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46|回复: 0

警惕!南通有小学生被骗10.7万元!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3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4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8:00

1440

主题

3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316
发表于 2024-10-10 19: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领取虚拟礼物
$ o+ I5 u! s6 T帮助延长游戏时间: ], l. i! s& {5 S+ r
- D8 S4 h( X5 i- a& q1 l
……+ a5 d; K5 }6 X- l4 ]" g' C. I% C
, S+ G, F1 y: g5 a4 |0 n  J
电信网络诈骗无处不在; T. e: B8 i0 H% d
现下,骗子们甚至把目标瞄向了未成年人/ {' d2 ?! y& N/ G% Z! p
由于防范意识不足
, ?6 k, h7 S  M" X4 f4 }  b+ Q我市已有未成年人落入诈骗陷阱1 f! S8 M/ a+ p0 p' n9 k, D
  i! X5 E/ k5 K0 @0 y: Y
骗子冒充客服称账户有违规操作,要解封账号必须转账到安全账户……因听信骗子的谎言,我市一名小学生被诈骗10.7万元。这是近日我市发生的一起金额较大的未成年人被诈骗案例。* M! J& f0 ?- V: F% r
目前' q, @% c4 e0 t. S. b* c6 i. H0 e

& \1 O; i& W9 S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诈骗
' r7 `% c6 |7 s* _1 L0 g. O0 Z7 l
1 B& u8 k% Q8 C) d: ?, m主要有两类6 A9 O1 n% c, a  [1 y) w
, E2 E( t# t; h1 f# ?6 Q
一类是偏向于威胁恐吓类
1 [8 d/ X7 M+ Z- C2 \! y0 V另一类诈骗手法则是利诱
' Q6 |& f5 t2 |/ k( J2 I* k2 M# H威胁恐吓4 _% Y9 h! U. C1 o- m
不法分子冒充警方、律师、法官、官方客服等身份,先让未成年人产生信任,再用“违规受限”“涉嫌犯罪”“不能告诉爸妈”等言语威胁的方式,利用孩子的恐惧心理再实施诈骗。
" F0 T* l. X6 z7 P9 a
6 T; }3 e2 N4 i2 O% F+ o( x' i利 诱/ O' I/ e/ ~- |* V
比较常见的是,打着“免费皮肤”“明星福利”“延长游戏时间”等旗号,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一些诈骗分子还通过红包返利“杀鱼盘”的模式,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的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o) S; B) R* u1 G6 @) y
在寒暑假和周末期间,学生的空余时间比较多,“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是比较多发的诈骗形式。不法分子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者是支付宝账号以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 f! Z5 S5 D( O$ A" ]: u- {4 \9 ]9 z) H+ Q% {4 ^& s# c) ^# m
看到这儿* d% I8 _7 x  Z2 {
很多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L* {1 U7 }  q, b
未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 r: z3 d+ ^/ q% b# y+ P' e! q/ }3 x
也没有支付宝和微信, x" c4 B, A; v6 N" R% c/ v" m: }
等电子支付方式
2 g4 j& V$ J( I: E9 M* ]" p诈骗分子是如何/ C- H5 j7 C6 t$ i7 T5 T, {2 e0 u
让未成年人将钱款转到诈骗分子手中的呢
2 Z$ A1 x8 f$ ]: ~目前犯罪分子骗取未成年受害人转账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不小心,很容易上当受骗。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通常不会绑定银行卡,诈骗分子就会以“未成年人不能进行操作”“需要成年人账户验证”等理由,哄骗孩子设法取得家长手机。如果孩子碰巧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就会让孩子直接发红包、扫码或转账来骗取钱财。- i% S# v6 F. b( `) a

0 Q) S; V& D8 \+ v4 l即使有些孩子并不清楚家长的支付密码,骗子也有办法。骗子会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视频通话,偷窥孩子家长的手机验证码,或者直接引导孩子更改支付密码等,从而盗取孩子家长银行卡里的资金实施诈骗。( t; B  }. z- y0 I

4 y# @! D+ D" d6 k6 H4 P可见,当前大多数诈骗受害者/ l) ?+ {. T% e$ N. Z' K( A5 q: q
是通过电子产品和诈骗分子联系
. s7 g# N5 T; e进而上当受骗的& c' p5 C* ]4 [/ j! [
对此,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防范呢
( s4 ~6 b+ v4 s. v5 S: o3 c0 j' S% u8 i8 K0 ^+ \
学校防诈宣传是常态化的,我们要求学生、家长和老师要知晓各类诈骗手法。学校有“五项管理”,手机等电子产品管理就是其中一项。但在实际中,个别家长为了自己轻松,把手机给孩子,未能保护好支付密码等关键信息,成为诈骗分子的突破口。因此,家长要多关爱孩子,多一些沟通交流,让他们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谨防上当受骗。5 T1 v9 {, @8 E. |" D6 e/ Z

7 \$ p1 j2 o* R) ~- |学生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经常讲解诈骗相关案例,引导孩子注意加强防范。尤其要告诉孩子,如果遇到事情真伪无法辨别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并及时报案。' C, u. a. d5 D* u
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掌握孩子的上网情况。尤其要关注电子设备上软件安装情况,除了一些必要的学习使用软件,要减少游戏、社交、视频等软件的下载。家长更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账号及密码、付款码、支付验证码等物品和重要信息。非必要不让孩子知道手机的支付密码,在开通免密支付时也要慎之又慎。
3 _* P2 B! C" h( t$ i% Z! b3 C8 d5 u) k/ E' N( o$ 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5 02:17 , Processed in 0.15977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