `; ^. o) d0 j2 b7 b/ I而情侣之间发送520元、1314元、9999元等这类特殊金额红包,一般会被认为具有“我爱你”“一生一世”“长长久久”等特殊含义,若微信未注明用途,可能会当作赠予款项,分手时不能主张返还。* t( o$ p/ Y a! U
% ~- {/ L- S4 G4 Y除此之外,发红包或转账说明中备注了表达爱意或者表示赠予等文字信息的,分手后可能也无法要回来。 5 u! Y$ m4 c+ d! w$ M 6 h; H) v* n3 _, P- F! ^: `! e' S( s. [4 o( x6 k
如果发的红包是100、1000、10000元等普通金额,可能被认定为借钱,分手时可主张返还,但是转账时备注中若写了“我爱你”等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的字样则表示为赠予,大概率是要不回来的。8 G$ R% |' Z7 p0 k0 a
: ]3 ^' T8 g* q4 m) ~: w. k不仅是情侣、好友之间的款项往来要注意,在职场中,支付工资时,若微信转账未注明款项用途,同样不能作为证明甲方已经向乙方支付工资报酬的证据。( X) ?5 a: n! A- ~, Q
& Q( _7 @: @# `' ?% l# h+ v) c在此提醒,以后资金来往过程中特别是非面对面情况下,一定要留下证据链,在备注中写清楚转账款项的用途或者及时通过微信聊天、短信文字、电话语音等确认转账的用途,并根据实际情况留存作为证据,真有纠纷了也好证明。5 \! u3 z, z0 B9 b% w 4 K6 m( w; ^& D. b / `" e. M. R0 h5 n- [9 @ $ P9 k* D3 k7 ]9 R$ 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