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谈到“性”,不少人会觉得难以启齿。然而,孩子们总爱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很多家长只好选择搪塞其词。不过,一段时间以来,一套名为《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教材,消除了家长和老师在给孩子们解说性时的尴尬。这套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编写而成的性教育读本,从最初被视为“大尺度”到现在越来越受欢迎,背后的原因,网友一言以蔽之--“三观正”。
: R2 k. J; K" C* k4 X5 Z/ y
" |( l5 L& @" Q. \% Q! k0 D 这套读本的“三观正”,从一个例子可见一斑。在六年级上册中,专门有一个单元讲述“性别与权利”,其中介绍了不同的性倾向。这本教材说,性倾向不止一种,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双性恋都属正常,绝不是疾病。 - W/ t: ]' ?6 d8 {8 k7 x
; q$ I9 l' q/ t+ x$ g2 Y$ \6 W 的确,这应该是一个共识,同性恋绝非一种精神疾病。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2001年,中华精神科学会也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不歧视同性恋,并且保障其权益,更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正如这本教材中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长相、肤色、身高、体重、性格、民族、国籍都不相同,性倾向只是不同的一个方面。
/ @3 b& M: D; A. O' S0 C4 R
+ u9 ?/ I6 y* v9 d+ } 不过,这样能写入孩子们教材的认识,也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对不同性倾向的尊重与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个体的权利。性倾向,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人权利,只要不妨碍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另一方面,则是少数群体的权利。同性恋者在性倾向上是少数群体,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从情感上,各人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可以不同;但是从理智上,尊重他人的性倾向却应该是共识。
8 O, @: I% `, W1 S
& l. D, @' U) j 消除偏见,理解差异,应是社会的信念,我们都可以从这套小学教材中学到更多。或许,我们可以更多地学会理解“不一样的烟火”。罗素曾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世界本源”。在很大程度上,同性恋的存在,也正是人类在性意识、性倾向上“参差多态”的体现。从《荷马史诗》中英雄阿喀琉斯和同伴的情谊,到托马斯·曼名著《魂断威尼斯》中对同性之美的热烈赞叹,许多文艺作品在探索人类心灵的过程中触及同性恋的主题,更让人看到,人类最宝贵的情感,本就是在性别界限之上的。
) ?7 m* \7 L/ J7 j# ]% o
$ T; R, ]/ d4 @( k* X 当然,如果涉及违法犯罪,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这同样是一个基本原则。正如网络上的不少内容,如果涉黄涉暴、违法违规,不管是哪种性倾向的内容,都应该坚决清理。网络泥沙俱下让人忧心,不过在处理时也需要把握好分类,不能因急而生错,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同性恋内容与涉黄的、血腥暴力的内容相提并论,把同性恋视为性侵犯、性暴力一类的非正常性关系,难免会引来舆论的焦虑。 ) j8 R( u: W8 d2 Y' @+ v" a( Z
$ m- ~- K5 d' q* n9 g5 g& k
另一方面,性倾向本身,也不应该成为少数人哗众取宠的内容。如果在网络平台以各种方式博出位、博眼球,把性倾向当成了一个“卖点”,就会变成一种低俗、媚俗的表演。类似的低俗内容多了,也难免让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认为这是一种风尚,从而出现盲目追随的情况。总之,同性恋者也是正常的公民,在主张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 ; d% u% I- Y0 T7 x( u
9 L. z! {6 E; }5 Q( d8 ^
这套《珍爱生命》初问世时,曾让许多人不快,不少学校甚至收回了课本。其实,对孩子的性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对于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性不可耻,爱更是。希望更多人能放下偏见、消除误解、包容他人,愿每一种爱都不被伤害,愿每一个人都能活出内心的色彩。 ! U, w, a, @2 w6 Q: d* E% z
! ?' N3 ~. f8 k- [7 g3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