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3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4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8:00
版主
- 积分
- 11316
|
员工下班后$ H% W7 w' @' u3 T4 E' v% Q
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处理工作
/ H+ }8 q5 W' } e5 o+ K) a是否算“隐形加班”?, I+ N: f; f# D. W% s+ E2 T2 w- B, @2 P
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加班费吗?
' M: a) H$ p* F( ~9 n) m, A, M% X/ n: F+ _
湖北武汉洪山区法院2 c: L4 H, J4 v4 k* e
审结一起劳动争议案件
- i! i2 Z2 ?7 k- K* l+ P: T# q劳动者长时间在下班后
& p1 z* M) d/ _+ h7 ?- x用社交媒体处理工作事务0 ~, H; r! m, d' X8 G: U+ A
公司被判决向其支付加班费5000元3 ]: m y& v, S! N
近日,二审法院维持原判1 t: l7 Y% h7 l: ?: K. e2 p
该判决现已生效5 X" g3 h# F( n4 I0 N4 d
; a+ y0 J5 ]" C# e9 ?1 h24小时待命工作
5 r% C3 T) m Z" z% g2 i3 a半夜还有微信工作会议# c( j) @, n d8 U `1 Y; y+ A
3 U' ~$ _+ I- I c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张某入职武汉一家团购公司,双方签订了2年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工资16000元,每天工作8小时。尽管合同对每日工作时长有明确约定,但张某经常在下班时间使用微信处理工作事务,有时是简单回复工作问题,有时是召开线上工作会议,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 M5 N: o) Q9 u I+ Q( |- S6 B6 G
4 _/ E3 R D- c0 @, e
2021年11月,张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后为此申请了劳动仲裁。因对部分仲裁裁决不服,2023年3月,张某向洪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工资共计8万元。# J$ W U: O- u
# S( g1 `7 b( b H9 i; Z% V庭审中,张某认为,从2021年7月到离职前,自己一直是24小时待命工作,下班后仍在微信处理工作事务,经常工作到半夜,最晚的时候工作到凌晨两点,公司还会半夜召开微信工作会议。微信加班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休息生活,超过了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公司应该支付加班费。8 Q3 I3 B2 B' a' j
2 `1 M# J6 ~! n公司则认为,张某属于公司的管理人员,在工作群里沟通属于正常工作交流,而且张某接洽相关事务后,不需要他亲力亲为,所以张某不存在加班行为,公司不应该向其支付加班工资。$ j, l& k/ b$ b0 P0 }
6 a$ t6 w% l, A3 n# Q8 b. _9 ?
非工作时间隐形加班% p [) j7 X" s+ R* l
不局限于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 s" {8 S6 L- Y/ ]% _' ~
7 J% ~% S7 s$ j1 A6 H, o" o) F洪山区法院认为,本案中,张某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实行的是标准工时制。张某利用休息时间回复工作相关问题,已超出了简单沟通范畴,需要进行实质性处理,应当认定张某存在加班情形,又因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加班时长难以量化,全部时长认定加班有失公平,故综合考虑到原告的工资情况、职务要求、加班频率、时长、内容等酌情支付该项加班费用为5000元。+ R7 v0 n) n+ H' j7 }" F. c6 t# r
" T7 D2 Y/ O- H7 R) o* O- T/ J/ N# t
承办法官介绍,随着经济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劳动者工作模式越来越灵活,可以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提供劳动。对于非工作时间的隐形加班问题,不应局限于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在工作时间外处理工作事务,是否付出了实质性劳动,占用了劳动者休息时间。: }$ ]- \9 l9 X
* ~. Z1 s3 a% g+ c本案中,张某付出了实质性劳动,应当认定为加班。当然,不是所有“居家办公”“微信办公”都算加班,若是简单沟通,具有偶发性和临时性,未影响劳动者生活休息,则不应认定为加班。
' z: A6 m6 p) ^- z0 w+ R! N
/ n$ i! B. o' L2 \4 J# W引入“离线权”能解决“隐形加班”吗?6 A* o# q0 ^% s6 _ X2 z
现代职场,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发模糊,名义上“下班”但随时随地在“上班”,已成很多人的常态。
( u* ]0 b7 g. e, {
/ N, F0 a/ q8 V# c$ x6 n6 A有专家指出,劳动法应当考虑引入“离线权”。所谓“离线权”,就是除法定或约定之外,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有权拒绝通过数字工具进行工作联络或处理相关工作事宜,并不得因此遭受不利对待,从而进一步保障休息时间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促进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实现。7 m3 F& K3 D4 Z+ Y# ~6 ?& W
' K* D5 W: z f- r. c有媒体曾发表评论称,网络没有边界,但是生活有边界。法律需要赋予劳动者说“不”的权利,坚决为劳动者“撑腰”,使其更有底气拒绝不合理的隐形加班,从而让劳动者不再困于“网”中。! S5 W- `1 w; {# z
8 @ q; E! I! P6 }. L _
2 L$ e6 v: J+ p) R0 ^, G*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