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Q( Z t( Y N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生育成本收入比是6.9(即把一个孩子养到18岁的成本与人均GDP的比率),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上花的时间几乎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因为中国教育的升学和考试压力都是特别高的。 2 V v+ h, o) W' I% j8 S* s; E1 T/ ^" `9 l" H, `/ f
基于以上原因,若想有效提高生育率,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强有力的财政补贴以及切实有效的教育减负。 % }2 ?+ ~$ o' h' H% E5 q4 P5 p: z0 r# U+ V2 M0 \% T
比如基础教育阶段是有提速空间的。可以考虑把中小学的12年期缩短到10年,这样就可以减轻家长的部分压力,提升生育意愿,还可以让一部分人早一点步入工作岗位。因为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现在很多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现在的人工智能和在线技术可以帮助教学。$ r2 F! ?4 j1 p. O$ I
' }0 |1 f' ^5 H/ a. |5 F在20世纪70~80年代,很多小学是五年制的,我的建议是小学阶段提速一年。同时期很多中学也是五年制的。现在的中考和高考让学生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复习、应付考试。假如中学阶段也可以缩短一年时间,那么基础教育阶段总体上有望缩短1~2年,中国可以尝试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制。! e8 O3 o$ b+ }. P! c% `# [% f
2 f$ E4 W/ M) e% E1 B借鉴:美国近年有2.1%新生人口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建议放开冻卵限制, M8 }* _% z, y1 c. }" e( P' g' ]
NBD:除了教育以外,生育率低的原因之一是结婚率低,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 `/ {. O/ C6 s3 U
* w1 G+ g, n* s- k' D3 C# z. ^梁建章:有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比如非婚生育,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生育率低的问题。 ?8 X( i9 h2 c5 [( g3 P. L
2 ]7 q6 _/ B! F% c结婚率低是亚洲国家生育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非婚生育在这些国家的文化中难以被接受。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非婚生子只占每年新生儿的2%-3%,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国家非婚生育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0 [" B9 X: W4 o+ [: c/ P- u' Q: w, u7 q1 y
非婚生育在欧洲之所以普遍,部分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在给孩子提供福利和教育补贴时不歧视单身母亲,使得单身女性更容易抚养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些国家的生育率有所增长。亚洲国家既需要提高结婚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变文化观念,即更加宽容地对待非婚生育。 1 M2 ]- e0 t8 K: t: t: B) s5 g1 T9 _$ d3 o6 G
我建议废除歧视非婚生育的政策,充分保障非婚生孩子的合法权益,包括立法保护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技术辅助生育的孩子,以及无条件为非婚生育的孩子上户口。 * v3 w2 G7 Q, h, M8 `; T1 E, f k s9 ^0 C" O# W7 p
这样做并非鼓励非婚生育,而是认为那些有能力和意愿去独立抚养小孩的女性,应该公平地享受生育的权利和福利。 8 d0 h4 k, `* _- I4 {, ] `; H2 {) r7 D4 m, m
NBD:您曾建议允许单身女性冻卵,这能否有助于解决生育率低的问题? 3 F9 r" H. _+ h- \: A 8 q5 W! f: M" x8 F( b, ? G梁建章:有部分单身女性不想找或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却想单独养孩子,有些职业女性想先发展事业,保留未来生育的机会,对于这些需求,现代的辅助生育技术可以提供帮助。& c$ N) I; }8 I9 T& o3 R
* Y! R, H& F3 m$ ]7 g. p6 h西方许多国家都允许单身女性采用辅助生育技术(包括冻卵)。2012年,美国率先对女性开放冻卵服务。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美国近年来的出生人口中,有2.1%的出生人口采用了辅助生育技术。$ b0 V9 T' c! S
0 b( t& s& {; c r; M' ]其实,国内也有许多专业医疗机构具备实施冻卵的技术。但由于国内相关法规禁止单身女性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一些单身女性只好选择在海外冻卵,费用比在国内冻卵高得多。 ( d* v+ l2 a, U ; M) S% L5 t, A, t* n0 L法律应当保障未婚女性平等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的权利。如果开放辅助生育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生育率。! ?3 k/ g* `6 @2 k' ~& o' D
% s& H' }" H0 }. O, m% r+ j
变化:未来还将有2亿~3亿人口迁入城市,一线城市恐仍有增长空间 # g' b9 V q4 Y) _9 D# i- MNBD:大家担忧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加速,根源还是担心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主要影响哪些方面呢?; F- W% M. p- X4 j) E+ t* C
& R/ A% U! f$ l' Y' w' ]
梁建章:人口减少会导致住房消费的萎缩,同样的逻辑,也会导致汽车、家电等其他耐用消费品消费的萎缩。 ( L" q S0 e Z7 X" r- N; Y7 J$ K4 U8 I/ T h1 B2 U/ g
随着中国总人口不再趋势性增长,不同城市的人口出现两极分化:一、二线大城市继续吸引人口,因此一二线大城市房价继续坚挺;而小城市和县城的人口则大量流失,住房价格将下降。1 K9 m: }3 D9 t. }
) }6 B) t$ F0 c
房价高的人口流入地区需要加大土地供应,而房价低的人口流出地区需要减少土地供应。同时房价政策还可以和鼓励生育政策联动,加大土地供应并给予二孩和多孩家庭买房补贴,由此可以提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间接起到刺激经济的效果。 I2 T) s, c5 [+ ?+ }& A- g( c- \4 J( \3 |8 j. i# i) T
随着人口减少,非但是住房以及其他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数量会减少,而且还会降低政府基建投资的需求。) L- T/ ]8 \) B& [ s2 H4 R
1 O2 }( q/ R' ~% s以往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时,有时会依靠政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来拉动需求,但未来如果人口减少,那么对道路等基建领域的需求也会减少,此时再靠基础设施拉动需求,有可能造成大量的浪费。* R( q( T; J. c: V8 |
- r3 k7 I' R* A1 h
NBD:正如您所说,不同城市人口会出现两级分化,但我们看到,一些一线城市常住人口有下降的现象。中国城市人口流动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0 J. f" w+ h/ e" r) T1 e, ~7 l' ~! Y+ H! y2 o6 V4 _, s! A
梁建章: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下降,主要还是前期在疫情背景下,受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外来人口回流等因素影响,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阶段性。同时,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生育成本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内陆一些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量有所提升。 ( z& `/ m, l9 ?9 n. J$ x9 a. O9 M4 _7 Z! f- e/ k$ t8 R) {
但是,我认为中国大城市的人口膨胀时代还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城市化率相对于中国的人均GDP是偏低的。和中国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国家,如巴西的城市化率远高于中国,所以中国未来至少还有20%的城市化率提升空间,也就是说未来还有2亿~3亿的人口将迁入城市。而这部分人口将主要流入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聚集效应的作用,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大城市的人口就会越多。7 y/ k& Y, f1 R& ]
; p. Y) m8 e. q1 m) J) O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是日本的东京,东京的人口有3700万,而日本的人口不到中国的1/10,韩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1/25,但是首尔都市圈的人口有2400万左右,和上海差不多。日本和韩国的人口已经不再增长,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减少,只有首尔和东京还在增加(靠吸引外来人口)。 % ?2 h% M1 R" y: P; x, O/ k + _1 h, N M( f p而在中国,一个大省的人口就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人口,所以如果有相似的聚集度,一个省会城市就应该有2000万的人口规模,而一线城市则可能有4000万~5000万人口。因此,中国大城市的人口还有可能继续增加。* s: h: B N( ?+ }' W1 m. S6 N
& T; _2 S% z- e8 X' G
误区:不是人口越少越富裕,低生育率会削弱创新力和综合国力/ w9 e' F# ^- }% P4 x" Z! o' G; H
NBD:人口负增长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怎么实现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Q2 K- _) D2 D6 U5 C3 Y
7 }; D5 G. K7 I5 Q- S
梁建章:如果年轻人口的规模出现严重缩减,很可能会动摇中国经济的创新基础。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来自庞大的市场和人口规模优势,如果人口总量日益减少,尤其是年轻人口规模的减少,这种优势会逐渐消失。( S" d+ M' S5 |# e: } n$ I6 s
; J _, T0 ]& {) x" s除此之外,人口众多不仅能促进市场多样化和层次化,也是形成庞大人才规模的基础。 8 t' O9 R V' q' L. }+ M( i6 K: T# D
NBD:很多人将今天的日本、欧洲的人口结构状况比喻成未来中国的人口结构,这是不是有可比性?甚至有说法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会更快,带来的风险更大? + Y$ t6 `" i \4 ~* Z, D2 m 3 [% V% |, O& G' w3 G+ d梁建章:平均而言,欧洲的生育率为1.6,是更替水平的75%,但不乏个别亮点,比如法国的生育率为1.82。日本的生育率目前为1.3左右,而我国当前总和生育率仅为1.09左右。中国低生育率的危机来得比日本晚40年,现在生育率已经低于日本。3 ~$ R# b5 L8 K4 d& N: B! g$ a
) s, ^+ E# k( i% n& a( V# W
由此可见,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在世界上是相当严重的,对未来中国社会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创新力和综合国力的削弱。北京和上海的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只有0.7,这是一个很恐怕的速度,意味着每两代就会减少大半的人口。中国只有出台鼓励生育的强有力政策,才能扭转人口萎缩的趋势。 & ~! K: H% c7 q$ a& X 2 |: B/ O/ g) h8 t6 `. _NBD:也有一种声音认为,人口下降并不是坏事,发达国家也没有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下降之后,可以对提高人均收入、生活条件等带来利好,这种说法是不是合理? 9 n9 e$ G- }) G$ c9 e; ?9 y; ]# g1 L4 C) C
梁建章:讲解人口和创新力的关系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虽然人口多对创新力有好处,但是人口多是否会加剧资源和环境压力,从而拖累经济呢?这一点上还存在普遍的认识误区,也是造成中国人口政策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h/ o; e" }; h( T
; U- W6 ^' A$ J6 k5 I/ ~8 I) t
有个需要澄清的误区,那就是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人均资源比较低的国家。事实上,中国的人均资源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要多。在世界十大经济体中,只有美国和加拿大是资源富国。其他大部分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的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资源都低于中国。当然最重要的是,从数据上来看,人均资源高的国家并不更加富裕。3 H. A1 q" L @$ _5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