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先摆观点,情色不是色情。
6 C" M& h6 x2 v2 z& m$ n
6 ^0 F+ g! p" U" k2 m# J能被你公开看到的黄书,都不算黄书。只是涉及情色描写而已。 , h) X/ r+ p# X( ]7 I
' [ U' M& J5 P
随着青少年的发育,对性的好奇以及对性的迷惘是正常的,如果这时有正确的引导,那么可能以后会获得健康的性观念和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如果引导不好或者一味压制,可能会诱发各种性怪癖和阴暗的负面情绪和心理。 I; e* r) V$ X) v2 W+ e( a
& r8 F9 l1 B. {! e9 g在中国这样一个性教育缺失的国家,公开谈论性是禁忌,而且主动谈的人会被视作下流和流氓的代表,更惶论系统的性教育了。 1 k9 r h% }% {
* `/ O; ?: a3 [, ^0 X( f6 h
少女心-洁本情节
" k- C- C0 `0 v; M3 t+ r7 x* R2 f9 W, e- ]* S+ J, s5 i/ S$ a
由白士弘策划出版,后被禁。白士弘透露的情节如下:
( n- n# ~3 I$ r6 C
" K) H& `: j a' J曼娜回忆录在那个大家整天忙于“革命”与“斗争”的年代,十六岁的花季少女黄永红(不知道是否真名)在被下放的父亲的指派下,发现了母亲与何叔叔“通奸”的秘密。单纯幼稚的她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感到憎恨,在学校如火如荼的“学黄帅”运动的感召下,为了摆脱母亲“通奸”带给自己的罪恶感,争做“黄帅”式的好少年,黄永红不顾母亲多次恳求,将所看到的一切写成大字报贴到了学校门口。但这次英勇伟大的“革命行为”,并没有给她带来预想的荣誉和解脱。妈妈被民兵带走了,爸爸和弟弟对她就像仇人,同学们冷眼相看,不时把“破鞋”二字挂在嘴边,连老师的赞扬也言不由衷,充满讽刺。之后,母亲被下放到农村,父亲回到城里,却与她形同陌路。她该怎么办?黄永红陷入深深的孤独和迷惘之中。这时,与她同学多年的男生李国华出现在她的身边。李国华不但给她以安慰,还告诉她一个天大的秘密——“何叔叔”才是黄永红的亲生父亲。但何叔叔始终不肯承认。 & j+ P t+ W5 x# t( \
8 V$ h, `- z- M$ B6 w在一次次交往中,黄永红与李国华逐渐产生感情。但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他们被老师抓了个正着。在全班为此召开的批判会上,承受不住压力的黄永红晕了过去。一场大病后,黄永红被何叔叔送到她母亲那里。在农村,她欣喜地发现了同样被学校开除来到农村的李国华和他的家人。农村相对宽松、单纯的环境,使黄永红和李国华有机会深入交往,两人感情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他们怀着青春期的好奇与冲动,开始了彼此身体间的接触,但这方面知识全是空白的两个人,数次探索均以不得要领而告终。一天天的晚归引起了双方父母的注意,家长们轻而易举地揭破了他们的秘密,两人的交往被严格禁止。 - ^" a8 L7 I9 [1 } e
, |# Q+ H4 J8 x8 \* y+ R
当他们为“改正错误”而保持距离的时候,另一个从城里发配到农村的男生姚大明闯进了黄永红的生活。为表示离开李国华的决心,黄永红主动接近姚大明。姚大明是个情场老手,知道如何直截了当地示爱,处在青春躁动期的黄永红最终没能把握住自己,迷失在爱欲之中。但一次与李国华的偶然邂逅,使两人旧情复发,两人不可遏制地走向越轨。黄永红痛苦地发现,自己对两个男生都存有好感,谁也割舍不下。 1 D h9 g# N7 A& |: }0 O% d0 h2 k
; i/ v0 w, m1 R% `% c混乱的青春、混乱的感情只会导致更加混乱的结果。终于,黄永红和李国华的事被姚大明发现。为了自己的尊严,两个男人相约以决斗的方式解决问题。决斗中,李国华失手杀死了姚大明,随后,他也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自杀。惊惶失措的黄永红被关进监狱,在严厉审讯之下,她写下一摞厚厚的认罪书。 % R" `( N9 X3 d+ ^
( }+ R5 h Z0 ^2 i, ^ `* b4 i) Q) }作者到底是谁,一直就没有人清楚
" Q3 D: c1 x' l: s5 p P5 ^5 G4 z+ F% C! T; A
因为在民间的不断传抄,在情节上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动,甚至每个人读到版本会相差甚远。
( T: T' x; X/ g0 g" f
" \2 X/ q; u* S3 c“就这本书本身而言它是一本低级的色情文学,直截了当地描述性生活;但是在‘文革’当中,它有一个叛逆的进步性,它是对意识形态的消解和叛逆,也是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叛,对禁锢的社会的一个挑战。”
" f2 e/ C1 l, h7 h$ M: S% Q% s$ I5 s8 y
“这篇序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对一部黄色小说评价过高,不靠谱。在《少女心》的评价上,呈现出两极化的状况。” ' ]: J/ k, u8 D
* F- M5 k/ s3 D3 D但是,作者是谁,她为什么写这本书,对于双方而言仍然是一个颇为好奇的谜团。“如果当初我们找到了作者,也许是好事,也许未必是。”
" |. i; ~4 T* N0 J9 }1 n; C& h
! S, _6 o6 R* @" G" d2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