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专家说,消费是当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老百姓应该把存款拿出来花,救经济救房地产。专家还说,每一个百分点的消费增加,可以驱动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无论是实证结果还是学术理论,都表明消费拉动经济的效率更高。
/ G% G+ O. o9 p0 T/ l9 ?: b
1 w7 d6 Z2 V: b' B8 f, u
& H9 k4 B1 h8 _, X7 r 学识渊博的专家们,总是喜欢居高临下地指导老百姓“该怎么花钱”,但就是没人关心“该怎么挣钱”,以及“大家的兜里有没有钱”。
1 m# K* a$ e8 y& K
1 a0 ?) G. F$ T4 P8 p
任何行业,蛋糕不断做大,从业者工资稳定增长,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然而种种信号显示,当下普通人面临的生存处境越来越艰难了,我们正在迎来全面降薪时代。
- ^+ O- X8 p( ?9 X3 [
+ w' a* S9 q# L0 {2 F 把近段时间发生的几件事合在一起看,很难让人不悲观。一言概之,三大信号显示,全面降薪时代可能来了:
2 U5 T( ~4 ` Y
6 C7 o$ f- _5 N* s" K* [ 第一便是网约车饱和。
- v: i) F, u! {" t* v4 ?( X ^ 3 M+ `3 `% |0 n7 v) ^( y
* t J8 z. n/ O# f! M- J$ ]8 |
4月以来,广东东莞、山东济南、四川遂宁、湖南长沙、海南三亚等十余城市发布网约车市场运力饱和预警,提醒年轻人网约车已经过了“好赚”时代,不宜盲目入行。
' A$ v3 E x" v+ r- e
" w5 M/ g3 A2 `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底,全国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89.1万本、车辆运输证112万本。2020年12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8.1亿单。而2023年4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40.6万本、车辆运输证230.0万本,4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06亿单。
. P0 u3 L3 Q2 ]+ `: D4 G 7 P! y( V! B! K) Z4 g& Z! d
2年零4个月,全国网约车驾驶员新增251.5万人,车辆新增118万辆,但订单却减少了1.04亿。这是典型的“僧多粥少”,其结果是网约车司机收入大幅下降。
9 Y6 g0 H# U. B1 C( ? 8 G& a; p: h6 V# _4 F
以东莞为例,今年4月份,单车日均订单量减少到不足10单,15单日均营收只有320元,2022年10单营收就超过400元了。
0 C; P7 p7 w5 z' j- v
- D T7 r2 W2 U, w& L5 v3 ^% n 开网约车月入过万就更难了,在广州早7晚10,一天的纯收入也只有400元左右,一个月一天不休也才勉强挣一万二。用有4年网约车经验的王师傅的话说,我们都是拿命在开车,这种跑法不知道身体还能扛几年。
: {6 a. J) \" K
/ Q2 W& q% P1 @0 ]: B! e' D
- P& R& _0 v# }2 u4 O- t3 R 虽然该行业已经卷成麻花,每单利润大幅下降,司机收入锐减,但仍然无法阻挡新司机入行:今年1-4月,新核发网约车驾驶员证31.6万本,其中,4月17.7万本,增速进一步加快。
7 {0 t* V- e b: b5 A3 m$ C$ R6 D
6 z1 o8 t/ B& }% H( r, m& | 关于网约车司机,有调查显示,7成是专职,另外3成是兼职,而兼职司机大多数是失业后临时过渡。像今年这种行情,新增的司机多数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偏偏又遭遇失业的年轻人和中年人。
2 |. o+ w" }; ^+ w3 ~4 m* }5 u
3 e( y8 q+ p3 o# K# d! W/ [) | 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部门在交通通信的平均支出是3195元,增加13%。另2022出行报告显示,网约车市场规模突破2500亿,且近六成用户打车频次增加。
( B0 _" Y, x3 H/ V # n d4 U, K2 I' |6 q
问题来了,网约车行业还在稳步增长,钱到底被谁赚走了呢?
, f6 [( B$ c6 ~4 ~. X; X
) V" u5 D0 l$ L( W2 V2 V 平台经济,本就是靠资本蛮力发展起来的,所以最后的利润势必都会流向头部资本。不管行业如何内卷,本质上最后受伤的都是司机和乘客。
$ j P; ^: E% q1 V$ M
7 v$ q' D C6 r* L1 ` 第二,外卖员暴增。
2 ~1 h4 e* f) G9 p
+ q5 p3 m5 }9 B2 ^: Y y 和网约车平台一样,外卖行业也大量接纳了失业人员。事实上,当下外卖行业“僧多粥少”的处境,远比网约车更严重。
- Q. n; g t; T
* m" w% L5 K( W 3月份网络上流传的“外卖员首次招满”的说法虽然不合实际,但这两年外卖员暴增却是真。2022年美团一家平台骑手新增97万,增幅高达18.4%。
& _. W/ F1 ~$ U4 N& ^$ J
6 p" m* B0 q3 y# N6 e
另外,美团2020年发布的骑手学历调查数据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24.7%,照此计算,2022年美团一个平台新增大学生外卖骑手就高达24万。
( T6 ^# d) s0 a7 |# E! ] 对于高人员流动的骑手行业,招满的状态永远是暂时的。但平台却会根据订单增减情况,调整配送单价。据悉,美团外卖从去年每单9元已降到6元,今年年初降到5元,五一后很多地方已经降到4元,部分跑单奖励也取消了。
9 ?! O8 M [& S1 c: O6 E
' j8 @7 \7 v8 {. ~- P ' B8 b- g3 k' O* e9 O2 d" ? f" v
一边是不断涌入的新骑手,另一边则是进入淡季的外卖行业,此消彼长的结果只能是“僧多粥少”,网络上“找不到工作就去跑外卖”、“送外卖轻松过万”等说法,也被现实击得粉碎。
2 b, e) `4 y& A$ G- G7 z7 |0 g, V
1 g& R& [# _7 f1 t! n
跑外卖为什么越来越难赚钱了?一是供不应求,人比单多;二是外卖需求早已被开发完毕。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增长率为19.80%,距2018年、2019年的55.05%、35.97%都相差甚远。
2 T2 C5 g8 V: J# z9 q
6 y' j+ i5 V r* u" P; L 五一前后,外卖骑手的收入更是断崖式下跌。有人介绍,自己做了7年众包,骑手账号等级已升至最高,但现在每天的收入也只有100元左右,不及往年半天。
4 ` |' [9 X, \5 _ V
8 f+ w$ M( l; ?1 F0 b4 X3 |; L
: a4 J( Y: a: r* a6 d) T5 f
也有人表示,往年淡季里自己在午高峰最多可接12单,大包小包地挂满电动车,现在只有4、5单左右。
& ^3 ]; a. }, G
) T) F4 D& m% ?/ Y J
外卖骑手暴增,一方面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订单流失,用工减少,很多行业都在裁员收缩有关。
& K0 l2 W/ Q, l" {9 s
6 q. Q, I8 ^5 t! } 以地产行业为例,据可研智库数据,2019-2022年三年时间,地产开发从业人员减少了40万,地产开发上下游产业减少约600万个岗位。2022年是百强地产减员最多的一年,大概85%的百强房企都在精简人员,裁员总量超过10万人。
, ^7 g! H5 X; |6 t) w Q, G, s- a; Q6 e6 ]
与此同时,减薪也成为不少房企面对行业困境时的必备动作。数据显示,2022年降薪百强房企中,有72家降薪幅度超过30%,22家超过40%,6家超过50%。
; d5 t! k. U) R, k& h
0 ?3 \6 g: j, b( L
另一方面和大学毕业生激增有关,前面数据说到了,每5个外卖员中有一个是大学生。那么大学生为什么如此热衷于送外卖呢?
8 m8 A( [8 K2 I 1 w2 b) p' F/ `* Z+ x6 a0 Z
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件事:青年失业率已经飙升至20.4%。
' `2 O5 a' y0 m9 ?, _ , V8 c! Z: _4 r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显示,今年4月,16-24岁劳动调查失业率为20.4%,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5 V8 n$ b! m( B/ T3 R; ?' }- [
8 i4 m e" x- Y# f/ W5 U- i 有人会说,这个年龄段的人不都是在读书吗?统计这个指标有何意义?失业的前提是先就业,所以这个指标并不包括在读书的学生。也就是说,它反映的是已就业年轻人的失业情况。
! p. N6 k2 G( e* {( f5 _: Z
, ]1 [/ s; l4 [" X 再科普一下,世界上多数国家一般采用两种失业统计方法,一是行政登记失业率,二是劳动力抽样调查失业率。我们采用的是前者,也就是说,公布的失业率和真实失业率有很大偏差。
* r$ _, M) S2 C( G! l
7 O' W: n, [0 k7 ^3 q8 n! f x! K 说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08年12月中科院通过抽样调查,得出城镇失业率攀升到9.4%了,已超过7%的国际警戒线,但人保部公布的数据只有4.2%。
2 s' t9 D. |; s: f/ u
+ h) W8 v- H# ?9 g7 z
有人说,没必要按着这个数据一顿锤,现在的00后家境普遍优渥,就业没那么迫切,没合适工作自然不会将就,他们不像80后、90后,没工作家里会崩。
' o5 `8 q1 w1 n% r' s( a # N- X$ Q, A9 [; |, \- L
我不这么认为,我反倒觉得,青年失业率飙升本质上是整个社会体系迎来了“降薪”,更是就业降级的体现。
; a. p- q4 |% w* n9 |6 i0 d
1 ]& L* L: C- A ~" o" {, ?: Q$ ]& ]
去年以来,大厂、大公司都在降薪、裁员、缩招,这些企业向社会输送的人才,都去哪了?顶着大厂工作经验的,去中小型企业内卷了,而中小型企业被裁的员工,又去了更小的或新创企业内卷了,一层一层向下竞争。其结果是,整体降薪,且青年失业率一路上升。
( J4 I, r# f9 Z9 l0 \1 [ " ^% |/ f: O3 M( a. u; Q' E3 h. o
$ y6 C0 ]: R$ Q! O( z4 p! J 前些年,大公司都喜欢培养应届生,现在情况完全变了,企业首要任务是提高利润、优化资产负债表,开源节流。尤其是在招聘时,更会优先考虑性价比——在用工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招立刻就能上手的老员工,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自然更难。
: a5 X2 Y9 D/ f- i3 z) ?
$ L4 A* q( [: w. ~$ Z# ^6 s a! Z
大家记住,艰难时期,所有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自保,裁员也不是因为你技术不好,而是因为你太贵,而社会上恰好有大把技术更好又便宜的人才。学历贬值、自愿内卷,就是这么来的。
8 |& Q$ E9 n; v# O& ]* _
; p) i# H7 [! ^6 i& S
那为什么很多工厂还招不到人?核心是岗位和人员不匹配,不匹配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专业型人才严重缺失,二是人家瞧不上这个工作。
2 m. A% u6 ~" I1 W8 J
- F$ r/ D- }2 Y; E( m6 ^7 h: h! W' G 综上所述,不管是网约车饱和还是外卖员暴增,亦或是青年失业率飙升,都说明了一个现实问题:多数普通人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这点大家应该有共识,今年以来,大部分居民家庭的收入是原地踏步或者减少的,即降薪时代来袭。
" b1 F4 t S" M5 l1 U
2 E1 m6 z- w; E; f7 V' ` 再加上全国80%的家庭都被房地产绑架了——砸锅卖铁买房,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三十年的消费能力。
, x8 l- Y3 b% P( F 5 ?& H9 ]' A3 l/ e
这种情况显然是支撑不起消费市场的,因为收入和收入的预期才是消费的基础。口袋里没钱,怎么敢消费呢?难道吃了上顿不顾下顿?更何况,多数家庭还有房贷要还,孩子要养,老人要照顾。
/ C+ I- i! b7 k" W# d0 X; f) M 1 m& T( L9 c$ \+ ^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收入快速增长起来呢?这是解决当下所以矛盾的焦点。正如文章开头所言,很多人可能面临房贷高,孩子教育投入大,家里人生病等各种问题,但如果自己公司的蛋糕还在做大,工资收入还在上升,这些问题还是可能解决的。否则就只能各种问题累积爆发,最后造成家庭破产。
/ F: a; P( f0 @* `/ K , i/ W- b0 J! x0 z7 e% {
过去半年,国家层面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从扶持民营企业,到以工代赈,再到救房地产,还有加大基建投资,各种手段都用了,效果不咋理想。
* H9 B( p1 d" o! D
5 W' N3 B" n' a* E& s 个人觉得,这是大势使然,全球经济衰退,我们也很难独善其身,这是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无解。这种背景下,帮助民众守住生存成本边界线,是头等大事。从收入降低到万物飞涨,我们正身处一个奇怪的时代,对于多数人来说,保住工作 ,多储备粮草弹药,这才是抵御未知风险的明智之举。
; o+ }9 o/ V$ ?! S/ Z
! n5 [; _3 v* }" U3 |7 m! h(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