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6 h! }% O. X2 D' A$ ^, a6 \. h8 X1 O3 P7 W5 X
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其中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可以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糖尿病等)、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所导致的骨质疏松。
1 X8 L. L) V" T! u然而不幸的是,大部分内分泌代谢紊乱都会影响骨代谢,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绝经等。
. I* [2 C+ V. P6 g4 H* c内分泌疾病与骨质疏松症
- t/ z4 D) z+ h5 |% D, o4 J- A8 A! j: L
01
) A+ z" ]/ {+ Z4 N+ Y" M3 B9 R8 p
甲亢
" e9 Z( \5 E4 e1 ~+ P甲亢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质分解加速,消耗了钙、磷、镁等元素,使之呈负平衡状态;尿液和粪便中钙排出增加,同时肠道内钙吸收减少,导致钙的负平衡;机体为维持血液中钙浓度正常,动员骨骼中的钙释放入血,加剧了骨吸收和骨矿物质的丢失。
( j7 |; A" A8 D' c6 w) W% h! w. h2 e同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具有兴奋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作用,但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占主导,因此促进了骨吸收,导致骨骼脱钙,进而发生骨质疏松[1]。
6 ^) Y$ e+ L0 F8 k* |, r, e1 `3 e
部分病程长的甲亢患者可出现骨矿物质代谢紊乱、骨量下降,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全身痛,且多发生于负重部位,如腰椎及骨盆。少数病情严重、体重较轻或绝经期后女性可出现骨质疏松症。
% B& K6 n4 p2 U4 [9 }) }9 z
7 R+ X" C" t4 s6 h
02
+ {) J# \$ h6 d甲减
# a- D$ A' }* M* n甲亢会诱发骨质疏松症,甲减也不例外,原因是甲减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体内的代谢节奏放缓,骨的破坏和新生速度也将减慢,虽然平衡看似没打破,但骨组织的新陈代谢变慢,这些“老化”的骨组织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状[2]。
4 X9 y+ \$ T$ ?6 a
& ?# F' G) Y+ F p( n03
* s4 o( z/ Q- q, R& Q9 n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0 A6 c2 f& A6 Y W0 t; T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素而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泌尿系结石、高血钙和低血磷等。
; _: q4 c2 ^& Y$ r" E$ W4 U+ P由于甲旁亢会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骨吸收加剧,使骨质疏松发生更早、更快、更严重,并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尤其是腰腿部更明显,轻则容易劳累,重者反复发生骨折,行走困难,甚至不能站立[3]。
" l* J6 F3 }- ?& r2 U9 _5 A! f6 N* b
04
2 ^' j+ H7 L: n& i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
$ b+ k x. ]; U q! _# X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则是易被忽略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高达20%~60%[4]。
& t9 z! I: Y5 C5 r* y1 Q! h8 N
糖尿病患者伴发骨折,不仅会带来患者痛苦导致生存质量下降,昂贵的医疗及看护成本,也带来了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 H$ V/ n1 W6 Y6 a% H: w8 n
糖尿病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 P7 m; d2 I$ v( n/ s1 s1)排泄增加,骨质流失
- B( [) @4 Y& a e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在这种身体变化中,有大量的钙、磷矿物质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如果此时缺乏必要的钙剂补充,就会造成患者的钙负平衡,继而引发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变化,促使溶骨作用增强,最终导致骨质脱钙、骨质疏松。
/ A( z9 F4 E6 b0 @; H; S# [2)钙吸收不足,骨质合成减少
8 n8 \$ l! Q2 j/ n; Q9 N. H, Z a8 ]
活性维生素D能增加钙在体内的吸收,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活性维生素D水平往往偏低,影了响钙、磷等矿物质在肠道的吸收。
# R/ w6 i/ w# y$ l, ?: k2型糖尿病所特有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对于骨骼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它会影响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 J; H% e' d! v8 A0 B& W9 y; _) }& V( A7 m e
05
5 Q- A' E: L/ k- \绝经与骨质疏松症
! R) A0 m/ W7 L* H& |. _; r7 _- Z* `9 u骨骼中有两种细胞: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顾名思义,一个是“破坏”一个是“形成”。这两个细胞在人体内“相互分工”以维持骨骼的完整性。
- g j% `% |0 R* a8 u: O6 S( |在正常情况两种细胞“势均力敌”作用保持稳定,我们的骨量得以维持。但随着年龄增长、性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破骨细胞强大起来,开始抑制成骨细胞,使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造成骨量丢失,于是就发生了骨质疏松。
" x5 O0 O0 b, B' C2 r+ |. M1 Y而造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女性的“保护性激素”——雌激素,在绝经期“断崖”式下降导致的。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所以当中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就开始“为所欲为”,就会出现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5]。
5 n; g+ m R7 k1 h2 l( n0 e+ [/ m+ w
最后,友情提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因素,因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更要注意防范骨质疏松症哦!
' |8 X; |: w' M# T! v
, R/ g* T8 P( _ ]8 D5 P)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