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相爱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过程。”
1 ]& q4 i' ~1 x
1 f0 T8 a3 u* n1 a4 f意大利社会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科·阿尔托尼(Francesco Alberoni)爱情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他曾提出一个描述爱情的理论,把那些虚无的感觉分为三个基础阶段:一见钟情、发现差异和重新结合。
# H+ Q' I) M9 l# X4 v) p4 `/ Y一见钟情常见的感觉是“我们很合适”“咱们天生一对”,甚至不经意的一碰手都感觉到浓烈的亲密和吸引力,彼此之间充满了激情和渴望。彼此之间就像进入一了种共生的关系,双方每一次共同努力都会激发更加肯定这种想法,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 E1 j# ?; O+ W( [8 W! k2 S+ `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中,激情之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上面说的一见钟情与激情之爱Passionate Love),所论出来的都差不多,都是强烈而深刻的爱情体验。
$ Y: \3 ]9 ^6 @5 A在恋爱初期尤其明显,新鲜感和理想化,就是他们的表现之一。 3 m, x. g% f! J7 |, w6 P8 R
只是这种激情维持的时间有限,一般2-3年的时间就会不知不觉弱化当时的光环,即便那个光环是自己戴上去的,当激情之爱褪去之后,就需要用其他形式的爱情来维持关系。 9 e5 h1 f7 R0 y H% N2 o) A
大家都发现了彼此并不是那么完美,自己的理想型与眼前那个人相差天壤之别之后,是会马上跳出吗?
+ ]5 ^. Y' x% y: L' g不一定,人有未完成的情结,在前一个阶段时投入了经力和成本如果中途退出,得不到的那方就像歌词里说的【永远在骚动】。
$ H2 J% b3 U1 M' }在发现差异这个阶段,带来失落是常有的事情,大家都需要面对现实,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并非幻想出来的完美人物。 8 M: w9 j7 k: B+ c P
所以,在这个阶段都需要放弃对理想化伴侣的想象,这是一个关键的调解阶段,渡过了后面就是跨入婚姻,没渡过就很有可能是一拍两散的结局。 8 P. f4 ]: N5 d+ O# D, g
有一个矛盾的地方在于,大部分人把前期的激情和浪漫当成是爱情的模样,到这个阶段大家没时间和精力再维持原有激情的时候,落差感顿然而生,要你从一个共生关系硬生生变成一个独立的人。 4 T4 z6 X# C- i1 e" c+ g u
“ta是不是不爱我了”“ta不懂我”,那个还没准备从共生关系出来的人感觉好像被抛弃了,而另一方又得不到肯定,关系越走越让人窒息。 3 u' |. m: _) m" Z
如果走过了前两个阶段,关系再去【重新结合】,这时候的爱情就不单单的激情或者是个人的愿望,而是双方都经过了解之后愿意给出对方和彼此的一个承诺。 w) j8 g# m9 v& n/ S9 a
恋爱到结婚的阶段就像过山车,从一开始猛地飞到最高点,中途又落到最低,最后慢慢地开,慢慢地走。 + Y4 B; d; I$ c% J# H' m
新鲜感维持不了长久的关系,承诺和行动比很多语言都有用。 4 j2 ^) c) W+ y- a$ h
了解一个人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深入一段关系也是。
0 q' A J; S9 T7 C( f" i
# f( u6 o5 R( F. q7 k# M& L
% b x! N+ ]5 F* r9 h6 T1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