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G! I" h( @# V但也不能否认的是,不管1英寸也好、还是1/1.12英寸也罢,它们的感光能力、画质、宽容度,肯定还是可以“吊打”那些更主流的1/1.56英寸、1/1.7英寸的中小底CMOS。所以堆料有没有用?当然有,只不过是要看与谁对比罢了。! ~$ V- u& O, W6 i
. K9 c0 G0 `$ I1 I! m, u而且新架构、新技术的CMOS因为尺寸反而更小,所以它们的相机模组外观往往更“平”、更低调,看起来当然没有使用1英寸CMOS模组那巨大的凸起唬人了。或许这也是“堆料型”超大底CMOS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依然有望长期在影像旗舰市场流行的原因。$ W9 P* W9 u. C& s+ ^9 Y
1 P' Y. H6 i) X3 n2 u两三年前的老款旗舰CMOS,如今依然能打; f1 x6 ]# e2 {/ n
7 C8 N8 H% ] J; i8 Z5 t. U! G如果说存在底层架构创新的HP25X、IM888,是三星、索尼“留给自家用”、并且可能不会被许多消费者理解的“私货”;1英寸左右的GN6、GN2、IMX989是专用于外售,虽然重点、厚点,但画质也能到旗舰级的“大众情人”。那么尺寸落在1/1.56英寸的一大批“5000万像素旗舰级CMOS”,可能就是如今消费者见得最多,也最不以为然的那个产品级别了。6 P1 t9 C7 k: I* ?& w! u1 }
% m1 `& ~. x* c* R, h
这些1/1.56英寸、5000万的CMOS中,包括但不限于GN5、IMX890、IMX766,甚至还有其实稍大一点、但往往被裁切使用的IMX800。它们与真正旗舰的上面两个级别传感器方案相比,无论是名义上的尺寸、像素感光能力,还是微观层面的架构都至少要差一个级别。 9 F5 p! i, E6 W& T9 X8 v' [) b2 `- b " N# e _ M. F# o! D, F* v而且由于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这些1/1.56英寸、5000万像素的CMOS近年来呈现出快速“下放”的态势。它们以前确实曾经被搭载在一些定位很高的机型上,但现在甚至不少一两千元的产品也都用上了这些CMOS方案,所以更容易让消费者觉得是“过气产品”了。5 T8 d' ~( s, u1 R, @
0 T) l2 U2 W; |3 j! F
不过这类中等尺寸、5000万像素的手机CMOS传感器,从技术、功能层面上来说,其实没有很多朋友想象的那么差。它们的单像素尺寸和感光指标固然不够亮眼,但这些CMOS再怎么差,那也是与2022、2023年最新的新款旗舰CMOS相比才能体现出较大的差距。如果将视线倒退回2020、2021年就会发现,这些“中等尺寸”的5000万像素CMOS,在差不多两三年前还是只有顶级旗舰机型才用得起的配置。" y, k6 c1 R& B: F; v1 m9 n
! F( m( {* O! A: S正因如此,就导致这类CMOS虽然在我们的技术榜单上只能排到第三梯队,但它们毕竟普遍拥有全像素对焦设计、普遍支持堆栈式HDR成像,并且普遍具备高速读出(这意味着很快的连拍速度、有利于多帧合成降噪的效果)设计。 7 G0 R! h9 r8 p \ * ^; o$ |$ P9 @: }9 m甚至稍显讽刺的是,由于这类CMOS的尺寸较小、镜头设计起来比较容易,所以使得它们在手机上往往反而可以有比1英寸超大底CMOS更好的防抖和微距效果,往往对焦也会更快。因此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这些“前旗舰CMOS”尽管现在从技术、配置的角度来说只能排到第三梯队,但应付一般的日常拍照还是一点问题也没用的。 / P5 J% B" {! g9 I5 W3 D1 y, c7 S. R0 g) v' t; o! x
小底+超高像素,坑的就是千元机- F2 Q& y, T% V8 y H! @' g( E4 ^
- }0 X, P2 i. \2 h
老实说,虽然我们三易生活是按照客观上的技术优劣来进行排序分类,但直到前面讲过的三个档位的CMOS为止,它们都还是绝对“堪用”的。甚至如果你不是很专业的用户,可能都未必会感觉出它们之间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差异性。 + X2 ?$ E+ w9 }: x8 u& S2 _ 1 e, k9 v% A; V/ m* g7 j) C1 `但是接下来要讲到的这第四类产品,就多少有点“坑人”了。而它们就是通常只见于千元机,那些尺寸极其紧凑、像素数量还特别唬人的“小底高像素”方案。; T$ K. ?% s; O; V! X# u
/ M. s, c/ n1 @# d! @, a* j这些CMOS,就包括但不限于三星HM2(1.08亿像素、1/1.52英寸)、三星HM6(1.08亿像素、1/1.67英寸)、以及三星HP3(2亿像素、1/1.4英寸)。" n: ^- P& E8 O( d( K( W9 `% p: r, _
' v! L' E m8 k$ ?
与前面讲到的三种CMOS类型相比,这些型号几乎可以说是“完美回避”了所有的加分项。它们既没有采用特殊的基础架构创新(别看HP3的产品名数字更大,但它并不带有HP2里的双传输门黑科技、也不支持双转换增益),本身的面积和单像素尺寸也都很小,而且对焦设计往往也极为普通。 , g4 r$ V: P$ @' v6 B5 x' W j" b5 M6 C
于是这也就意味着,从“天生”的技术参数上来看,很难指望这类CMOS方案在实际的拍照中,能有什么快速、稳定的对焦。它们过小的像素尺寸再加上“平凡”的架构设计,也就意味着糟糕的原生感光能力。 0 Y( I' Z1 e& E3 O 0 E# Y& c1 G8 R, m% a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些CMOS毕竟像素高,那么“多合一”之后如果能配合高性能ISP去做合成降噪处理,最后不也能有理论上不错的画质吗?4 u- y6 j" Q n. R" b( ~
- K; l9 D% B$ }) ]诸如HM6这样的“超迷你高像素”设计,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有些“不怀好意” 4 Y P, t* f* ? y, c1 ]& z 1 {- |% U+ X& p( W! Z, @8 }' d的确如此。可问题就在于,从这类CMOS的市场定位来看,它们从一开始就从没想过要服务于什么很高端的机型,这些底又小、像素又高、基本架构还不太亮眼的CMOS,注定了就是专门给千元机“增加卖点”用的。那么又怎么可能指望用上了这些CMOS的机型,还会配备什么规格很高、ISP算力很强的移动平台呢?6 }) ^4 ~/ e7 U0 e+ P& c+ a6 g8 e6 H
# M0 x0 h e) G/ I) r7 A
结语:当技术和市场分道扬镳,许多消费者就注定会吃亏& F2 K [% f+ u* H; U' ^1 d' E, h
. C h$ r0 f- u7 l+ d, m; \
请注意,虽然我们今天给大家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四个级别的智能手机CMOS方案,并且按照技术先进程度、实际画质优劣对它们进行了排序。但实际上,我们还远没有触及诸如用JN1做主摄、老旧库存1300万像素传感器再利用这类,如今智能手机影像设计的“下限”。' ]# }3 D7 u% y/ j+ D8 ~9 O
, O" ^! b3 z. [9 L: M8 t) A G, I: P而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认为,真到了那个级别的产品所处的细分市场,它们的目标消费群体其实也真未必会在乎配置、在乎手机的拍照能力了。- _+ n& u# ^, {% w% e' X* {
* B% h. h7 J3 n- Z* t8 V* z$ M' O另一方面,大家纵观上面列出的四个级别CMOS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要大费周章地对它们进行分析、排序,是因为这些CMOS如今在表面参数(面积、尺寸、像素大小、像素数量)上,几乎已经找不出什么很明确的规律性。无论是“底大一级压死人”、还是“像素越高越牛”,这些传统的、大多数消费者都能掌握的挑选诀窍,实际上都相当于已经失效。% P4 X& K' p# b. \7 y, t
( G! `1 }4 W& S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说确实与过去很多年间,整个手机行业在影像设计上无序发展、疯狂“创造卖点”的行径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终端厂商的宣传已经背离了技术发展道路,甚至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上游供应商的技术和产品路线时,最终产品规格的混乱自然也就成为了必然。( u3 _' {- t' b ?+ Q) A
1 U$ i6 M% M p* `8 y; P. b5 F 7 t/ T% P, I. Z$ Z( l; E' g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13101986181,让我帮你组装电脑,装机!! b8 E1 w3 U& p" i! k 0 O6 O( M2 J+ P. h v7 z ( p# ~( I& e/ [1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