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乡下人家吃饭时都用方桌、长条凳。方桌也叫面台,简单的四方平桌面,四个横条,简单却也实用。但是,论气派,同样的四方桌,面台和八仙桌是没法比的。以前,如果普通人家家里有一张八仙桌,那是很稀罕的。) f+ I) o9 R3 T: f5 o. {1 s
( S2 V, H) [/ `) H/ Q& h% ~0 d
八仙桌的台面四周有条纹,台沿下刻有花纹,桌面下方的四条横杠上雕有龙凤之类的图案,再刷上朱红油漆,看上去富贵,大气。父辈,甚至是祖辈早早地在门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一两株树苗,几十年后长大成树;儿辈,或是孙辈砍伐了可打制家具,八仙桌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做八仙桌以榉树为好,牢固厚重。当然,富贵人家的八仙桌也有用红木的,就相当昂贵了。) `' {& b8 [( a$ U6 K
& m% `- s# q" Q6 V# R9 W; g; P$ p* H 作为乡下人家的传统家具,八仙桌有着美好寓意。八仙桌每边可坐两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雅称八仙桌。据说,八仙桌起源于虞氏年代,成型于明朝。其名称的由来,确与八仙有关。八仙桌一般放在堂屋,其座次也是有讲究的,正对大门靠后墙的两个位置为上座,一般为长辈或重要的客人坐。此外,媒人也有坐上座的资格。我们乡下就有“宁少吃一个鲫鱼头,也不能少了上座头”的说法。鲫鱼头虽然美味,但比起上座,就微不足道了。 ' [0 o, v; G1 l& |& D G1 W o+ Z' F' k- K) H x" U4 O: y
上个世纪末叶,乡下人家嫁女儿,嫁妆中一般都会有一张八仙桌,至于材质、价格那就看经济条件了。 C6 R9 t) t/ z l1 D/ Y6 J
: ^2 j ^) X$ ?
乡下人家,好像比较看重桌子,对凳子似乎没那么讲究。大多就是四张长条凳,讲究点的,也就是配几张方凳,或是靠背椅子。长条凳其实很实用。大晴天,端两张长条凳子,一边一张分开放置在门前的场院上,把竹梯子架上面,可以晒被子;再放两个竹匾,能晒米粉、菜干之类的细碎东西。还有,如果家里临时来了亲戚需要架竹床,长条凳最为合适。8 n0 ?: w9 q7 G/ @" j' L
5 x4 o# c$ F( f7 T
我稍大时,家里才请木匠打了一张面台。何时有三张条凳,我是不知了。条凳的凳面比较粗糙,有一张还是弯曲的,倒是不影响使用。后来家里打家具时又打了两张方凳、两张靠背椅子,算是高档的了。1 G7 `# ^- x% y* q; C3 a
/ [+ \6 d- m7 ~/ `% a( L; l 八仙桌和面台,我是感觉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吃饭的餐桌。我素来喜欢简洁鲜明,八仙桌的那份厚重对于我是无所谓的。只是,我总感觉,四方桌和长条凳从形状和使用上都不方便。四方桌太笨重,四个直直的角太硬气,一不小心身上哪儿撞到了。长条凳一般要坐两个人,进出端个菜,添碗饭,都会影响同凳坐的人。同事苹10多年前建造了新屋,她远在宜兴乡下的妈妈特意买了一套桌椅作为贺礼,却是一张八仙桌,四张长条凳,姜黄色的,看上去倒是不错。我奇怪:现在谁还买这种桌椅,笨重又不方便。苹说,她妈妈买的,她先生也不喜欢,扔掉也可惜,将就用用了。也许是乡下老人有怀旧情结,或是对八仙桌、长条凳情有独钟。意外的是,前几年,嫂子添置了一套桌椅,居然也是八仙桌、长条凳。估计,八仙桌、长条凳是乡下人家特有的情结吧?/ m2 F' r! _; u" E h9 A) n& a2 G
* u. y; M/ ^! p) Q, m5 C 几年前,我搬入新居,特意选购了一套西式餐桌。虽然西式餐桌只能坐六个人,终究是比八仙桌洋气了。原来的那张从老家带来的八仙桌则丢弃在老房子里,干脆不要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好木料,桌面都已经开裂了,在乡下倒是可以劈开当柴烧的,在城里只能当垃圾扔了。: D5 F' o& m) ?% @
$ N, d7 e) t- c0 \0 Y: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