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我国药酒文化底蕴浓厚,至今仍有不少人喜欢喝药酒保健。
4 ^ B, L1 H3 c* T6 u7 O0 j- n8 V( [' S7 N* K
但专家提醒,自制药酒有风险,如果药材选择或使用不当,容易给肝脏造成严重危害。
7 F" x: ]) T3 p6 q, h, U, Z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熊斌主任提醒,如果长期有药酒饮用史,特别是中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要警惕肝病风险,必要时可以就医检查。
" d2 m! j' F; E) T/ Y1 f) M7 B3 `% y
01
! e% u. O# @' h( F
大爷轻信“土方”泡药酒,中毒造成肝损伤
: c8 t4 X+ H* Y4 n% D- v" i老张今年58岁,平常下班后就喜欢喝两口小酒,但他喝的可不是普通的酒,而是自己泡的药酒,他觉得药酒有疗养身体的作用。
/ S, \6 C4 v+ {6 ?( ^特别是之前听说“土三七”活血化瘀、消除疲劳的药效后,就托朋友买回来一些开始倒腾三七泡酒,恨不得天天都来上几杯。就这么持续喝了一年后,他开始感觉身体没什么力气,食欲也变差了许多,眼睛也越来越黄,还时不时的说胃疼胃胀不舒服。
# w. R8 D) [; F! z; W' x# u
直到去了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急性肝损伤导致的,而且病情已经进入比较危急的阶段,需要赶紧入院治疗。
9 ^5 p) r2 a: g9 l) K0 p
事后医生了解了他的生活习惯,才点出病因和他之前长期喝土方药酒有关。
8 T6 Q6 \: V' ~: k) o- s; s5 [- a+ P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熊斌主任解释,肝脏是人体代谢药物毒性的主要场所,而长期喝土药材泡酒,容易导致相关药物不断蓄积肝脏,特别是有些药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胡乱补充容易对肝脏造成直接损害。
- ?8 K' O+ F }$ _! z8 K1 K
* E3 a2 _& Q+ l3 M# o幸好手术顺利,大爷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调养,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之前的腹胀、食欲差问题也逐渐减少,整个人的精气神也好了许多。经此一事,他表示再也不敢买“土方药材”泡酒喝了。
3 H5 L. ]9 \5 E- {2 S* _
* `+ Q! u, W9 |
02
0 v6 C3 P& w7 ?/ j这83种中草药会引起肝损伤,别再瞎补了
0 K2 H; _2 |/ F3 q/ a% \) Z《中国药典》2025年版中,总结了83种中草药可能含有肝毒性,其中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何首乌、大黄、补骨脂、雷公藤等药材也在其列。
5 E0 k) a; ^3 \* V& ~9 ~0 t9 x, |# B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科的南月敏教授还指出,除了药物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外,因为人们对药材处理不规范或者联合其他禁忌药物一起使用,也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方面。
' p+ [# x; m( J2 }& t% C8 s2 D6 Z4 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组长茅益民还曾在《胃肠病学》国际权威期刊中发表过相关研究成果,表示我国药物肝损伤比例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主要的药物来源就是各种中草药和保健品。
2 F7 V# n" X0 A# R% `5 v
而且很多人习惯性认为保健品和中药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在临床问诊中,甚至很少人会主动告知保健品和中药的应用史。
9 {; ^! g9 J1 x9 V( I1 E$ v, [8 x4 z' E1 b% ^3 u7 R% c
那么日常应该怎么避免或减轻药物性肝损伤?茅益民教授总结3句话要牢记:
# y8 D; P4 m! b1 U; k" ^7 h. S
1、属性模糊,可吃可不吃的药别吃
1 r5 _9 e5 s( ]- k+ Q特别是保健品,很多患者误把保健品当预防或治疗用药,导致了不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这种可吃可不吃的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 \ l! R; V l i' t! b# g
2、总是疲惫、食欲差谨防肝脏问题
7 j: ?2 K5 G u早期肝功能异常不会出现特殊表现,但患者会经常感到疲惫、食欲差,皮肤巩膜发黄等表现,出现类似症状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 n4 O* c% c+ b3 e1 H" V- G
3、吃药不能就酒
' t# H, a* p3 _. W1 \. i6 p2 F' m无论是什么药,服药过程中都不适合喝酒,两者都会产生一定的肝损伤,属于双重伤害,最好别做。
3 D" } A; R5 B4 {
( Q6 V# I" T6 U% I3 a03
; ?$ X4 W! B2 }8 t中药使用常见的五个认知误区,早知道早受益
F* M3 y3 p( c9 |, f, j
我国中医药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药典,但很多人在用药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一定误区,对此药理学博士、主任药师、资深临床药师杨莉萍总结了其中常见的五个误区,告诫一定要学会避开。
* s7 A) g' Z; V( U1、古方经典“绝对”靠谱
6 k4 `8 e4 Z. i1 g很多人惯性认为古方经典就是最好的,但实际上传承千年的经典古方,在不同时代应用过程中都有进行改良,甚至很多千古名医在沿用的时候也在不断创新和补充,没有唯一经典,才是中药的真正生命力所在。
5 R7 V" \# U- D1 f
比如宋朝传承下来的苏合香丸经现代医学改良后,剔除其中汞和朱砂等有害成分,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也让药方使用更安全。
9 _9 m* k, }& }- f* d' l# e3 t2、今不如古
" f/ P: X. a- a( M1 T: [
有人认为现在的药都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不同古时取材自然,古方熬制来的健康,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正是因为科技的应用,才能更好的把控药性统一,也方便医生对用药剂量的把控,避免手工操作药效误差。
$ R i7 o. z( J$ E- O
3、中药更养生
5 B/ @- x9 Z6 v
中药也是药,用错了剂量或者使用错误,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任何药都讲求对症,虽然中药也要养生功能,但中药也有对症的机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一样的效果。
4 G! B4 Z/ F! t' v9 n5 i4、中药吃的越多越好
4 p& Q8 q: ^6 `: V; b" O吃药并不是谁吃得多就好的快的,任何药不是加大剂量吃,就能更健康,相反用药不当反而可能打破身体调节机制,甚至引起药物性中毒等副作用,中药也一样,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遵医嘱,不宜急于求成。
2 K$ a; H& a6 H8 w& z
5、中药越贵越好
! r" e# Z+ d; v) _/ n
影视剧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千金难求的药材,似乎越贵越稀缺的药物,疗效才是最好的,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任何药物使用得当都可以发挥治疗作用,不用过于追求昂贵的药材,药性没有高低之分,适合自己的病情才是最好的。
- E2 b3 n8 f2 ?0 `$ [& Y
3 O! c2 S7 [2 o. _所以吃中药,对症摄入,根据实际身体情况,按需服用才是最好的选药之道。
( M. ~9 g$ t+ e( c&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