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版主
- 积分
- 21494
|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享受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麻烦的事,比如不小心转错了账。如果不小心转错了账给别人了,还能够追回这笔钱吗?本来从法律角度分析,帮你提供维权策略。
+ \2 b# D7 y, [
/ r' L e0 K' e! E( h o+ T& [& x! ?* p! f: {
01( Y3 N7 L+ h. u# \, }
法律依据
j5 B; E0 i% u. Z今天分享的知识点,在民法学上称为“不当得利”。因为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0 C4 O8 I& x8 B# K3 b* _/ Z. L
8 s2 \, j% R6 `* J% X, F不当得利有四个构成要件:% G, D7 C/ i" m& U% S( N
3 X8 R$ S6 f) v8 |" w一方取得利益
! c* G& b8 Z7 l W& j( ] F ]" ?! T
不当得利的前提是一方取得了他方的财产。这种取得利益的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一方通过侵权行为获得他方的财产,或者一方通过合同关系取得他方的财产等。
! B2 b6 f% \* Z* ~" C2 A7 V2 {+ o- \5 R% }; o3 y% R
没有法律依据
6 i9 j6 |8 Y% A/ T1 O2 m
. x" q5 Q# |/ C2 Q+ H不当得利的关键是一方在取得利益时没有法律依据。这意味着取得利益的行为是不合法的,或者说是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如果一方在取得利益时有法律依据,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属于不当得利。
- W2 D: Y+ `/ E% D% }/ s
) ~4 p9 u# N$ E- {9 A: J1 q他方财产损失5 ~1 y$ B$ t" U5 `8 S4 g
% N3 U5 Y7 F7 L+ c
不当得利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造成他方财产损失。这种财产损失可以是实际的损失,也可以是潜在的损失。例如,一方通过侵权行为导致他方财产的实际损失,或者一方通过违约行为导致他方财产的潜在损失等。
/ a5 \4 g2 Z$ |, s& Y% T5 D8 N' O5 e( T% G1 U
因果关系7 y; ^! k# U4 h' h3 R( {1 |
6 B z4 l2 Y& N' Z不当得利要求取得利益的行为与财产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一方取得利益的行为是导致他方财产损失的原因。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属于不当得利。
( [# ? M5 F2 B/ L/ V/ E; ^
+ L: |* k* g6 B%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应当是可以要回来的,因为你和对方没有任何的交易往来,也就是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任何约定的情况下,对方获得了一笔款项,而你失去了这笔款。
( D F1 u- p: d/ y0 m, b
/ l- \! T9 Q, k5 @& @0 W( B综上,可以依据不当得利要回转错账的这笔款。
1 r% H7 N5 u6 q02+ Q# U% c, N/ Q
维权措施
/ e3 R+ g. i' B0 `2 g+ c+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转错账到别人账户时,你应该这样做:
1 q2 l$ A8 D3 x8 S
, p. V/ W% L2 R+ @" H; k" }, Z1、马上与银行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请求银行核实账户是否存在;
/ x( o: |- s/ ^/ s* p' r2 K& n
8 E( S Q2 m5 t' ~0 n2、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出面介入调查;
2 a$ R+ j! F, ?( n m) J+ ?: x3 R6 }. O! k
3、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进行维权。+ q0 ?* X' q, |
( J* m3 G- X6 ^3 U2 V0 w! x, P
转错账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转账人在法院起诉的时候,可以要求返还不当得利来追回转错账的这笔款。
2 D, K: l4 H' e& f0 z
4 D. @/ k+ c5 \: `" ?) O03
. {6 o k7 M1 v/ r' i2 m1 K法条链接
, R6 m) \! ~3 |0 T0 t* ?; j7 @8 o7 x# ` o5 D3 q& T7 S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
. B- A$ w# U9 Z$ A- x8 D1 G5 T: s$ n3 a/ z% h4 J2 q2 P4 A5 {: S. @+ s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H9 ~% O- W; J5 z' C4 i4 z! b
8 h) n1 o; P( l, @& j
/ D( O% x1 R. M# _% t' H6 z-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