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串门礼仪春节走亲戚礼仪 . E$ U5 p5 \ [! y8 U" ~ ( _# p* w q) P O" R( S 春节拜年礼仪" r# m! M# g8 w5 K* }# j
- A$ e1 @" P# L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S" ^* a# Z4 s/ q3 X. m
; m, P% z$ e$ Q7 T: }( x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8 N9 r N5 Z' Z1 L: B
( M [" J- Q) F: _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b) @& h9 u& e
- m# q# g w6 C/ s' ? 3、登门拜年时间别太早,礼尚往来已经不是越早越好,保证别人的休息,找好适当拜访时间非常重要。 8 O; u! X0 ?$ C/ c2 b0 Q# ]" d; v% Q/ E, Q3 R
4、家里拜年时,忌说不吉利的话,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过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离婚啊、谁谁有病了等等。 1 G j; ?( F" [; }5 _' R S6 n* |# i # D5 f: s5 n0 W+ s; Y4 e6 e 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吉利话要说得适宜。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信口开河,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举止、姿态要文明。9 A" }/ i& T" W& t
0 r* D; c' b5 I$ r: p f+ d
常见的春节拜年方法:/ o( Y6 `0 l; }5 l
! A5 x* Z+ O8 y$ j) W. G9 A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3 J" T% r1 |6 l2 h
% ~# y# [0 N: f( v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s8 w- O8 `) K/ y( T
, ?0 U# F' J2 y# S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 a5 c( G' {' j9 s7 b' ~ % E: ]) r( D) u$ g+ D" {7 T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 }: |) S ^* r+ f, [9 z( G. p* a$ O. w& k5 ^5 h+ u/ a4 S& F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3 P% Z7 M8 ^8 ? p' G4 b
) C0 k' e6 n5 ^' [' K# N) K
春节拜年基本礼仪: + V9 p8 r* t- {3 u ' {0 g! G5 j, q' d0 V: g' d 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要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下午应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向长辈拜年,最好安排在节日内以示敬重。 4 D' e( q) P! Y( U1 W+ @" u3 \ , o7 u: N1 J1 a" F8 k' J7 n' g 春节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干干净净过节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到别人家拜年,尤其到亲戚家拜年,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 w( ~5 y' n q5 o* J) w* o9 b% \% z1 r% F2 `# f
“吉利话”要说得适宜: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7 T' {" r! Q) Q7 w/ i) h7 v4 R/ k" @) l6 G9 Q; S7 L# {0 g8 _
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 T7 @. q- X1 k! W 9 b2 |, h' I T p+ y' [ 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掌握适度。不宜大声喧闹,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妨碍别人休息。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临分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2 O8 E% R/ B- s/ y3 x. S * _, v( v1 A0 p/ o) m 小宝宝拜年也是有讲究的: 5 ?* F7 x- `2 w7 F 1 }% I) R0 s. P" t4 P* @; i 新春将至,小宝宝们也要跟着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去啦!不过,在把孩子打扮一新之余,您是否已经告诉年幼的孩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受人欢迎的“拜年小使者”呢?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胡育提醒家长,出门前,您别忘了给孩子先上一堂礼仪课。 $ _; c- J: I* V. M9 O3 ]+ } c9 [* c/ e1 G0 o# ~. S 别只教孩子讨红包) {. k& N1 B: @2 J6 q: K Y" w
; j ]0 [' b+ Y& u. }, ^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胡育在从事幼儿教育研究时发现,或许出于好玩的心态,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喜欢教孩子学说这样的“祝福”。殊不知,这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过年就是“讨压岁钱”或是吃喝玩乐,而忽略了节日的真正含义。她建议父母,抽时间跟孩子讲讲“年”的由来,有哪些习俗传统,告诉孩子过年意味着家庭团圆,也寄托着对来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过年,孩子们才会对传统节日多一些敬意- U8 _* }! A, v! S; i
8 Z/ m: B# B" Q3 Y
学会分享莫攀比) R+ m, N9 a+ R7 \8 ]2 r6 j7 r
$ j7 s' ^$ d% A6 T. z. l7 S! l8 t 亲友聚会,孩子们会接触到不少同龄伙伴。互相攀比谁的压岁钱多,谁的新玩具高级,甚至为此争争吵吵。这些镜头,可不应该成为新春即景。家长不妨准备一些诸如橡皮泥之类的玩具,供几个孩子共同完成,学会合作,或是鼓励孩子们交换玩具,分享快乐。对幼儿来说,身体素质发育尤为重要。因此,您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互相约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谁能先学会游泳,学会打球,或是添了别的什么体育技能。这样的比较,可比争一样玩具有意义的多。0 h! B4 ~. p# Q! o# T6 o1 L- C$ M
. Y, a9 r' ?8 D3 t 餐桌礼仪要注意 ) K* ]! j) v+ I1 @* W' g5 b8 _ & ^; p8 g; N1 X. c 新春佳节,聚餐频繁。家长们可得注意了,别认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宠爱,成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参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样要注意餐桌礼仪。您得提醒孩子,别只顾着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别忘了给长辈们夹夹菜;敬酒时,也可以举起饮料杯,送上祝福;想离席去旁边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许,并和同桌的长辈们打个招呼。别忽视了这些细节小事,它们将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_% a) l: Y# Q- h,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