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进士
- 打卡总天数:151
- 打卡月天数:10
- 打卡总奖励:1979
- 最近打卡:2025-11-26 10:12:39
版主
- 积分
- 10493
|
2025年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依法惩治家庭暴力犯罪,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国妇联副主席葛晓燕介绍,2021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家暴犯罪嫌疑人2800余人,起诉3400余人。
+ n ]2 D' g7 Q" m @6 M( r8 o; `9 L' {' e$ {* x
; t* j! k# y. b
界面新闻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最高检依法严惩涉家暴犯罪,家暴犯罪案件的批捕率高于刑事案件批捕率近10个百分点。对犯罪情节恶劣的被告人依法起诉并建议从重处罚,近五年来,有500余名家暴犯罪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 b# x( \9 {8 o5 q: v
" b2 i5 c* h7 }$ G, m1 u“过去公众对传统的家庭暴力的理解,多集中于身体暴力层面,但司法实践表明,家庭暴力不仅是身体暴力,还包括精神虐待、经济控制、长期冷暴力、遗弃、不履行抚养义务等多种形式。” 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说。
, I9 Q* q/ X7 |* |: C W/ l0 f& I- n. T) s: f/ d& T
侯亚辉介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规定,家暴行为既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如拳打脚踢、使用凶器攻击等,也涵盖精神层面的长期折磨,如持续谩骂、恐吓、侮辱等,甚至包括通过控制财物、限制通讯等方式实施的隐性控制行为。$ v3 g8 Q% ^8 Q3 U% p* _
. e& K& [4 }1 l V( V3 @
今天发布的一批典型案例中,马某某虐待案将具备共同生活基础的稳定婚前同居关系和精神虐待行为纳入虐待罪刑事评价范畴,推动刑法与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有效衔接,进一步消除反家暴“灰色地带”。
, F0 y+ c; z) ^" P/ F! v$ h& j5 @0 C4 a$ N9 s; H* n
2021年12月,马某某(男)与女友苗某(殁年25岁)确立恋爱关系。自2022年1月至12月间,二人租房共同生活,并与对方家长见面、参加对方家庭聚会,有结婚意愿。马某某经常以没有安全感为由制造苗某亏欠感,以出轨、分手相威胁,要求苗某不要出差、删除其他异性微信、及时向其报备等,限制苗某个人发展和人际交往,对苗某进行情感操纵、孤立和控制。且长时间、持续性对苗某进行辱骂、无端指责、肆意污蔑。
7 o& ^5 i, y/ [' a$ l; V+ N M, [2 g4 ?5 q2 G: v' d5 j
2022年4月,马某某因担心分手,不准苗某出国进修,并长时间辱骂、贬损苗某,苗某吞食安眠药物自杀,后被送医救治。同年8月,苗某发现马某某出轨后,再次吞食镇静类催眠药物自杀,被送医救治。同年12月10日晚,马某某与朋友在酒吧喝酒时,因对苗某与同学在外聚会不满,通过微信长时间辱骂、贬损、指责苗某,致使苗某精神崩溃,于12月11日凌晨吞食药物自杀,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E) x4 @: s5 n5 H0 d1 Q
' G: I6 L8 w3 Q; Q" X: P4 n9 `
经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立案侦查并提请批准逮捕,2025年1月10日,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检察院以虐待罪依法对马某某批准逮捕,同年2月24日依法提起公诉。同年5月9日,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以虐待罪判处马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两个月。' J9 V2 P8 f8 [+ E& Y
' ]' i# L# M9 o# h) L. w公安机关立案后,承办检察官多次与侦查人员共同会商案件,并提出取证意见。进一步调取二人的外卖记录、网购记录、家居布局等证据,证实二人共同生活情况;调取二人微信聊天记录、手机存储照片、证人证言等,证实马某某长期、持续对苗某实施精神虐待;调取苗某因不堪忍受马某某的精神摧残、折磨,多次自杀抢救的诊疗记录以及苗某与马某某相识前后性格变化等证据,有力证明了马某某的虐待行为与苗某自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H9 c+ a+ E, h4 z# B
1 f( B7 ~5 v) V5 x; t: N# l$ G% x检察机关审查认定,马某某、苗某二人虽未正式登记结婚,但确立恋爱关系后一年的时间里共同生活,有共同组建家庭的意愿,在经济上互相扶持、精神上相互依赖,处于较稳定的婚前共同生活状态,形成事实上的家庭成员关系。6 D$ Q, k. p: A) W/ y& G5 u, J# I; Z
" C+ d3 m4 P- {& l* z+ J, ^结合二人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确认马某某限制苗某社交、监控其行踪与通讯,侮辱苗某人格、贬损苗某价值,对苗某实施情感操纵,应认定为虐待行为。且该精神虐待行为具有长期性、反复性、残忍性,最终致苗某精神崩溃,服药自杀身亡,已达到情节恶劣程度。马某某对苗某长时间、持续性的情感操纵、情绪发泄等精神虐待行为与苗某自杀身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已构成虐待罪。/ X9 r: M# M5 R) S! v+ F3 y$ L7 w/ j* j
# {) G- \; F$ p) W' B. [案件办理过程中,马某某辩解自己并无虐待行为,苗某的死亡与自己没有因果关系,辩护律师亦作无罪辩护。检察官结合案件事实证据多次向被告人释法说理,被告人最终准确认知法律规定并反思自身行为,当庭认罪认罚,认罪服法。/ r& {7 u9 m. |( Q
" Y% ^, x# }; h$ T( z- B“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将精神虐待、经济控制等隐性暴力纳入惩治范围,将行为人通过长期辱骂、贬损、情感操纵等方式对被害人实施精神摧残,最终导致被害人自杀等行为认定为虐待罪,表明检察机关对家暴犯罪的认定已覆盖到虽然行为更为隐蔽、但具有同等社会危害性的无形暴力。” 侯亚辉说。 q: ]: x4 y, d
+ s, o1 F, Q- D! J,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