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很多人一听到“糖尿病”就很恐惧,因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旦患上糖尿病终身不能治愈。其实,说到底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和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
0 \7 z) ~7 {& l
% _2 @9 `( v# G) s- Z
k8 Y3 h! s, l9 B主食吃得太精细
0 D. |1 l/ A0 A4 v3 p
米饭、馒头、面条……是很多人的日常主食。不过,如果日常饮食都是这种“精制碳水”(高GI,高升糖指数食物),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精白米面等精制食物会造成血糖急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分泌和消解的效率,长此以往会导致糖代谢系统紊乱,诱发糖尿病。
' w' }, Q: m2 N9 P; R
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多选全谷物和低升糖指数(低GI)主食,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1/3 以上。
0 p3 f `$ j3 F9 y# \2 X0 V& Q7 d2 L8 j
同时还应该避免吃太饱。由于很多人日常饮食过饱的习惯,别说控制在“七分饱”,很多时候直接吃到“十二分饱”,这种长期过饱的饮食习惯必然会导致肥胖、血糖血脂升高。
+ q e$ M/ ]1 p, x' ]' {2 ?, T
& B( I+ V) {" V2 W! w3 R《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进餐规律,定时定量,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可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
* d+ V. F7 D% j; h
7 a$ `6 H% f% Z/ D2 y' B; l; e) s" R( J$ @
吃晚饭时间太晚
* W Z. f: A& D" o
你几点吃晚饭?有研究发现,早上8点之前吃第一顿饭、晚上7点之前吃最后一餐,更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晚餐较晚才吃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0 R, c* c. F% q) D实验发现:晚餐吃得太晚会导致胰岛素降低6.7%,葡萄糖升高8.3%。简单来说,就是晚餐时间越晚,血糖水平越高。对大多数人来说,早点吃晚饭,让自己在睡前4小时内不吃东西,是避免糖尿病的明智选择。
/ Y4 E# b' J' @9 W) f
( p8 C+ n: P7 ~/ V v3 W( o# ^- V! z* R2 M) p4 y( O8 Z
日常吃红肉太多
( t- V( ?- a# E2 V猪肉、羊肉、牛肉,你更喜欢吃哪个?如今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日常红肉(猪肉、羊肉、牛肉)吃得太多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 ~, _9 Z2 t' R$ H2 B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曾有一项研究发现:每周摄入2份红肉的人群相比少吃红肉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且这一风险会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 j$ ^- d* Q" W: X; G Q* ~
这项研究纳入了超21万名参与者,持续长达36年时间。在此期间,有超过2.2万名参与者患上了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摄入红肉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存在明显关联,相比摄入最少红肉的参与者而言,摄入最多红肉的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高出62%。
2 ^% W2 p5 r5 t" D( I2 A* H4 j
g( H7 \& G/ I( w4 d1 S6 Z2 ~
+ }- o3 y: k2 ~6 S4 `! N8 D; P3 a+ p
经常爱喝甜饮料
4 {2 _" G8 v0 M5 U真的有人会把饮料当水喝吗?真的有,还不少!很多人觉得喝白开水没味道,习惯把饮料当水喝。但你要知道一瓶500毫升的饮料约含糖50克,只要一瓶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每日游离糖的摄入标准。
& w( d) K( Q2 n8 m: l2025年1月,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糖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或增加糖尿病风险。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41%;每天喝≥2杯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1%(1杯饮料为240毫升)。
3 \4 |' Y$ C1 I! ?; }8 ~2 ]: r; v4 N5 T& v! z( A
研究共纳入超过19万名参与者,在平均15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9940人被确诊为新发2型糖尿病。更重要的是,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甜饮料造成的伤害。
- U2 y- E M" Q2 }! p8 h9 V0 p$ l$ k. v. a
, r' }8 Y+ ]$ z# j& l H% F日常爱抽烟、喝酒
x f3 H( `7 w3 h7 f* w' f' N吸烟、喝酒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年轻时都是烟酒不离手。
& x; H, _3 {; } {2 U
" m9 t! E; y B' `3 C4 f) Y
有些啤酒的血糖指数非常高,比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糖还高。这是因为啤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麦芽糖构成,其血糖生成指数与葡萄糖相当。啤酒作为一种无需咀嚼的液体食物,其消化吸收率极高,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 Z- r, \5 v |5 Y# M0 Z
' e9 ?% M. x2 E- X4 [. j是不是白酒、红酒会好点?其实不然,酒精到我们体内后最终转化为能量,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体内。
" d1 Y% H0 q$ _1 y; {' y* T d( K
9 {4 y5 i0 H0 D9 |- g, K* x7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也明确指出:不推荐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饮酒。同时,该指南还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及使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及电子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暴露。
$ t* K5 u8 o: `1 @4 q
& Z3 A9 v" @, {9 Q. O# K2 W
; E- B I: c+ z6 x1 q经常开灯睡觉
8 G# e0 G8 H; Z2 u8 e4 c
生活中,有些人习惯睡觉时留盏小夜灯,不然总感觉缺少一点安全感。有研究发现,开灯睡觉的人,第二天早晨胰岛素抵抗也会加剧,导致血糖失控,长期如此可能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 O: `0 J7 A( R' }; R4 b有科学研究人员对43722名女性进行了5年多的随访发现,习惯睡觉时开灯或开电视的人更容易长胖。相比睡觉时屋内没光源的人,这些女性体重增加5千克以上的风险要高17%,而发生突发性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更是增加了22%和33%。
; J v! H3 S1 A0 p# s9 J" @8 \1 L
经常性睡眠不足
1 V$ E6 [" i5 p" z+ ]糖尿病的发生不仅和不健康的饮食有关,还与睡眠直接相关。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睡眠时间短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例如导致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受损等。
( z, M# Q L/ o, a
而且健康的饮食不能抵消因睡眠问题增加的糖尿病风险。换句话说:有些人吃得再健康,睡眠不好也容易导致糖尿病。基于现有研究证实,每天睡眠时间至少保证7小时。
8 W% H* i& h9 \) y V/ W2 U* s0 D0 [% A4 V3 ~' s8 ~- } L9 G1 n% A
需要注意的是,要减少糖尿病风险,人不仅要睡够,还要早睡。相较于“早睡早起”型的人,“晚睡晚起”型的人患糖尿病风险增加72%。因此经常熬夜、晚睡的人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
$ u6 p+ |) ?$ N# C0 ]% C$ ~$ r) t+ A' e J5 h
, a D* `, ] M4 i
长时间久坐不动
' h+ u, L* K3 R% Q+ T3 ^5 Z; |! l$ l3 E, D6 L如今很多人一坐就是一天,这是不少上班族的真实写照。与每天久坐时间不超2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26.7%。
4 d C& {' v. o" E( s8 L研究还发现,在久坐>6小时的参与者中,每天用剧烈活动代替久坐1小时,可更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抑郁、慢性肝病、憩室疾病、睡眠障碍等5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降幅达11%-13%。
" v" H) Q) ?. M$ Z( k- O# d
d2 K2 o' X- |7 }. ]$ S, C
4 k* B, K2 N, ]4 t) P长期缺乏运动
9 M) u. a' M/ b5 ~( X! e+ g A6 ^* Y其实很多疾病都和“懒”有关,懒得运动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进而引发糖尿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建议每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搭配进行。
: e0 U/ e. W! C% f# ?! e6 A' J
& |8 }& G3 l6 {3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