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反战口号:Make love,Not war ,可每次参与人类受精过程的2.5亿枚精子中,仅有1%能顺利到达这场马拉松长跑的重要检查点——子宫颈,其场面俨然不亚于一场战争。在这种古老运动的背后,精子向卵子进发的过程却常被人描述成只有一个赢家的生死竞速赛,难道生命从最开始就已经在向我们诠释达尔文主义?
' Y$ c( H9 E8 ~: `$ j! j
! N# y% B6 L5 }* C% _! c你将了解到,许多生物精子的形态和行为。实际上它们之间并非只有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会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般集体行动,甚至还存在甘当绿叶的辅助精子——它只为帮助正常精子完成受精的终极使命。这就是生命诞生前的无私颂歌。
: w& J) K- r( c" t. E" l+ y' f; }
说到精子,大家脑子里浮现的可能是一只随处乱窜的蝌蚪。
9 C. B0 D U# q7 r* }
. j( K/ ~7 v5 P4 p0 s: q5 V% U' u% u这只蝌蚪可分为顶体、头部、中部和尾部四个部分,最前端的顶体负责释放顶体酶,用来融化进入卵子的通道,头部装载着最重要的遗传物质,中部则存放供能的线粒体,细长的尾部提供前进动力,在这些部分的共同作用下,精子才得以和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生命个体。
# }1 A3 D! }& \9 v7 r" ?2 m' X
/ F( K3 G5 |3 i% r但事实上,精子不只有一种形态,甚至在同一个个体内,精子都能长得不一样,这就是精子的多态性(Sperm polymorphism)。
) f, c. f; V! X) O% o. w
: q K' E* a0 e很多无脊椎动物可以同时生产正常精子(Eupyrene)和辅助精子(Parasperm),正常精子里面有一套染色体,拥有正常的功能,辅助精子内没有或缺失部分染色体,没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唯一使命就是让自己的染色体在另一个个体中延续,辅助精子连染色体都没有,它图什么呢?
# @1 O% E) v, c( N5 ?* W
7 `: n$ w7 h5 w) J3 Y H9 d8 r" r学者提出了很多假说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早在1916年,遗传学家理查德·哥德施密特(Richard Goldschmidt)就在《科学》上发表文章,提出了 不利假说(Non-adaptive),猜测异常的精子只是精子生产线上的残次品。
; P6 T8 t8 G- @, W6 @1 \$ |
1 ^; o2 |! }9 P- Q0 T但辅助精子如此普遍地在生物中存在,其中必有蹊跷。于是出现了支持辅助精子有用论的种种假说。
2 U1 a& x6 p. U4 ?6 x
/ L$ l( Y. b: z, U- _" o4 }9 ?2 ?$ ~6 x一种假说认为,有些动物射精前的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射精后在辅助精子的帮助下才能逐步成熟。学者小山内実(Osanai . M)自1987年起,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发现了一种蛾子,其雄性个体射精前的正常精子和辅助精子都是不能动的,随后辅助精子抢先获得移动能力,并在前往雌性卵子的道路上,一步步帮助正常精子启动,也就是赋能。
( O Z) u; B5 N# H$ i. @: m
* V( w- v! p5 C, h: V- \( K9 U) f
另外一种假说认为,辅助精子在运输精子过程中起作用,比如有些正常精子借助辅助精子搭顺风车,就比如像体外受精的海胆(Echinoid),它的辅助精子有两条尾巴,互相勾连把正常精子包裹在里面,形成一张保护网,防止被海水稀释。
( ?0 f0 f) g9 e$ i
8 t5 }7 [8 Z8 c9 t, R. Y还有假说认为,辅助精子充当了移动「电源」,在正常精子精疲力竭的时候,消耗自己,给它提供能量。以及,当有其他雄性的精子企图破坏正常精子时,辅助精子会去代替它,避免其受伤。最后还有一种竞争假说,辅助精子可能会堵在雌性生殖道内,阻止其他竞争者的精子进入。
! T6 t4 {$ D* z9 a6 }# Y1 J5 j x9 N: h7 p6 y
总而言之,辅助精子一生下来,它的命运就被决定了,它没有争夺王冠的权力,它只是精子的无私同盟。
; y3 X) t6 F& x4 ~/ j6 Q- K
+ t2 k; |: j" q$ S9 g2 c( V就算没有辅助精子,正常精子们也未必就是一盘散沙,它们可以组成各种阵型。比如把头部摞在一起,这叫做精子堆积(Rouleaux),也有的首尾相连,这叫做精子火车(Sperm train),或者尾巴缠在一起,这叫做精子束(Sperm bundles)。
3 A# E" c Q9 g0 [
v9 j1 e* P; K$ x6 A# ^- s科学家们试图解释精子们联合起来到底有什么进化优势。
$ t4 Y) Y N6 ~8 D' n. [. W: D) B/ [1 z3 H2 H; U4 Q
第一种假说认为,精子运动速度和尾部摆动产生的波长成正比,因为波长取决于尾巴的长度,所以聚集的精子体型更长,跑得就更快,在精子竞争中就更有优势。
- `2 Z+ Y, `+ ]0 ?; x8 R
8 X- n4 D5 ?( F! C# X* R, }/ h5 p第二种则认为,团结起来,活得更久。对精子来说,雌性体内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受精过程中精子会受到雌性免疫系统的攻击,每多待一秒,就会多一倍的伤害。精子们包裹在一起,那么只有最外层的精子会暴露在危险环境之中,内部的精子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实力,到达接近卵子的地方再游离出来。
+ y' L. B. W" r+ d
' ~# {, D% W. W第三种假说则是,精子聚集起来更容易穿透卵子,因为多个精子的顶体聚集在一起同时释放顶体酶,加快融化通道的速度。
% C- w; z8 b! T0 l V2 o# N# K+ }; p0 i( X E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连精子也学会了团结、合作与牺牲,从而达到了更快、更持久、穿透力更强的目标,最终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这就是精子的赞歌。
/ v& z: G1 O# m1 n# k1 {1 ` m- J( M/ G/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