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争议:一个父亲将其儿子购买的动漫卡牌剪损后丢弃,并称此类卡牌带有赌博性质7 [# H2 v0 u6 v
M `9 D2 J: f' Z8 g6 W3 w
在中小学生中广受欢迎的卡牌,真有如此坏处?在一些家长看来,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面对此类带有“盲盒”性质的卡牌容易上瘾,孩子之间的攀比也对成长不利;但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收集卡牌跟集邮、集球星卡等类似,“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为啥孩子再玩一次就这么担心?”' h3 z# L, ^1 E3 U; I. c& ^
O9 M9 S& P' L在这则视频中,这名父亲用剪刀将整理成册的动漫卡牌全部剪掉,打包丢弃。记者联系到这位家住浦东新区的父亲冯先生。据其介绍,他8岁的儿子非常沉迷卡牌,“但只喜欢拆包的那一刻”,一旦拆除卡牌后就再也不管了,就连将其中的稀有卡片整理成册都是孩子母亲代为完成的。当他发现孩子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些卡牌后,立即停止再购买,然而孩子竟转而向年长的亲友们索取。“剪掉这些卡牌后,我们也跟周围人讲过,再不能给他买这类卡牌了。”冯先生说,当晚他至少处理了上万张卡牌。 / P; I6 G1 I; Q( w$ H8 R+ y - K9 ?% {0 D* A记者日前在南京西路上一家商场内的玩具店看到,各类动漫卡牌被摆在店内进门处的显眼位置,单包价格从2元至10元不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包装不同的盒装版本,价格从60元至300元不等,价格越贵,抽中稀有卡的概率就越高。 # L% D$ @: V+ ^: y( @+ {- k) Z; s, O+ c2 ?
在商场内,一个孩子要求奶奶为自己购买几包卡片,老人选择最便宜的版本却遭嫌弃,“2元包都是垃圾卡”。在陆家嘴一家商场的玩具店内,一名销售也向记者推荐了卡牌包:“如果没有特定喜欢的玩具就选卡牌,小孩特别是男孩子都喜欢的。”记者在本市多个商圈和商场走访发现,不仅各类玩具店销售卡牌,就连一些生活杂物、文具店乃至小型超市都有销售这类卡牌。. f+ ^ q' }; p' r9 G5 r
4 u, _. x/ M! d% `" C, v6 t5 X2 K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卡牌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社交货币”。在福州路附近一家展售各类二次元商品的商场里,一些孩子带着自己的卡册与人交换卡牌。一个孩子的卡册中,多款稀有卡牌已集齐9张,而他的目标是将所有卡牌都要收集9张。还有年龄稍长的孩子和年轻人则用手中的卡牌玩起对战游戏,根据卡牌角色各项能力值来定输赢。这些孩子告诉记者,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专门的卡牌开包的视频。2 r/ O6 p% }+ f" l
$ I/ Y E# k" X$ L
在一家法律机构工作的秦磊,不久前询问即将6岁的侄子要什么生日礼物,孩子告诉他想要某个特定版本的动漫卡牌,“我对这些动漫也算熟悉,但真不知道还有这个版本。”然而到店里一问,销售随即拿出刚到货的该款卡牌。“这么小的孩子怎么知道这些?原来是孩子之间相互交谈攀比而激发的渴望。” 2 e6 B1 z' Q; n9 f7 a 5 b2 u' y; ]. Y6 J: W6 Y' ^秦磊观察发现,这些卡牌游戏最吸引孩子的是“盲盒”式抽取方式,孩子会不断购买以获得抽到稀有卡的愉悦:“这种设计是不是容易让自控力差的孩子上瘾?”冯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对卡牌有“止不住的瘾”:“之前购买一盒卡牌,孩子答应一天拆一包,结果晚上他偷偷爬起来全部拆了。孩子看过的拆卡视频里,就有趁人睡着了拆卡的桥段。”; x2 s* C! E* k$ z%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