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一个成年人的肠道长度约为身高的4~5倍,其中80%为小肠,20%为大肠,后者因蠕动较强、粪便成形,更容易出问题。
$ o8 Z8 w7 H' P9 s# t5 A6 i8 W) [
比如大肠息肉,又称结直肠息肉,就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病变之一。
* f9 L+ Z! S+ I+ a, v6 |3 E/ a
近日,南京一37岁男子查出结肠长了200多个息肉,医生花了约3小时才完成手术摘除。
- `. z6 r' Z% E2 L最新发布的《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显示,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结肠镜筛查发现并切除,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 k& o% S) M1 I6 f9 Q/ ]什么样的肠息肉会癌变?息肉必须切除吗?《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Y+ B& |, ^* [ B/ i- R
; C P# v* |2 E# H* N
好好的肠道为什么会长息肉
6 C" P: D0 P0 q* |! p3 e8 y
5 d7 t- c. e) [- V; `0 h% V1 [: O
现代医学把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称为息肉,一般以部位命名,出现在肠道里就是“肠道息肉”。
4 r+ Y* _! d, B; r/ l* O* x- W
/ S: c! X2 D- e0 e S5 C$ i它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有的长得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有的则像小山包;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 k1 ~$ U& h; A, C6 N s5 Q
' ~* N1 h7 K4 ], Q2 P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表示,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 z% j( I: d$ B" r# z2 `
) W! ~9 Z0 F1 O饮食因素
$ Z( d& d+ o) \2 u% q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物的人患病率较高,而蔬菜、维生素C摄入充足者较低。
& E; W2 Y& k. g8 i3 i: o1 B膳食中脂肪占比超过40%是形成肠道息肉的重要因素,若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患病率就会显著降低。
9 a2 j. ^( c9 d0 P# M
另外,腌制食物等也与腺瘤性息肉形成有关。
" i# }2 y* w3 u; m
6 j9 i1 }) L( i疾病因素
; m+ e( P, q0 }+ q$ ` i免疫功能低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切除胆囊、接受癌症放疗的患者及肥胖人群的患病率较高。
( k& ]/ g3 k+ f& X: W0 t- M
+ X" s5 \ j' r9 D+ q
炎症刺激
# D! f0 q% }/ U
长期炎症刺激肠黏膜可引起息肉,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 y4 O4 g5 S! [3 F: h4 T
8 X. r" _+ W7 G2 O! P, B7 h) P异物损伤
4 L3 L. I& G# x/ i% Q8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肠黏膜损伤,都容易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9 E$ m( l+ K+ @" O/ w长期便秘或频繁使用泻药也会刺激肠壁生成息肉。
; O% C; Z1 e/ c; V; W. [) |" f7 o+ m
/ [% F/ V6 b( }$ B. c' h* b遗传因素
: i) L5 k* V1 O% t2 j
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而突变的基因又会遗传给后代。
) C; v* Q* \0 K- Y' u1 L
' `! ^& V6 _2 u7 G& N1 J什么样的肠息肉会「恶变」
, v( f V8 V% g8 p. ?# _
: { ^4 P. ?1 a8 ~, C3 Q
; L5 l+ q& F# R& I b) p. Y- ?人体任何黏膜表面都可能生长与息肉类似的多余肿物,肠道息肉更受关注,是因为它可能会发展为大肠癌。
W1 I- R X; Y" P* w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伟庆表示:
H! ], s& I8 w+ X* ^5 S一般来说,带蒂、直径小于2厘米、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的息肉是良性的;
+ T. L+ ^% t( i黏膜下扁平、直径大于2厘米、表面有出血或溃疡的,往往提示息肉恶变。
: V, a8 w3 l( E* X, n
息肉恶变的概率与息肉大小有关,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恶变率仅1%,1~2厘米的约10%,大于2厘米的则有46%是恶性的。
$ w* S$ P) M4 q0 Q1 R2 l数据显示,如果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肠癌。如果未切除肠道息肉,患结直肠癌的几率将增加4倍左右。
q( B8 C& Z b1 F A$ a9 l刘思德认为,肠道息肉就像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应该尽早“拆除”。
# K. d4 f" N, K- [: S$ a* e一般来说,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需要进行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再做处理;
' a1 i6 }) S( B7 t+ |7 w8 t5 [; J
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无需活检,应直接切除;
% |) d1 S$ S0 w* j! K如果息肉是在乙状结肠镜下发现,且活检证实为腺瘤,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近端结肠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腺瘤或赘生性病变。
% z8 t" \ {2 x8 Y/ P4 _
6 i8 K: f5 ^) U肠镜检查到底有多重要
?! j6 l8 z4 w& h
: H+ _( [/ S/ m3 i- R' i- b由于肠镜能够取到病理组织,其又被称为诊断肠道疾病的“金标准”。
6 q$ }; z d1 d# Q. O D6 h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刘正表示,它并非像谣言或者网上说得那样痛苦。
9 K& {! X% w! C: Z0 P0 X# C* X# V
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越来越柔软纤细,做肠镜检查的时间也非常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
2 ~& k0 K" o8 h V+ Q4 V& h建议大家45岁左右去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 T, v: Y# F0 t& H% Y3 v没有肠息肉家族史和一级亲属患癌的高危人群,之后每5年做一次肠镜。
2 }: I% u7 m% T* G# u5 d, P8 _
本身有肠息肉、有家族病史的人需要将起始筛查时间提前10年左右,在25~35岁进行肠镜检查。
6 N% O6 [% R/ B
做肠镜检查后如果发现有肠息肉,检查频率要更密集,之后3年每年都需要做肠镜检查,根据息肉生长情况确定下一次检查频率。
6 @& [7 M5 x ]6 K# D长期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食物,纤维素摄入较少者,应立刻改变饮食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避免便秘,少吃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
4 T5 v; x4 W/ X( X
此外,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蠕动,有助粪便排出体外,预防息肉形成。
1 B, |) v) G! z
5 V- M1 N" Y2 v' l+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