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我小时,扁豆是饭桌上常见的蔬菜。 $ L9 ~" |# \1 h/ c) o
4 T6 w6 c1 \$ c2 u; U: S1 K# w! x- ~! @- K
记得每年春天,母亲总在小菜园里种上几棵扁豆。短短一夏,扁豆青嫩的藤茎,细长的藤头,不停地缠绕着篱笆往上攀。秋风乍起,淡紫色的扁豆花,开得欢天喜地。一簇簇,一串串,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小蛱蝶,藤蔓攀援到哪里,这些紫色的小蛱蝶就飞聚到哪里。
$ q* ?6 {' o5 H' \
% b9 E/ M9 T- Y' A “一场秋雨一场寒”去夏入秋,美丽的扁豆花在秋风里怡然自得,结出弯月般的豆荚。豆荚淡紫色,也很秀气。三、五颗甚至更多的豆荚,长在同一根紫色的茎上,远远看上去,像弯弯的娥眉,又似银钩的弦月,让人见着就喜欢。母亲将扁豆叫“眉豆”,就像唤自家的孩子,极是亲切。
+ U( T Z3 M& J l% e! i
: k7 A- d2 K- M# v# Q6 i 白露过后,秋意越来越浓,当丝瓜架、豇豆棚都被拆去之后,篱笆上的扁豆仍然不知疲倦地花开花落:前面的花谢了,结了豆荚,后面的花又开了起来,一直到深秋,花开个没完没了,荚也结个没完没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郑板桥流落他乡所作的这副对联,把农家风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艳丽的花色,饱满的豆角,蓬篷勃勃的扁豆,既是农家生活的点缀,又是农家餐桌上的美味。
) u9 f h# y: L
6 E0 T$ ^' ?( ~9 ^; y; z& x- o; p& n 当年农村生活清苦,农家饭桌上夏秋多茄子、扁豆,冬春多冬瓜、番芋。聪明的母亲,能用扁豆做出多种花样:或清焖扁豆,或油煎扁豆,或扁豆炒鸡蛋,或扁豆炒辣椒…有时为换口味,母亲把扁豆洗净后切丝,在沸水中焯熟,除去豆腥味,尔后捞出扁豆丝投入冷水中稍稍浸泡,再加入盐蒜葱姜,还洒点味精,滴上几滴油花,青扁豆碧绿如玉,红扁豆色似玛瑙,清清爽爽,口感脆嫩。扁豆烧芋艿,香而不腻。既当饭,又作菜。扁豆盛果之时,母亲摘来成篮的扁豆,活水冲洗,沥干水分。加盐搓揉,放入椒丝、姜片等一起拌匀,装坛腌成咸菜。等到冬季和来年的春上缺菜时节,伴随着一家人度过“年好过,春难捱”的岁月。
6 y! w! m) A" m0 Y
. n e% z( r- w. z 我最喜爱的是母亲的肉丁扁豆饭。母亲选用荚薄豆嫩的青扁豆,撕去两侧青筋,洗净后放入油锅(新榨的菜籽油,纯香)放些肉丁,爆炒至扁豆八分熟,再加入浸泡过的大米,大火猛烧。待有米香、肉香、扁豆香、菜油香混杂的香味弥漫开来,这扁豆饭就算煮熟了。不过,母亲总会再加一把柴草,等稍有点焦味才熄火,为的就是锅底那层香喷喷、脆嘣嘣的锅巴。其时,我总是沉不住气,在锅灶旁转来转去,一副迫不及待的馋相。 扁豆饭起锅,若加两筷猪油那更是奢侈。锅底那块锅巴先被我们兄弟两人平分。我顾不得烫嘴,狼吞虎咽地直往嘴里塞。那香中带着鲜,鲜中带着脆的农家美食,回味悠长。吃罢锅巴,我又急吼吼地揭开锅盖,连铲带压盛满一碗扁豆饭,囫囵吞枣装进肚子里… ; R: t# E8 \3 c6 F0 N
2 I& F2 r$ @, y* p8 Z
当年郑板桥住在大悲庵时,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角,是看破世尘的淡然。而我儿时常吃扁豆,是那时物质条件所限,一个月不见荤是常事。能吃到一次猪肉,吃上一碗米饭,对农家孩子来说是一种渴望。一碗飘香的扁豆饭里,有母爱的温暖,有清贫生活时的苦涩与满足,有我对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
N: _$ F* D" o8 N, |/ K$ X8 x$ f* [! U; y" I$ f
如今,母亲去世已有十余个年头,我再也不能品尝到母亲所做的扁豆饭了。但我依然希望自己能在今夜做一个幸福的梦。梦里,篱笆墙的扁豆花开得热热闹闹,姹紫嫣红的花瓣静静洒落在我身上。白发的母亲坐在小屋的饭桌旁,正微笑地看着我吃那香喷喷的扁豆饭 # O" p K+ B8 k& d
" X4 S* ]; U7 g#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