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侠迷而言,李凉这个名字一定相当熟悉。特别是80后、90后的武侠迷,当年如痴如醉熬夜看小说,并不一定是金庸古龙的小说,而很大可能是看李凉的小说。
$ x! } ^% v& W+ X. {5 f V
! i& t8 T5 N5 }6 D: V" X* q8 q1 Y
/ U O& G. `3 |4 `6 D3 D李凉何许人也?为什么当年有这么大的魅力?又为什么李凉现在消声觅迹,完全没有影子了?
9 o. Q+ Z5 {! C8 k1 _/ E [4 G, U( \# u! v, ~
对于李凉,先放一句话评价:“红也匆匆,凉也匆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李凉红起来非常快,就像旋风一样,一下子就爆红了。而李凉的热度凉得也非常快,一下子就没落了。现在普通老百姓还记得金庸古龙,谁还记得李凉呢?* i6 J5 ~% k# t7 Q
. V. d& e2 w+ @, o4 D3 k" x
对于李凉的生平,我们都知道的并不详细。而我们能够在李凉小说书页上看到的作者简介,也有许多夸大其词的地方,什么商业经营奇才,“看起来就很假”。4 j' C8 o# k3 _; f9 Q
要而言之,李凉书页上的简介只是为了卖书的“王婆卖瓜”,并不用太过在意,更无法当真。说到底,李凉生平还是一团迷。
7 X8 t7 U# `- {7 w' i/ }9 P人们对金庸、古龙的身世孜孜不倦,津津乐道,却几乎没有人讨论李凉的人生。钱钟书说:“喜欢吃鸡蛋的人,何必去讨论老母鸡呢?”但是读者喜欢作者的书,确实会忍不住去猜想作者的生平,忍不住去挖掘作者的故事。" ]- P! O( G' H/ y$ T& L3 U
6 Y/ v6 b& w' W1 z& @- N5 i; T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李凉在武侠史上的分量,其实并不大。很多讨论武侠发展史的作品,甚至对李凉都不屑一提。但李凉小说曾经在内地爆红,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 G& s2 X4 E4 U' i1 x
1 x7 d0 Q; R, d( d: U' x李凉的代表作有《奇侠杨小邪》、《杨小邪发威》、《妙贼丁小勾》、《公孙小刀》、《小鱼吃大鱼》、《滑头傻小子》、《江湖一担皮》、《江湖双响炮》。这些小说每一本的篇幅都不算太长,薄薄的册子却在当年抢占了各大书店和租书屋的重要位置,让不少读者为之倾倒。所以李凉何以能红呢?
* p7 _, a$ P0 Q4 ]/ h' R
' C+ `5 z a+ d: f/ P# M4 ^首先,李凉小说具有一种反武侠传统的新鲜感,令人耳目一新。
' d% @! A8 @4 _, C( k& `& f4 C; q1 R
李凉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谐趣,人送外号“谐趣小王子”,可谓实至名归。李凉小说另辟蹊径,没有延续传统武侠的老套路,而是走出了独特的风格。
# ]/ k. }6 f7 P' \5 L$ J+ C; m0 R, q) q& A2 Z
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李凉小说的风格是反武侠传统的。以往的武侠小说,主题多数围绕复仇、夺宝、争霸这些模板,注重营造宏大的江湖感。+ F q. \, N1 f; w4 {
' e; G( d2 z f5 E: @所以,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碧血剑》等书名,一下子就能够让人感受到厚重味道。而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卧龙生《金剑雕翎》、司马翎《剑海鹰扬》等书名,同样比较大气,光看书名就知道故事内容复杂,具有一种“江湖争霸”的形式感。
/ Z* N9 i( }) e# J7 |! T
3 T- v. {, Y `7 L* z& R而李凉小说则显然不同。书名上经常带有一个“小”字,显然这是江湖的年轻化写法,连书名都透着年轻好玩,青春有趣。换言之,李凉从写作一开始,所准备吸引的主要读者,就是年轻化的学生一族。# V% B9 y( O6 b- y
- X! t$ f9 }3 [. O! m6 }
与书名相对应,李凉小说的主角往往都是十几岁的小孩子,他们学艺不久,武功也并不算好。但是这些主角古灵精怪,聪明机智,凭借脑瓜子行走江湖,无往而不利。) `1 M( k- X5 m9 O
' E) h- L: e) v- A/ ]
这些主角身上那种叛逆的感觉和天马行空的思维,是传统武侠缺少刻画的,却是年轻读者所渴望拥有的。一种情绪上的共鸣,让李凉小说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S0 a, H: F2 `6 ^1 X3 T
! j8 i) y) C, y8 U8 F* o" e第二,李凉小说的文字风格迎合现代读者,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2 B2 r9 }1 D/ a b! i7 R5 r8 S
) I; T$ \- S, e9 W! a% K0 Z金庸武侠风格厚实,古龙武侠风格空灵,这种感觉首先就来自于文字。所以,虽然是通俗小说,文笔也是比较重要的。! R _+ d$ Y$ G. O- |5 q5 A
李凉的文笔算不上高明,描写也算不上精彩。但是李凉小说有许多年轻化的称谓和桥段,诸如“猪哥”、“活宝”、“拍拖”、“傻不拉几”等词汇频频出现在书中,简直是与众不同的风格,很具有感染力。
4 s' C) e" V/ {, N6 z/ K. Y, }2 u1 }配合这些新鲜词汇,李凉小说中更写了很多超越时代背景的内容,什么选美啊夺宝啊股票啊办报纸啊,都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内容,贴合了观众的阅读需要。
! f1 r x% |1 h2 y# L% t8 a5 x
% [ j7 ^/ E0 p- {) x! g+ L读者很自然会认为李凉的小说没必要细究,也因此李凉小说的阅读感非常畅快,非常轻松。大量读者之所以迷上李凉,是可以理解的。8 |, }4 k8 ^' {! u) ~
这么红的李凉小说为什么凉了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时代的发展,武侠整体没落了。现在几个人看武侠小说啊?
& t; p g( I# i; l% H0 R/ E但李凉之所以凉得那么快,之所以比不上金庸古龙的保值,就是因为李凉小说缺乏深刻的东西。换句话说,“成也谐趣,败也谐趣。”( X- F8 S/ f. _
高级的幽默感可以经久不衰,而迎合市场的谐趣往往随波逐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声觅迹。
* M9 k- Q% y' _, T q6 s1 a有网友评价说:“李凉的小说就是快餐文,看过了就忘了,没有什么回味的余地。”在李凉活跃的年代,很快就有黄易小说的崛起,相比传统武侠更宏大的背景与故事,将李凉的“小打小闹”彻底打翻在地,更带动了网络小说的萌芽与发展。
1 `) c2 j1 C# d+ |4 [/ p7 w. Y
7 w% C) |4 [1 o& E; S% t同样是幽默诙谐的快餐小说,为什么不看符合现下的网络小说,而去看带有老古董色彩的李凉小说呢?诸如“猪哥”、“拍拖”这些词,当年很流行,现在还有几个内地人在用呢?, N$ l: s# x; Y% C
所以,同样属于通俗文学的武侠小说,李凉就像是一颗流星,一度爆红,很快消沉。这短暂的辉煌,大概只能在一些老武侠迷心中留下一点感慨吧。 j' h% f# g6 [# S1 o. D
在网文时代,还会有人喜欢武侠小说吗?大家觉得哪些武侠小说比较好看呢?欢迎留言哦。
" n) N0 ^" ^# L9 x. }, S" m; I6 z5 Q( C5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