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你有没有感受过被“屁股针”支配的恐惧?
6 ]0 z# s2 e) J9 M0 J: t; p/ U, z) [1 s% D
屁股针其实叫做肌内注射,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可以使药物快速吸收和分布。
9 `' [3 y6 X) h
" B' d! }- ~7 m9 X4 h/ @+ S近日,话题“屁股针为什么消失了”勾起了网友们对屁股针的回忆:“一个字——怕!”“疼且羞耻”“痛到跳起来,针还在屁股上……”
9 D6 @3 S5 y' Z9 s: n" w& Z
5 f; T4 {8 l! ~4 P2 C* q!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现在怎么越来越少见了?
5 p$ ~* g+ Z# o5 ~, \
; `: D6 O1 g# ~. J7 b8 j
“屁股针”为什么不常打了
3 J& ]* k4 d7 K+ U7 ?1 |0 H
1 k3 C) p [' B4 i& V2 j肌内注射,是一种保守、相对安全的注射方式。由于肌肉吸收速度比静脉慢很多,肌内注射可以有效减轻过敏反应。
7 i5 z$ I& M4 k& G3 K0 B
% b8 x1 q4 [; v5 |1 S9 f8 F
随着时代的发展,“屁股针”已经退到了次要地位,这和以下几个原因都有关系:
. T, |9 ?4 c5 s' p+ m& q; @, n3 n1 [: G' Q9 c
部分药物“更新”了
, @( Q3 y" `$ \% s s
8 U; {8 m0 J$ W' W& _% I当年一些必须通过“屁股针”注射的药物被淘汰,部分青霉素类药物,被各种头孢替代。头孢的安全性高于青霉素,因此没有必要肌内注射。
1 a$ |3 ^6 J) q7 H0 D4 U3 r
% c/ w" P o2 ^: O+ Z) |疼痛感较强
9 W; q8 C3 o# K! y& Y0 ~$ m7 v5 d
, M) T+ j1 Q% V% y0 C8 v% S屁股针要突破厚达3厘米左右的皮肤和脂肪组织,才能到达肌肉。注射时,针头有2/3会扎进皮肤内,疼痛感相对较强。
7 g- s2 u' G+ q- H6 a, Z( Q8 M$ \; C( ~' h' J& a; Z% m
另外,屁股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每次打完针之后不少患者都觉得半边屁股又麻又痛。
" ^) F6 R/ f! E% J5 i
$ H6 d7 p' c# A, I" U( L2 J% _可能刺激神经
% ]# V' T! j' O/ B s0 |$ C" S& s5 w$ R$ D- N
屁股内侧有一根坐骨神经,如果打针的技术不成熟或者方法不对,可能刺激到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甚至影响走路。
% j4 `% q0 s8 {0 ^! S& ~
" E" o+ F* R' X/ O容易造成尴尬
6 z5 [% r7 [; N2 ?5 e
5 a: h$ k) `; ~在臀部注射需要患者脱裤子,在一些相对不私密的公共注射室,患者隐私面临挑战。
) ]8 r0 V& b* g' w2 j8 E( S( j
1 @0 ~' D$ c5 B9 u5 c& `# P不过,“屁股针”并不会消失。在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等情况下,肌内注射仍不可或缺。
, ]9 N* c$ X6 C F0 Y1 O! K7 G3 Z7 b( g# Y! ~
扎屁股和扎手臂有什么区别
( H. @9 D! H E; h* f
- `$ e |2 @5 d基础的护理操作中,按药物注入部位由深到浅可分为: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皮内注射。
2 X1 u1 v( ]# {8 |7 {
- b( c$ I2 P5 y& z* D临床中,根据不同药物性质及作用要求,需选择不同注射方式。
9 P/ Z* e$ ~9 F$ `) t9 H8 `: U
, Q7 C0 r9 N% T1 h' W9 w) S
1肌内注射
; e: O# w/ Z$ r
6 }: ]! Q6 {0 u& Y+ ?5 ~; b7 A肌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药物溶于组织液后进入血管,短时间便可进入体循环,流至全身及病灶。
, G9 h m x, Y2 Y+ u0 N/ z
- O, o; x% D' B [8 N% ~4 i% e因此,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但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挥疗效,或注射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的药物,可选择肌内注射,多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和大血管较远的部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
6 ~6 a1 X: h! V6 O' I7 o4 G# J
5 a; F1 H5 F! J3 Q7 A2皮下注射
6 K' e3 r3 d9 Q. O5 y. z) \$ f6 w C$ x4 N% }4 W
皮下注射是穿透皮肤,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主要用于注射小剂量药物。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但需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药效的药物,比如胰岛素、肾上腺素,可采取这种方式。
. J7 g6 G$ M$ k* |3 t h: o# m9 _7 b! _
疫苗接种多选择皮下注射,多是在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外侧。
$ T& X$ Q& s% w: i# W5 d# ]' z/ `
6 k; o# d R7 F N6 [9 p; a$ s3静脉注射
, L. }* u2 O1 j5 r# _# T* H# p, L# G) y
如果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或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但需快速发挥药效时,临床会选择静脉注射,也就是自静脉注入药液,多用于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和急救。
$ T$ }2 P! ?3 o" W
) I0 h! ~3 h! i3 l9 R J/ u
4皮内注射
* R% _& l- s* C. P3 @
, C6 M8 _, z& @' P _# ?' R! [皮内注射是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多选择在前臂内侧,常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该部位神经末梢丰富,注射时痛感较强。
* H6 `. D' @/ Y( c" {' k7 E; N- w7 j/ `1 Q4 I E2 w$ L2 M
医生提醒,不要一有病就想到输液,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
# O/ U# v+ G8 M S
4 N8 m, n6 J- Q! e
打针时,如何减少“恐惧感”
9 G6 Y4 ? O8 W( v* a
9 i5 J7 @% L# @, @不管是哪种注射方式,“打针”这件事总会令人感到害怕。打针时闭上眼睛或转过头去不看,这样做真的可以减轻痛苦吗?
8 [" W7 Q- Z, D% a8 g8 J% }4 h0 `5 _& F: Y6 x4 |
闭着眼反而加剧心理负担
5 j4 q0 u4 `! u; x
' C/ t: b- O8 y! G' Z$ u《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称,打针或抽血时,闭眼或转过头不看,不但不能减轻疼痛,还会加剧心理负担。
! E) G: V5 p- ]* ~$ R' J5 t E+ i9 [; K8 k+ f3 N, \' c& ]8 B
因为闭着眼别过头时,人们会想着什么时候“突然”被针扎一下。这会带来未知的恐惧,导致神经高度紧张,压力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产生出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现象,主观上给自己的疼痛评估加码。
: [ V/ t# [: |3 i) F2 C2 }
3 I1 n1 j2 r' h3 O$ b; L5 c相反,凝视身体,能“确认”伤害到来的时间,有一定镇痛作用。
" P: X! l" ?: \- c7 d) [
, b! [4 `; j n
有些人可能有“针头恐惧”
0 c$ K$ ?6 Y- B& I( G! G
. ?# N7 O7 e4 E
有一部人认为,看着针的时候更害怕。这可能属于“针头恐惧”,又叫“打针恐惧症”,指对针类存在特别惧怕的心态。
4 K4 f2 C6 R1 f, `+ P1 ?3 I2 u0 `" @ P( z
害怕针头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0 [( E6 I( I0 F$ T; b1 }
" i6 ?1 r# ~+ A! F6 \1.针头引起了恐惧联想,比如小时候遭遇过被尖锐物刺痛的创伤;
% R8 E2 m9 G/ B. d r+ N2.对疼痛特别敏感的人更容易害怕针头,疼痛的敏感程度与遗传有关。
& l' Z, J' m4 j# c
2 o3 v# Z& ~7 u有些人针头恐惧比较严重,会有“晕针”现象,出现头晕、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出汗甚至晕厥。
, J# o# q' U; ^; r7 |, L
5 I% ^% P) ^- C \0 O
除了针头,这类人对铅笔尖、圆规等也感到害怕,不愿看着针尖刺向自己。
2 A2 {9 u% [) A: }# q
7 D: r4 |1 ^; n0 o `! c8 u扎针时,如何减少恐惧和痛感?
' b% H- l8 G# G2 R& C( a3 |& L% ~: C6 |
如果你没有晕针的情况,建议直视针头和进针过程;实在害怕针头,试试把脸别过去,和陪同的人聊天分散注意力。
- w" Z5 t& q6 d0 g
( t8 R" r) t& l3 H) m容易晕针的人,建议在扎针先告知医护人员,以防意外发生。
. m7 Z4 i; u/ ]+ H
}+ ?9 p!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