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回复: 0

[五花八门] 关于手足口病的8个常见误区,一次说清!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5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618
  • 最近打卡:2025-11-07 09:45:06

450

主题

0

回帖

3405

积分

版主

积分
3405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典型特征为口腔、手、脚出现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伴随低热,通常一周内可自愈。但需警惕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若出现持续高热、惊跳、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 {$ Q' \( P) A/ s, d4 q+ L7 @: Y2 w3 s: t
) u8 h; o9 o: L' p# A) D$ z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及受污染的物品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手足口病防控核心在于“防大于治”,通过勤洗手、通风、消毒、接种EV-A71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及重症风险。尽管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公众对其认知仍存在不少误区,接下来将逐一澄清。3 H3 q% e1 {5 R
6 E: K$ T& h; g" S. V3 f# z: E
  误区一: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就会“终身免疫”
$ D+ l" P/ O8 d- l- c# k; h8 [1 n* [0 R: t" ^7 H& {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且不同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这意味着孩子即便感染过其中一种病毒并痊愈,仍有可能在几个月后感染其他型别,“二刷”手足口病。- |% x( J1 r7 O4 @2 \" p- ?

" V4 O6 G  t% A. t$ {7 W  b$ x  关键提示:手足口病不是“一得永逸”,无论孩子是否得过,每到疾病流行季,都要做好勤洗手、常通风等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 G6 B2 ^( C4 ^% s2 g
3 c( m1 b5 u. R: F# o* O1 u  误区二:只有5岁以下婴幼儿才会“中招”手足口病,大人无需担心
/ ]! f  U6 X* R* W# [, R: K
6 T3 G, X. F9 R+ U# o( {  手足口病并非5岁以下婴幼儿的“专属疾病”,5岁以上儿童、青少年甚至成人都可能感染。近年来,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人数还呈现增多趋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但仍具有传染性,会成为“沉默传染源”,悄悄传播病毒。( u$ w; _' G! H5 m2 v
2 _8 E% M) ?( i  `
  关键提示:手足口病可以感染全年龄段人群,不仅要关注低龄儿童防护,学龄儿童及成人也需做好卫生防护,避免成为病毒传播者。
; u' z8 v& m  |# t+ |, R' b
, G) }- P# W7 |" p$ v  误区三:满手满脚疱疹=病情重 疹子越多越危险% C6 L( y  a; o: f7 m

: N/ R+ e  W: ?. w* ~% u  手足口病的皮疹多少与病情轻重无直接关系,实际上,重症病例在早期往往疱疹数量并不多,反而出现持续高热并且精神差等症状,这些才是重症信号。, M% V6 ~4 n3 Y
" f' `# P6 O: ^) V: b
  关键提示:判断孩子是否为手足口病重症,核心是观察其精神状态和体温情况,而不是单纯计数疱疹的数量。若孩子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需立即就医。
0 c, q: N' x/ K! ~2 C) x9 ?" d( L1 O+ k# u6 D9 h0 U
  误区四:酒精擦拭玩具等物品就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8 e; s% v! B4 l6 Q% Y3 N  a0 {- e5 a7 J) y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对酒精具有天然耐受性,75%酒精无法杀灭该病毒,因此用酒精类产品防护无效。真正能有效灭活肠道病毒的方式包括:使用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56℃加热30分钟,或紫外线照射。
; m7 _5 s$ P; @8 [, W& [+ l9 h  `) f( o" b2 n1 a, N6 S3 t$ }+ D% ^+ |
  关键提示:预防手足口病,需选择对肠道病毒有效的消毒方式,使用酒精预防手足口病是无效的。
7 h3 I' h8 s, U4 `; `3 i$ ~/ l6 b- z* u" O4 V* g# S! v0 }( e
  误区五:打过EV-A71疫苗就高枕无忧,即便到了手足口病流行季也无需再做任何预防措施% W6 ]6 n& M0 r) [. t+ D5 K
' Y. K4 R2 {5 r" Q/ l, i
  孩子接种过EV-A71疫苗后,即便到了手足口病流行季,也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因为该疫苗主要针对易致重症的EV-A71血清型。) f  z% z2 z4 Y& W

2 _# P4 m; `) w& e' {! L3 E8 j6 R  关键提示:接种EV-A71疫苗是重要防护手段,但不代表“一劳永逸”。流行季仍需坚持勤洗手、常通风、定期消毒等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其他型别病毒。
4 V4 o& Y5 G2 r7 x/ J6 c/ o0 B5 D5 R/ z. o+ v
  误区六:服用抗生素、抗病毒口服液可以好得快
. j% X5 o1 q. ~8 ^7 ]$ m" u% U, w% d7 z
  手足口病为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疗手足口病,还会增加细菌耐药和药物皮疹等风险。
4 w+ b( }% l2 f' [0 k3 P( }, c) H4 F+ C: k
  关键提示:孩子患手足口病后,无需盲目使用抗生素或所谓“抗病毒”药物,重点做好退热、口腔护理等对症支持,若出现重症信号需及时就医。4 r' l- G2 y! |

% Q$ ^& Q- T% U. A  误区七: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亲吻孩子不会传染手足口病: a( J" A; e& s1 x# `+ k6 |

( _2 f0 U' _6 Q7 e6 E  成人感染肠道病毒后,隐性感染率较高,唾液可能携带病毒,通过嘴对嘴亲吻孩子,或与孩子共用餐具等行为,都可能将病毒“传递”给孩子,引发感染。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亲吻孩子是表达爱意,不会导致孩子感染手足口病是错误认知!0 T" n* \2 S. O$ g# X2 l& t- _& o5 g
1 t! ^2 B5 I2 f& I- @3 _0 I
  关键提示:即便成人无症状,也应避免嘴对嘴亲吻孩子,日常接触时注意洗手,不与孩子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减少病毒传播风险。5 D& W) p3 k1 V+ D$ F0 N

8 U3 A% k' |7 z" B  误区八:感染手足口病住院 接受专业治疗更安心
5 L5 D2 I) F- K) g) `( _% t) w/ n$ ]3 x: I1 U# y0 O% U. }2 p
  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住院,不仅会增加交叉感染其他病菌的机会,还可能占用本应留给重症患儿的医疗资源。这类患儿只需居家隔离2周,期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即可。只有出现持续高热、惊跳、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时,才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j8 u& `; m( A4 m

5 Z$ l* k# q; g$ v. O! \  关键提示:轻症手足口病患儿无需盲目住院,科学的家庭照护更利于孩子恢复,同时将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重症患儿。
/ W/ }3 w. E! Z5 p5 O! n' h
+ f. L% j6 U- y. f! c3 P! D  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避开这些常见认知误区,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传播。当前手足口病秋冬季流行期已至,希望每一位小朋友和大朋友都能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7 {& o+ n7 ?- t4 P! K; U4 I3 \/ W  w
8 c- b5 ^* |- n6 H- u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