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80|回复: 0

可退还彩礼的3种情形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3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4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8:00

1440

主题

3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316
发表于 2024-10-29 2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彩礼,是指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了最终缔结婚姻关系,不得已而为给付的财物。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采取。但是如果给付彩礼的一方系心甘情愿,并不存在另一方主动索要彩礼,那么对于主动索取彩礼的行为当然要返还。如果不是主动索要彩礼的行为,而是双方均认可风俗习惯而自愿给付另一方财物的,作为一种附条件赠与行为,如果条件不成或条件消失,给付方可请求返还,这也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和民间的风俗习惯。: y$ G6 T" W0 u* {3 k+ s
% z9 a5 D! {) W, f# f
特别重要的一点,彩礼必须是双方登记结婚之前给付的,而不是结婚登记之后给付的。如果是结婚登记之后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性质。婚后给付的,一方如要求另一方返还的,可能只能通过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来获取了。
* ]9 V8 h, \* b: d  d) f0 Q- G, b$ ^0 p% \0 a- B
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收受婚约财产一方应当返还婚约财产。给付婚约财产后如果已经结婚的,原则上婚约财产不予返还,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才支持当事人的返还请求。司法实践中,是否返还彩礼及返还彩礼的数额需要根据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是否生育子女、各自的过错程度、彩礼数额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因素予以确定。1 O( ^* L1 q0 e* O1 q. q1 G2 e. N

# l! n1 {# n4 g" U根据最高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 c: p8 \1 B9 G7 X' j8 j(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f- {( M7 l( @% r. w" d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e3 D; e& j9 H- y9 o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6 n+ i( k: R+ j( G+ Q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O3 {7 S4 `3 K
本文旨在对上述法定可退还彩礼的三种情形进行具体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
( t8 S) o* n5 O9 ?+ R0 a) R, |6 B( W' y8 r, W, J7 \3 `
情形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H8 G- C3 j4 v
这一情形比较好理解。只要男女双方未至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可满足该情形要求退还彩礼。
  E( f! ~' K$ e4 J9 R0 F* M. u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因男女双方或者一方未达到法定婚姻,而女方已经收取了彩礼,且双方也已经共同生活,虽然未办理结婚登记,但是实际上已经在农村办理了酒席,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有的一方已经生育了小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方以婚约财产纠纷要求另一方退还彩礼的,如果简单适用该情形,可能对另一方不太公平。/ I- v% a- d  H/ s- ]

5 |7 f4 [" u0 O/ t情形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8 `) l1 q9 l3 a0 P6 q+ j
确未共同生活的认定,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 u- Q. H0 ^3 \& e1 l
首先,男女双方是否开始同居。
  c% m. j' P$ O! h& |# q! ^  T其次,男女双方同居的时间。
$ J; Y" S* n# c* M6 S第三,男女双方同居期间,主要生活开支由谁承担。6 U5 I% u+ r0 H& `/ V
第四,女方是否怀孕或者生育小孩。+ L9 o' e% Y  m3 b6 H, x; Q
第五,未能共同生活的过错方。$ i) i3 t4 d' z( G6 C% Y
如果男女双方已经登记结婚,但是已经共同生活,男方一般不得要求女方返还彩礼;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为短暂,即便要返还彩礼,在一方举证证明彩礼已经消费完毕或者大部分已经使用的,那么彩礼也仍然比较难返还。
# J# A3 S& u/ M$ t% @2 l9 P$ y例如,在女方收取了彩礼之后,能够向法院举证证明其将该彩礼全部用于购买家具电器、操办酒席宴请双方宾客、双方生活开支消费等,那么男方再要求女方返还就比较困难。女方的举证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酒宴费用收据或者发票、购买家用电器的付款记录或者发票、双方共同开支的付款记录等。. e6 g+ B$ H2 `

5 ?# O/ z& g; W. v+ j情形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 i9 a! g5 R& q* i. s对于情形(三),是否就意味着只要举证“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相关证据,就一定可以主张要求返还彩礼呢?, ?! o: a" A% v7 k; k# F/ T/ A
在司法实践中,是以绝对生活困难为判断标准的,而不是以相对生活困难为判断标准。所谓绝对生活困难,是指实实在在的困难,是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所谓相对生活困难,是指与给付彩礼之前相比,由于给付造成了前后相差比较悬殊,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来说变的困难了。该条解释的本意是在后一种意义上,即对绝对生活困难进行规定的。" i$ k+ [% {5 U; e- j2 p" ^
有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住所地村民委员会、镇民政办的困难证或者社区居委会的无业证明,来证明家庭及自身的生活困难。但是,在没有其他相关证据补强的情况下,当事人提交的这些证据不能证明自己生活困难,且这些证据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婚前给付导致了其本人的生活困难。
) N4 |+ D  W: E5 U5 |% z* v0 N# ~需要注意的是,不构成彩礼的赠与,法院一般不予支持返还。
! z# o4 T2 Y" W+ A% Q* d) e
! [2 c- G* h6 k关于男方要求女方返还金饰的主张,男方在订婚前给付女方金饰,属双方交往过程中男方对女方的赠与,故男方的该项主张法院不予支持。
8 {' L. N# I. |8 B4 a& C如果男方向女方的转账数额为“520”、“521”、“1314”等,那么法院会认定这是为表达爱意以一些特殊寓意的数字给付的金钱,应当认定为是联络感情或者表达情谊的无偿赠与,男方不得要求返还。
9 r2 ?& a" U3 D3 q' m* a. N6 X; t
( o5 k" c2 I: n. s( B5 }4 o对于一些没有转账意图的转账行为,因在转账中未显示该转账行为系借款或者附条件的赠与,法院对该部分转账行为无法认定,且双方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女方如抗辩称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产生了一定的消费支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作为彩礼构成部分要求返还。5 M) J1 T. F0 Y6 l
综上所述,对于返还彩礼案件,法院一般会综合考虑双方是否结婚登记、是否举行婚礼及是否生育等情况、结合彩礼数额、双方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共同生活期间合理生活支出、双方过错程度等因素,酌定判决返还彩礼的具体数额。对于一方婚前赠与另一方的金器,存在支持返还与不支持返还两种观点。具体判决,仍然要结合赠与性质、赠与时间等因素综合判断。2 M6 U+ w* ^  j!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6 04:07 , Processed in 0.22895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