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分子生物学家说“癌症是基因病”。基因是人体内的遗传物质,但癌症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遗传性疾病。只有相关基因发生了突变,才会产生异常的细胞,而人体的免疫力又无力将其消除时才会演变为癌症。所以欲避免癌症的发生应力避引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核幅射可能引起白血病、烟雾中的苯并芘可能引发肺癌等便是人们熟知的理化致癌因素。其实在致癌因素中还包括一些生物因素。 / q: |" l2 m" ~7 G: @8 Z( K
F# H& ?) S1 i. ?: n* z
) u( y) H' E8 e5 N 生物因素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感染,如肺炎双球菌可以引起肺炎,消灭了肺炎双球菌便可使肺炎痊愈,天花病毒可以引发天花,种了牛痘便可预防天花,岂止于预防、由于全球普遍推行种痘,以致已经消灭了这个疾病。尽管人类与这类疾病的斗争尚未停息,但现代医学对许多感染性疾病防治的辉煌成就,也让人们期待着医学能够像战胜感染性疾病那样地战胜癌症。 * |* s/ }: f2 C0 n
2 J' m3 Z( \1 }; D9 }- `+ R
由生物因素诱发的人类癌症在我国较常見的有:
; d$ u2 |3 F O3 s! E9 H1 t0 P4 R* D( W+ i
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幽门螺杆菌经消化道传染,在我国的感染率约60%,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的主要病因。胃黏膜在幽门螺菌长期的侵害下可发生癌变形成胃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至少半数胃癌的发病与之相关。胃癌曾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至今仍是发病率居前五的癌症。 ) E9 Q: r7 d3 U M" O; r$ |/ H
% x- w* r7 l. z- u$ P# |& { R& q' S& C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诱发肝癌。我国曾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肝、丙肝病毒经血液途径传播,感染后部份病例慢性化,通过肝纤维化、肝硬化进展为肝癌。肝癌为我国发病率第4位的癌症,80%以上与这两种病毒感染有关。。 % C6 R" w" R1 P) L
9 C: j# F( H, b/ n
人乳头状瘤病毒诱发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经接触、尤其是不洁性行为传播,有近百种亚型,其中的HPV16与HPV18为高危型,如长期感染此高危型病毒,可能诱发宫颈癌,至少九成的宫颈癌组织中能查到此种病毒。
; I( A9 B; p: T, Q' X; t, G' l4 Q; d$ Q0 l" K4 X
EB病毒诱发鼻咽癌。EB病毒多在幼年时经呼吸道传播,感染后病毒在人体内可长期潜伏,在免疫力下降时,有约3%~10%的感染者可能发生鼻咽癌,在EB病毒感染流行区域的鼻咽癌组织中90%以上能发现EB病毒的踪迹。 % t$ j) x+ c8 C4 B- w
: j- @3 i& P& r: ~
其他与生物因素相关或可能相关的肿瘤还有:
' B. [ [. C! ?" h2 m' ~; ?2 t& O
& {- Q3 h7 z. J# g( F 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阴茎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卡波西肉瘤、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埃及血吸虫与膀胱癌、日本住血吸虫与结肠癌及华支睾吸虫与胆管细胞型肝癌等。 ; R7 }8 Z2 T" g9 Z* L+ E
. z+ w( |7 p- u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的癌症中约1/6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性因素感染有关,我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最近的研究报告则表明:在我国的恶性肿瘤中18.8%与此类生物因素感染有关。这一相关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4%,可能与我国幽门螺杆菌及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有关。不过“与感染性因素相关率高”,对这部分肿瘤的预防来说到是好事,因为这些肿瘤致病因素较为明确,而且这些感染因素大多可防、可治,若能消除此类发病相关因素必能有利于这些癌症的预防。
. e+ n; L. F+ E$ W! ~) v
1 o& V* D! Y0 i5 `' c7 U" ?3 ^' \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加強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纠正共餐陋习,出现胃部症状者应作幽门螺杆菌检查,若为阳性则全家皆应作此检查,除儿童与高龄老人外,对检出阳性者皆应尽早进行治疗,以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收防癌的效果;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已感染者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病情的发展,减少发生肝癌的风险;丙肝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应慎用血液制品,力避不洁注射、纹身、穿孔等行为,丙肝病毒感染可以用药治愈,也就降低了发生肝癌的风险;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能有效地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从而有效地预防宫颈癌,被誉为“人类第一支防癌疫苗”,我国亦已推行使用;预防EB病毒感染的疫苗尚在研究中,专家们建议在EB病毒流行区EB病毒感染者应作为鼻咽癌的好发对象而作定期防癌检查,以期若有发病能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 X1 W* q* M8 e" n- k2 D |2 N. w
; U. A/ g# i& {, A7 ] 癌症或者说是恶性肿瘤是一个大类的疾病,它们的病因各不相同,即如本文所述及的癌症,它们的发病与细菌、病毒甚至寄生虫等生物因素有关,但作为癌症终究不同于感染性疾病,在消除致病因素后即可痊愈,所以严格地说这些生物因素还不能称之为这些癌症的“病因”,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发病相关因素”。发病相关因素的阐明,作用应在预防,即阻止发病。癌症的相关发病因素可能並不单一,如胃癌除与幽门螺杆菌相关外,食物中的化学致癌物苯并芘、亚硝胺等的积累亦是相关的致病因素,肝癌除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相关外,酒精性肝硬化、甚至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亦可引发肝癌。当然也有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在宫颈癌发病中权重可能就很大,接种疫苗预防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也就基本上预防了宫颈癌。 4 @; [7 c" D/ j- l& s2 D6 t; {
; J3 G: v' w- D+ {" t. @/ | 阐明某些生物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有助于警示人们重视这些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从而减少相关癌症的发病是有重要意义的。 " u! s+ i9 ], J9 d8 w' @# z
0 L& R" `1 H( N8 i8 o. }7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