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很多人在感情上,其实是一个“巨婴型”的存在,无论是在哪种感情上。
/ z: R$ t3 m- T# [
7 Z8 ?1 t* n5 ^
$ @( ?; B4 a6 k& K, Z% \0 \ 例如之前有一个女生和我说,她从小到大处处受父母管教,任何事上都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 J2 }$ Y! a C
% u E1 J6 Y2 `% ~' _
长大后交了男朋友,交往中的所有事情都会事无巨细地和母亲说,就连男友求婚,她想的都是要让父母决定。
9 j( T9 `5 [9 q& p5 e$ |
& {# X. ~" J" k @7 W( f/ p- d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其实这种就是一个人在感情里扮演着“巨婴”的角色。
0 K/ y2 W' b9 L
6 g5 w& P$ z+ Q ]9 r
01
+ Q4 ^& v: h7 G; j8 U
“巨婴”
! ]% t) r- d) q% ]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巨婴”。
' ]8 k* H( B% M% I. g, V( g
7 [6 z1 F" v2 |' n' N! C! f 一个孩子出生时,他没有自我意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人,也不知道自己面临着一种巨大的恐惧,因为在他出生以前,有一个温暖的环境,不需要吃,不需要喝。
; z2 I( p4 ~3 K/ D) k$ `
% T+ ^ H9 N* S( a* e
在最初没有自我的阶段,他无法对周围任何东西产生情绪,因为对一个婴儿来说,他只能意识到自己的内部需求,所以外部世界对他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E) O' E9 p7 k; c* g; o' y ( c' Z. [3 M1 a6 A5 Y
例如,一个人说:“我们只要过好自己就行了,不要去管别的人。”
5 k6 k9 L' [7 M3 }9 c - H4 D! J% _* E _7 t5 h' ]
能说出这类话的人,就算他是一个成年人,那他依然只是个婴儿,更准确地说,他只是个巨婴。
# \% s+ r8 A$ Z9 P9 _9 L7 \ 6 X. O; ]% a- a# i
巨婴终其一生无法理解外部世界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精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需要他,这就是“巨婴”型人的思想核心来源。
i1 p+ q2 H1 d" H: m/ ~ + a+ H7 c" J4 ` C$ o' E7 l
因为母爱对他来说,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无条件的。
% T; Y L: E) Y5 V. Q# q) p
+ f1 }4 y. X. y, K. [ 比如,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赢得母爱,但这种无条件的母爱有着最致命的缺陷:这种爱,它是消极的,也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
" X3 d1 M* V3 k4 O0 w! }
+ J* N2 h. X$ h3 H& |+ g) j; n9 } 大多数的婴儿是被人无条件爱着的,直到他第一次从“被人爱”转换成“爱别人”开始。
+ s h! m+ {6 R) Y/ a' U: ? ! r1 M" u) R2 ]: {0 i) R& }7 r
回想一下自己生命当中,第一次想给妈妈写一篇作文或者画一幅画时,又或者给家里洗碗等等,这时就是一个婴儿第一次尝试从“被人爱”转化成“爱别人”的开始。
0 z! \$ [8 w% Y. H' {4 c
, M: p$ \( H5 G% R n) x
但这个阶段会持续很多年,有些人一辈子都完成不了这个阶段。
+ Y3 {5 L X; u/ j% w( I/ Q
( N! T" x& u$ r3 x9 [ 巨婴就是这样,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一辈子都在企图被人爱。
; b# e5 a) o8 h G / m2 C+ k2 U% J
对他们来说,似乎没有比获取别人的爱更重要的事了。
1 a7 O, [! ^5 B, [ 1 T( [" h8 X+ \. p+ z
“巨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永远都只会在等待别人来爱自己,而不是尝试去爱别人。
- u/ `' r' d* r7 b9 Q5 ]
. _# s) x4 r, |& k 所以,要拒绝去做一个巨婴,因为爱是双向的,学不会爱别人的人,是不可能被别人爱的。
; r- m* S) i' Y% {# Z# o
) @8 I8 n" K: S! K 先感受别人是怎么爱你的,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回应爱。
6 F$ n6 a) x) B) v7 a
1 @2 v8 `' k3 B# h/ X 不会爱、不懂爱,就尝试去爱,跳出自我的世界,也跳出“爱是无条件就可以获取”的框框,先付出爱,拿爱获取爱。
6 n& h9 [. r$ _& J3 K) | ! j/ b5 Z/ k+ q6 p1 w! {0 q5 }5 {4 p
02
2 `6 S7 e( }3 @9 Y 幼稚的爱,成熟的爱
) A( b9 V9 I) K, ]/ `
2 j4 ^/ f* f% Q+ |4 E h 讲完“巨婴”后,接下来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幼稚的爱?什么是成熟的爱?
2 Q; ]$ h# ?0 g; M+ o8 G
. C+ h* ~; ?% R- m7 L1 p 以前很多女孩子QQ签名上写着貌似很牛的一句话:
1 s# Y( e3 ~' N2 Y& ^
7 u8 O5 Z" R& O$ Q* P, x
“不爱我的,我不爱。”
W, q0 P4 R$ ?) V/ ` T; m X
: m5 m4 h0 u6 ^ 用这句话的人,同样也是停留在婴儿阶段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只爱那些爱他们的人。
3 |- V0 \" h9 J+ i. { ' [, ]4 F* h" [7 w2 g2 M8 P
这时很多人会莫名躺枪,曾经我也是这样,在2005年左右也用过类似的签名。
: j! V% y% Z8 b! K
( R* A7 A: j7 U1 R 每个人都是从这个阶段发展过来的,这就是“幼稚的爱”的阶段。
3 B- s% d( [. a( S0 l- d . W+ f. x& _/ ^, f, E
总的来说,【幼稚的爱】是“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6 Y! }9 u, I" t+ U2 m6 X
! \1 ?9 E) W! w3 H+ M4 r 不知道在看的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H0 j1 T# M6 X 9 }- W6 z. ~9 T6 j, O, |
当一个女生对一个男生付出了很多,甚至帮他做饭、洗衣服、照顾他的生活。男生宣称说他爱女生。
! p9 F+ T" N* J% f: `4 Z
" \% _6 c3 k( |. w2 x# O
但有一天,女生累了或者做了别的事情,没有时间精力照顾男生,男生就会说,这个女生不爱他了。
8 C2 W! V+ G" K4 @
( a: y, s d: ~' h7 Y: Q; T: Q3 k
那这时,这个男生的爱就是“幼稚的爱”,因为他对女生的爱是基于“他需要女生”的基础上。
1 Q: X* _6 M! i
% D; }) S/ W0 N W- ~4 X- x; e, H 相反,对女生来说,女生需要的是男生的生存资源,需要的是他的钱,需要的是他帮女生搬家,需要的是他接送她上下班,带她出去旅行等等,因为她需要男生,所以,她对男生说“我爱你”。
; s( O. d- ]- H, e5 }; @
2 ]3 b+ ^( Z( A6 m" Q! B 但如果出现另外一个男人能给她提供更好的需求,能帮助她实现更好的生活时,她就会离开那个男生。
# | R" U! s9 Q) q2 O
; ^$ [4 z2 y4 i7 D! j 她的爱是因为她需要,这同样是“幼稚的爱”。
! Y( l# O( y3 U( |/ Q
' ?: x( d6 g% h1 R! Q
巨婴阶段,也就是幼稚爱情阶段,最残酷的本质就在于一个人对对方所谓的爱,都是建立在他对对方的需要上,只是需要这个人,并不是爱这个人。
9 J4 m, S) V, j1 T1 r+ O* t8 O
/ ^8 h6 y1 `( f2 n8 d, z
【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 x, u v, |: y; ^0 g$ R
0 }3 B* q3 U0 w 看起来只是简单地调换了顺序,但是它们本质上截然不同。
6 _; U- O! K% z8 s
1 H9 k1 c- R Z, H6 n; g5 V
可以理解为,“我需要饭,是因为我饿了”;
/ y! }6 H* H& n) K/ ~: e. p- b
4 L( K% R8 H( g+ \* T, F& [- {8 H3 h+ H
“我需要喝水,是因为我渴了”;
% [. k; g+ @" y
& h9 Z4 j3 t) _- b* a “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2 G4 Z. u" ]# U. n 9 {- f B( y4 J- t
我们对一个人的需求并不在于对方能给自己多少钱或者别的东西,也不在于对方能照顾自己的生活,仅仅是因为这个人爱自己,这就是【成熟的爱】。
& D4 C9 m. e- ]! h7 F
' e1 j2 s; Z# R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分辨出自己对异性到底是【幼稚的爱】还是【成熟的爱】呢?
6 ?! W8 T; o3 ~7 H8 o5 t& k: R9 C
. }1 a: y2 I+ ^ 首先,一定要找到自己当初喜欢这个人的第一感觉。
, y8 O( Y% e7 _$ h4 t
. H) H& k$ ^, K( Y% ^1 h$ I
要了解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想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伴侣的。
. G2 j% ?7 y4 I9 I9 {- b) h
8 Q; Y* `% P% h9 y( B) a8 g 如果,最初是因为这个人给了你与其他异性不一样的感觉,你才喜欢上这个人,那这就是【成熟的爱】。
R+ \0 u4 L! w+ T2 |
9 `% Z! E, C* ]0 z+ g; r 但如果发现对这个人最初感觉并不深刻,只是因为他在长期的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才想要这个人成为自己的伴侣。
O2 j$ n2 }$ v" a0 K
# u8 K h- t' Q9 w; }. T
那这就只是因为“需要这个人”,才觉得自己“爱这个人”,这是“【幼稚的爱】。
+ r9 n/ a. _' v4 t s& T
" X2 ]5 @! I4 E6 y( q: X2 e 那怎样才能学会【成熟的爱】呢?
8 J2 o1 a- i( s6 A; t$ d % d4 w: @0 o# a8 Z
这时,就需要我们脱掉自己“巨婴”的外衣,不要去“要求对方能给你什么”,也不要从“对方给了我什么”去考虑对方值不值得爱,而是要从“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特质吸引了我”等无关任何价值需求的角度去考虑。
8 ]; e. a! ]8 M8 b- Q" M 3 O" E) ]5 Y W
03
/ v+ U E. M% P; i$ \ 父爱与母爱
( L k9 Z' y [/ F! ~, d ' e9 O/ a/ `+ J0 s A
1、【母爱】
% o3 D e7 F# V" _6 @
9 f# m9 Z6 H9 E' [- {" u0 b" h 最后我们必须要了解【父爱】与【母爱】本质上的区别,这是“巨婴”形成的关键,也是“圣母”形成的关键。
1 [: |6 s6 E$ g2 _2 v8 Y( c: ^
0 W+ B1 [8 c9 g( ~8 F 我们上面已经谈论过母爱,母爱从本质上来说是无条件的。
' a6 n6 K3 K X) j5 |$ V8 O4 ?
4 D- y' r: D. t ?
母亲喜欢自己的孩子,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满足了一个母亲的任何特殊愿望,仅仅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1 c5 B- ~; D, e, m6 d: @
- ^5 C F( n1 U& | I" E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成长的时候,我们依然渴求母爱,但是我们开始渐渐对这种无条件的爱产生怀疑。
/ ~4 H6 p" R2 S
2 b0 w" q$ [- K. v" I9 o 为什么会怀疑这一点?
; B6 X+ q4 O8 \( N. F" h6 C
2 z. U- E4 z' D, z" a' F5 `6 j3 ]7 D
因为,“我被人爱”是由于我让对方快乐了,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5 X) u5 {& e% n' f
. f! R$ \' Q: d0 _ 归根结底来说,“我不是被人爱,而只是被人需要”。
' @/ v# a/ w) m1 G1 V 1 o$ B( m. h" m5 {4 P/ z1 j
也许大多数人应该都获得过母爱,这是很正常的。
& q2 ?: i4 m: H, v6 x. ~ . F' a# n# U, u. x s! P
如果没有获得过母爱,他一辈子都会对「母爱」有所追求。
% t& @2 S: I( K/ D$ X9 C* _) P
9 z! f. E6 v8 a3 o' _5 k$ I
很多人最痛苦的成长,是有一天发现自己不是被人爱,只是被人需要。
/ ?4 ~ {2 }6 [1 @, a : G7 g0 @8 f( c7 b; \+ k% A
人都需要在幻灭当中成长,现在遇到任何的失败或者痛苦并不可怕,因为现在的所有伤痕都会让一个人成长。
$ L2 A9 L' u- k$ `' C q , |; F, A; p8 y K$ u
2、【父爱】
! n' \, J' K# x6 p
- o4 b, H* |% o0 B4 u7 X; U
母爱的本质是它根本不需要一个人做任何努力,它是无条件的,但是父爱则完全不同。
4 O2 b! N6 Q" v" I2 B2 G* K
& |! Y* N: V( V2 Z1 I: X
如果把母爱比作大自然的话,那父爱就可以讲是一种社会性。
) [+ D, S& L7 V- f * m# @- |; E, E6 A7 u; M
在最初的时候,孩子与父亲没有什么联系。这个阶段,父亲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在后来起了极大的作用。
B8 F2 |& a$ q) r! v
, d8 G2 i3 s. l 因为父亲代表了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纪律等等,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 R3 n2 p% n- U$ }2 T ( J# O; x% w* r C# E& M4 u
这段话理解起来有难度,原因在于我们国家中有很多典型家庭里,父亲的角色扮演得并不好。
! t0 x6 ^2 c- V7 H8 S R
4 M# a# l, O" e5 u
因为很多父亲其实并不负责任,他没有能够承担起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9 X4 ?% n9 W; A4 m
* |) @8 v( E' | k" a [) I6 e; J 很多人都在补课,在为未来补课。
1 z9 M+ k. n, S. D r7 l+ R$ v5 H: t2 u4 Z; @
很多人现在买的单都是因为他的父亲从来没有真正地教导。
& S3 p$ ^: B9 j
5 M5 q1 c9 N. m2 [ A. Z3 |2 k/ M 有些事情不是说父亲揍一顿就有用的,因为父亲没有能够真正地帮助孩子理解社会,没有帮助孩子理解我们人类创造的种种社会性产品,例如法律秩序、文明纪律等等。
& X. r0 n! k" ~! r
# F- @7 ~: w& L2 O9 y
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缺乏自律的一个人,因为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我非常强的指引,我在小时候接受母爱是远超于父爱的。
* Y( J, d6 ^* c. _
9 k2 g) `6 [& M- x F9 K, @ 这也是我们国家传统家庭里面的一个巨大问题,好像父亲与孩子之间总是没有太多的沟通。
8 M2 q" a% R2 v
5 V5 q0 a- u" C8 e' F
3、父爱与母爱是有区别的。
1 b) G1 y' ], U( d) I
6 T( P T7 J) c/ v1 Z5 p P( _; E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母爱是无条件的爱;
% F' S( _% e0 v3 Y8 }3 h1 ^7 g5 K" ^
* j! f7 d' l# ^. h! v) J9 L 父爱的条件是,“我爱你是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是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是因为你与我相像”。
, O! U8 A. u2 u 3 |( I3 t) [, [4 z) O5 T
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
, W* Z$ {- e8 z( o- ~
4 X6 X* o: m* }; w# C1 J
父爱的消极一面在于必须靠努力才能获得,在辜负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 i. c; H+ {: _- |$ f
0 L* d: i' B0 @" I: [ 父爱的本质里“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8 d2 t+ q% Q& d6 t1 }
' o# E/ G9 _, ?; t3 n) a 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很重要,不过它的消极一面对人的影响很大。
% ^2 P8 b' k, m( d( j% d+ ~ 4 y ?9 y3 C4 o% H# Z. Z
在我们的文化中,父爱被无限被放大了。
$ b% z# A1 [. o4 U; S
+ y t I- j8 o' P, q 为什么这么说?
4 b/ G1 c+ h& N+ j" D
0 ~& H* A$ E$ L$ x
在我们国家,男人在主流文化当中话语权远超于女性。
; l; r3 E# c/ y0 u
# R% V. Y1 j( I% U+ |( u 我们传统文化中,常常强调的“孝顺”,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父爱的体现。
- l- R( J+ S, g" u5 d! ] - C4 J( n, y" d' j9 P" P$ W% z8 a
“孝顺”在于让一个人顺从这个社会制定的伦理,让人们无条件地听父母的。
" Q% h4 _" m% T6 d 3 |7 R# V0 {& L
所谓的这种“孝顺”,本质上就是一种父爱的极端体现,我们国家每一个小孩的成长都是在挣脱这种传统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 I4 V$ K4 J% a9 @ a- [" W) V& ^ 1 N1 H8 A: Y$ _2 Y& @: Z
4、母爱和父爱给我们的影响。
0 z7 ^" f: |( a
# K% t. a3 ?, D 一个好的母亲能带给孩子安全感。
# S9 }. ]7 W8 o* X
v& t: ^1 J4 X" C0 C3 F! ~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爱自己是无条件的爱,自己是不是有充足的安全感?
3 @! K- v' G6 ~! G) R, l, l
3 x. g% n$ B' I5 M* F 当自己获得的这种爱是不会因为考试没考到60分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找到工作而改变,只要自己还活着,这种爱永远会给予自己安全感。
* O# b% o* E4 _" v* ~3 n 6 L- g' V/ |. h7 g, i8 b
好的母亲根本不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她应该相信生活,应该希望孩子独立。
/ p; _! Z' } C# s1 y
$ }7 J ]$ }' k! \
很可惜我们很多的家庭中,母亲都企图操控小孩。
! Q* Y8 w2 {- T/ U7 ]. Z 5 Y1 N+ v, D! K0 L; m& ^& A- N5 j, f
特别是有一些男生的母亲,对孩子的这种溺爱本质上是一种操控的体现,与这种人谈恋爱就得跟他母亲争抢。
4 e: {* J0 ^' u3 b1 z( \
( \: B* W# p5 B9 g/ F- S6 E/ P
争抢的本质在于与男生母亲战争,这种战争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与这种人在一起太没意思了。
' E$ y/ v! s2 g; c: ?
- B2 N3 `" g' M" F4 x 父亲的责任与母亲是完全不同的。
( ]# f0 s7 l( u! B: f/ N
9 k" P% s3 k# l$ H3 A/ q
父亲的任务在于,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这种责任只有父亲才能指引,因为符合我们刚刚所说的父爱的原则。
. B: D2 J% ]- R
8 m3 I2 |- `. ^# Q8 F: e" U! f W 父爱的要求不应该是咄咄逼人的,也不应该是专制的。
# S4 ?4 m* F8 N* G) D9 N3 v
9 Z3 [' o6 n. l: F, F6 n
很可惜,我们的传统家庭中,很多人受到了专制的父爱,就是父亲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不能提出任何意见,提出意见就是不孝顺。
# i5 o& B" f' @0 g( l" E
7 l/ j/ g$ o3 o
父爱本来应该让孩子对自身的力量产生自信,最终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去打击孩子的自信。
6 @& u* k" H# } - L' L: I, `. y1 u/ u( l
专制的父亲,加上溺爱的母亲会摧毁一个人。
" o- }$ x1 F K! o
& X+ B4 U% B. h5 Z 04
( _2 W2 V, ?" _1 [! L' }$ u, R
【巨婴】与【圣母】的区别
- d0 q2 {: f* \/ `
# Z/ s+ [& b* n& k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应该接受一份母爱、接受一份父爱。
/ d% a8 ]* j3 \. Y6 }3 ?( f) T
; o; ~* t/ a8 l 如果缺失,应该自我教育,让自己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去追求。
: q, n* k3 @* Q1 E " D, o. h# D. l. q
我曾经说过:
0 Z( k$ M) l9 A c# U; ?0 [( [3 E
! W8 z' O# e: c, [' J8 H( V
“生命就是一场旅行,一个人一开始缺失了这一部分,这个人后来就会去追求这一部分,等追求好了之后,才能够走向下一站。”
: p, U, D! _* ?6 s1 J * v9 U( Q9 B! J$ A& f- l+ `
成熟的人需要父爱与母爱的支持,他最终会脱离了父爱与母爱,因为他在自己的内心里面建起了这两个形象。
) j: T, N! S: |: e
% }- R1 H/ q& c0 ^: h6 k4 G) L 我希望所有人能够理解这一点:
2 u% E) u/ }* f. P1 |
9 t; ~3 }1 `: l0 m* P& J
在自己的内心中,如果只发展母亲或者只发展父亲的形象都会成为一个有缺陷的人。
, v( F; s& Y" S8 x* k( L 5 Z0 v! N7 p' Q6 G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形象,这个人往往会变得缺乏人性、很严厉,甚至很专制。
( W) I0 ^9 ]+ ? Q9 }% M # ?' J2 J. ?5 T; l) {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母亲的形象,这个人可能会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可能会无条件地去爱人。
9 X0 j% `) V! ?( x! F0 j7 r ) A- \8 C7 A! L! {" D1 |$ P4 G |
很多【圣母】的来源就在于她在内心只建立了一个母亲的形象,丧失了自我判断,丧失了对别人的判断。
- l5 z! C9 B* Y. {5 C; E
O! s' w. f2 ~; x* E" I 她对别人没有要求,因为母爱就是没有要求的。
" Y5 m$ }2 T" P% n6 U$ @
9 b& }: C* t# K1 E4 P
“圣母”就是指一个女生对于一个男生来说,女生像一个圣洁的母亲,总是对别人不断付出,然后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
( i& m8 e4 ]5 |& o/ @5 L $ ?0 _$ Z8 p) V
这些症状,对于自己或对方而言,也都是属于悲剧。因为在这种不断的付出当中她迷失了自己,而且有一句话叫“大恩如大仇”。
4 G/ W3 ~, g# e' m0 Q
+ v u7 V% Q4 j" v: C! M% Y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太大的恩情,其实就是一种筹码转化。
! b/ J! Y/ z" {! k# m7 | - ?$ d, C, S: ^% i0 p% y
在这种关系中是最危险的,因为阻碍了自己的发展,阻碍了自己能够产生独立判断的这种可能性。
& D$ X3 u7 _* p9 j 0 F O5 m0 E. J& F
同时,也让对方陷入了这种溺爱,永远不会从这段关系里面得到发展。
( ?# R6 Q/ _. }0 g8 a9 L
% B* F" T; s: Y% A5 n5 }1 R1 D/ A& _2 Z4 s 人从“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发展到“与父亲的亲密关系”,最后达到了一种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与成熟”的基础。
- C- u- L& w" X* O `
k* W! B" _0 S$ S' g. e8 m
如果人不是这么发展,可能会出一些危险,可能会导致精神病。
; H8 p8 w8 z; M' w1 [* a4 T
6 ^ a5 r; P& |4 P0 h2 n% n 有的人在成长的环境下会迷失在母爱当中,发展成为一个非常依赖母亲的人。
* p$ p3 K7 i, y4 w 5 l4 `5 X8 E( o- P
这种人往往孤立无援需要保护,这样的话他可能不会获得父爱的特点。
7 v9 M6 E' j5 G6 I4 {/ K ! ^0 f/ x, }9 |: G- L# `4 u/ b
比如,纪律的独立性等等,他可能就缺乏父爱所特有的独立性。
" Q* `4 E- A, e3 u6 h 8 @; @ ?* ]8 f) a
这种人企图在所有人身上寻找母爱,最后会转化为在女友身上或者妻子身上寻找这种依赖。
2 Z( i- L% S! c! \7 s
, I( [$ g9 c; G; ^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环境当中缺乏母爱,比如说这个人的母亲冷淡麻木,父爱就会占据上风。
; J) W5 F2 _4 t% K7 E# r+ S
+ q4 a$ |6 ?: l s1 e; r
如果在心里面只建立了父爱的形象,这样的人会无条件地只服从于法律秩序与权威,没有能力得到无条件的爱。
# ?/ w, C7 ]' i! N+ \ 1 [2 V- l2 x1 o2 w0 T
我们可以经常在一些纪律性或者组织性特别强的团队里看到这种人。
& f# d. z. V: d: d3 I' H
$ _/ h$ |, A5 }& i e* ]' n 总的来说,【圣母】来源一个人只在自己的内心中建立了母亲的形象;【巨婴】的来源是在于一个人在过去的道路上仅仅沉溺于母爱。
/ ?1 P4 I, f3 |2 m, |* ~& M d
}1 \9 {: d% D: b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有爱我们的和不爱我们的,其实能产生这样的感觉都是有一种【关系】在。
/ [' x G4 f: b
$ J8 K K# p1 k0 J! v' a+ ?/ f
人与人之所以会在意,会有“爱”与“不爱”,都是【关系】从中作梗。
K5 W! Y1 a$ n1 a( H! v) T
: I! w4 @' ^3 h4 i( r* k1 L 如果一段关系想要能顺畅地走下去,那先学会爱别人,拥有爱的能力很重要。
" h) z& k. ], y$ H + ^4 _6 {$ _: T" X7 I' K7 l
当一个人学会脱下“巨婴”的外衣,开始尝试感受这个世界给自己带来的所有【关系】,那就说明这个人在改变,在往“成熟的爱”迈进。
8 t6 D. ~0 ^7 O" K$ z0 w
( q, V+ Q# i( ?. f)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