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23|回复: 0

[五花八门] 冷食,清明,传说和民俗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99
  • 打卡月天数:5
  • 打卡总奖励:5709
  • 最近打卡:2025-11-09 19:54:47

6589

主题

3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3699
发表于 2024-12-5 10: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清明节一个传说,以及有关联的民俗,还有点源远流长的“感恩”意思。传说就是传说,有真有假,但冷食节、清明节是真的,二节合一也是真的,清明风俗吃青团,也是真的。  z& |1 U& A! ~: i. |
9 W8 C5 I( N4 u  @# g9 x
     公子重耳被老子献公逐出晋国后,流亡各国,饱受悲凉辛酸,十九年后,于公元前六百三十七年复国登基,号晋文公。
- S5 `- B/ W5 T4 O; L8 T
$ {" M( b; o% T/ q$ `     跟随重耳在各国间飘泊流浪,曾在重耳最危急时“割股肉熬汤”救重耳性命的介子推异常兴奋,数个日夜,写出富国强民的治世策略奏折,在一个早朝时呈给重耳。重耳接过,粗略浏览一番,说:“待寡人细细看来。”数十天过去了,见没有什么回复,介子推又上疏,陈说关注黎民疾苦的己见。重耳收下奏折,还是那句“待寡人细细看来”后就没有了下文。# t) r5 h9 _! x% \, w
4 L8 @+ O5 G4 H) b. R5 ]
     介子推不知道,重耳仗着在外流亡数十年的沧桑经历,和对各国军政地理了如指掌,正踌躇满志,独霸天下的雄心倍增。孤偃等人顺应着他的意图出谋划策,让他封赏有雄才大略之人,共讨兴霸大计。6 ]& _/ n! }* i# t  y6 b3 V

* i! ^; e" d) E+ B     这天早朝,介子推又上奏:“臣以为,天下政争祸篡之所以叠起不休,在为君主者放纵贪念,以一人之利而害天下之万民。晋国历经战劫,民不聊生,百废待兴。大王登基后,当以国计民生为本,励精图治,富国强民,淳正民风,解救苍生……”9 ?7 m) \) e$ Y( v1 e, l

+ o. W* u/ [# {5 z     重耳一脸怒气,厌烦地摆了摆手:“区区小民生计,不足为虑,日下暂不理论。”
: V: q- V/ O) R9 L' E1 a- C$ {% a# Q+ A( P2 X  [7 L0 E
     开始封赏。自持有才、有勇的文武官员个个涨红了脸,唾液飞溅,各表其功,喧哗吵嚷,争执不休。% f1 g# U2 R! |
5 X' E* |7 H; h6 c" }3 h' g5 D
     介子推心里冰凉冰凉的。他终于明白了,在这些君臣的眼中,只有霸业和官禄,什么国计民生,早被他们抛在了脑后。
8 b3 }3 A2 G# F2 z
* t0 F2 J6 M/ [3 l7 m     可同患难,难同兴国。介子推彻夜未眠,他不想接受封赏,要离开这官场,回故乡绵山去过隐居生活。然而,他有犹豫。介子推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他随重耳在外流亡,母亲一人在家,受尽了屈辱和痛苦。现在,他不忍心让年老多病的母亲跟着自己去受苦受难,也不忍心再让母亲独自一人生活。两难,如何,苦思苦索着,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7 ?: A* ^+ K1 D" P; ^" j! w& }' L4 y- }' D8 M8 t/ G2 y5 s  E% T
     介子推的母亲知道了儿子的心思,说:“母亲和你一起离开。”
% d* P+ ]( ~# \: }+ B
1 z  r: e5 s5 b2 L% a# E4 X     介子推说:“孩儿担心母亲的身体,怕您受不得路途颠沛之苦。”* r/ @- [) r  j. X1 ]) B
$ }! x  A7 z& s7 h. g
     老人说:“这几十年什么苦没吃过,只要有孩儿守在母亲身边就好。”
- }1 m# ^7 c  \0 l2 ?% |  U* `6 p
0 n1 {& }" l/ Q/ e& r     介子推母子离开后不久,重耳有些后悔,觉得对不起介子推,多次派人寻找,想让他回来,介子推都避而不见。! ?' G, O5 W, }. v
/ o1 t* _. X6 r2 ]/ Y  ?
     重耳亲自出马,和孤偃等人来到绵山。绵山树木遮天,山路险峻,上得山来,从清早寻找到下午,全无介子推的踪影。重耳已是筋疲力尽,他站停下来问孤偃:“这如何是好?”- a2 T8 W3 d+ v' S
3 Z0 l6 m$ ?6 C. \" f- h- n% [
     孤偃说:“介子推是孝子,如若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带老母下山。”
  e( i- [3 R5 Z2 J6 p2 s0 A
; [# J9 {/ N1 b7 M     烈火熊熊地烧了起来。
/ a' H2 X" a- f" g$ r+ \: N; e, w
  W! l( k, ^0 y/ N' s# G6 I     火遮天盖地地横卷,灼热的气浪,呛人的浓烟,无情地向介子推和他母亲扑过来。! S, ~/ r1 {+ v$ \3 }
; D1 C2 G5 m& }( ]; R3 M
     此时,介子推的心分外平静。他宁愿葬身火海,以死来证明为官一场还有比功利欲望更高的东西。只是他不能连累母亲,母亲抚养自己一生,自己却没有好好尽孝,他要把母亲送到离此地不远的一个山洞里去避一避。! k5 I7 ^% g9 `" b  e1 m

0 u+ J( a4 j( B+ n     母亲听儿子一说,坦然地说:“孩儿,有廉士之子,岂能无廉士之母。母亲要和孩儿在一起。”  v/ @  y& H) y% l

3 f3 }: r5 Q+ t# M     介子推扶着母亲走到一棵粗壮的柳树下,让母亲在那块巨石前坐下。! U  o9 T3 B4 G  `8 M' ~' D
- R6 u. n' J+ e" s; B- I
     大火连续燃烧了三天。到农历三月初三,烟消火灭,整个绵山成了一片焦土。+ l1 ~1 k; |, c% r5 \

1 Z  n' O+ e* u, @+ P0 i0 q2 ]# ^     但是,没有见到介子推走出山来。
$ {0 H3 l) Q1 O$ x/ k$ i) m/ A* D! s
     重耳他们一路寻找过来。突然,全都惊愕住了。他们看到:头颅微微仰起,注视着天空蔚蓝和白云的介子推,左手搀扶着母亲,右手叉在腰间。+ f# y& T! J" X  h! s
8 Q5 i8 |3 P8 H& r8 o
     重耳他们都被那阳光照耀下闪亮着炯炯乌黑光芒的两尊尸体震慑住了,黯然地低下了头,谁也没再说一句话……. t+ M3 u$ \3 v: c' J4 h( g' T
- F0 r4 k+ @* H9 v/ t( N
     重耳悲悔莫及。
! }( |! r( ^6 x: `! m+ A# o6 I% }( C' D) u
     遂厚葬介子推母子。把介子推遇难日定为“寒食节”,这天举国上下禁火,吃冷食,以寄托对介子推的哀思。+ U5 e) |$ d' l, F, L' n
9 _- d0 _! o. r- l2 S; I: E  M4 R) l2 W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民间常把寒食节延续过到到清明节,也吃冷食,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
8 v' D7 Q1 O% r) c# X! C
% k$ z) l5 {* h5 M9 ~3 n     吃冷食的习俗,地方上也有。民间这天吃的冷食是青团。8 k8 R: c: C7 t; E

# G: I5 b) O( x     每年寒食节,就吃做好的冷食――青团子。再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不禁烟火了,但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俗。3 {6 Z! n# u& `% g; B7 P4 I0 Z
+ F5 t  [) T; f& P( Q- x
     吃青团,还有一个传说。" x. I/ Z+ |) R; C
  N, L+ T% w9 ?6 A3 K' z0 y
     据说元末时,朱元璋部徐达与张士诚在常州西门外牛塘谷大战,张士诚部占据有利地形,伏兵包围了徐达部,双方激战数日,杀得天昏地黑。这天是清明节,在与牛塘相连的西横林童子河边的马家桥,有位农民正忙着在地里耕田,忽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来,抬头看时,只见张士诚部骑兵正在追赶身穿朱元璋部队军服的武将。3 s; l* R/ N9 k8 |' C

" d# }8 S# n" d% ^7 @     这位农民有心救人,就急忙帮武将脱下军服,踩入田里的烂泥底下,再叫他倒到水田里沾一身泥浆,又让他站起来一手扶犁,一手挥鞭耕起田来。张兵追来,看到的是满身泥浆的农民在耕地,不像是朱元璋的武将,但前面是大河,武将不可能这么快就从河上逃走,一定是躲进了马家村。张的军士就在附近设了岗,进村四处搜查起来。
9 M) Q$ p* ^/ J0 I& u( H( P
+ D7 w$ Z' [9 p& u3 Y5 s, f     到吃中饭时,见张兵还不撤离,这位农民就示意武将继续耕田,他则回村去想法带点充饥的食物出来。回到村里,农民见张兵还在挨家挨户搜捕,村口还有张兵检查每一个出村人的竹篮里有没有带吃的东西。农民想,要带米饭或面食肯定是不行的,带什么食物去呢?他正低头思量时,不小心一脚踩在了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就有了主意。他赶紧采摘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里,做成一只只米粉团团。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团放在青草里挑着担子到了村口。张兵见青草中夹着圆滚滚软乎乎的东西,看不出是米粉做的,就没有过多查问,放行了。* @* `5 b+ }4 A
& _/ W- R  Y; Q+ I1 B0 g
     武将吃了又香又糯且不粘牙的青团,等到天黑后,便绕过张兵的哨卡,安全返回到徐达部队的大本营。
( C; K* K+ V4 A+ i: Y( r2 x/ @7 A. U. v- j
     为纪念那救命的青团,朱元璋下令各部队都学会了做青团,以御敌自保。此后,朱元璋的部队打到哪里,吃青团的习俗便流传到了那里。
+ u' p. M# m5 U8 C% X0 F: P% u5 f! a  ~" g0 b# }
& O+ x( P  J1 o; U: u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