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R4 f9 t& P, Z3 z0 A4 d【0】前言' {& A1 }+ N- v8 ]" j
0 f. f/ F) w5 X. ?9 u, g
一台电脑的扩展性由什么决定?' T$ l; R* A" a5 s
最主要的还是看主板咯~ |! v4 J, M& E; v9 q
0 j+ u7 G! }% B
; v! {4 N' L8 M. A1 i. k, }
那么决定一块主板能够提供多少扩展能力又是看什么呢? . N. Y( [ T" }: g) K# ^( P, _, m
要看芯片组、看板型、看价格、看厂商设定,总之决定的因素有很多。简单来说,高端芯片组(比如Z690)所能提供的功能(理论上)必然多于低端芯片组(比如H610),但厂商可以根据自由,在不超出芯片组功能上限的情况下提供有限的设定(所以丐版B660和H610区别不大,丐中丐Z690不一定比B660好)。ATX大板因为PCB空间多,所以可以放置更多的PCIe接口,扩展性也就会比M-ATX稍好些。当前市售主板普遍具有颇为强大的扩展能力,实际板载接口存在空置的现象非常显著。 - B1 J# |% }5 d0 y/ H8 V0 ~! Q【1】SATA# \' A s- a' A& h0 o, s. T
零售主板上的板载SATA接口普遍≥4个(有些入门产品可能砍掉一个),中高端主板甚至可以做到8~10个,可供消费者接驳N个SATA固态或机械硬盘。在M.2全面普及的大环境下,实际日常消费者会用到的SATA接口基本也就1~2个,如果还要用到光驱的话再占用1个,所以99%商业或家庭用户主板上都存在数个闲置SATA接口。ITX主板受到空间限制,可能会削减至2个,但因为有数个M.2的存在,所以2个SATA口也是够用的。# Q% p6 z& [6 `2 Z3 N' p
【2】前置USB 2.0/3.0(不要意外浪费); A1 y3 c+ N. o' H1 b0 D% A8 g
随着前置USB 3.0接口的全面普及,主板上集成的前置USB 2.0接口逐渐被冷落,它们往往集成在主板底部中央附近。目前市售H610级别的入门级主板普遍集成1个前置USB 2.0插针,可以扩展2个前置USB 2.0接口,而B660或其他更高级主板普遍集成2个以上的USB 2.0插针,可以扩展超过3个的前置USB 2.0接口。实际如果你算上主板100%标配的前置USB 3.0插针(可以扩展2个USB 3.0),再烂的主板都可以给你扩展出不少于4个前置USB接口,而越高级的主板搭配高级机箱,基本只会用到前置USB 3.0接口,稍显落伍的USB 2.0很可能就“无人问津”。+ m, ~! O m$ F0 h3 I
6 B1 G d. Y, x8 X 实际前置USB 2.0接口还是很吃香的!因为99%的价格在200块钱以下的机箱一定会有1~2个前置USB 2.0接口,你至少会用到主板上的1组前置USB 2.0插针,更多的组数超过99%的概率是用不上了(因为高端用户买高端主板虽然有多个前置2.0插针,但因为搭配高级机箱,它们压根连前置USB 2.0口都没有了)。) }' j, _( p1 |& U/ Q4 D0 T3 X6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