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又是一年三伏天 ) n" j s; G8 E3 |$ e. r. k
“冬病夏治”正当时 ; v) e9 {0 L+ _9 s$ R4 i
夏天“顶流”三伏贴 7 K* Q% ~* n, E2 u, M0 k
登场了! & W5 Q# u( M6 N7 m! |6 W
' X5 h. L8 O% }. t: R' X& L
啥是三伏贴?
8 N% m: t+ P+ X* {0 @) g. V9 ]. n; r2 M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选用特制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药物容易透皮吸收,驱散体内凝寒之气,增加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X: A- H4 l0 A4 [7 G L3 y2 e
, A5 D8 f6 Q; l2 c5 k7 i+ e
南通各大医院陆续发布了“三伏贴”贴敷的通知 9 T+ X4 p2 c7 Z' e Z+ t+ }# N/ a5 D
/ l* i$ S) }+ A/ [. v( L! G& k
三伏贴小百科 7 r" E8 H' d2 u1 K
2 B# M+ @2 B( v适应症 % d5 C+ |) L9 Q. C# T8 s+ Q( F
1、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易感、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 ~6 Y& W$ G* ~4 T6 X2、运动系统疾病:慢性关节疼痛、腰痛、肩周炎、膝关节炎等。
. N3 h$ A- T0 }! T4 _6 s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等。
/ P2 b! W0 Y5 j" t+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 X% E) V& N; N" i6 F5、儿科疾病:小儿体虚易感冒、鼻炎、咽炎、哮喘、咳嗽、支气管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慢性泄泻等。 2 |; n4 O$ m$ G& H _ g! ~; \. \$ n8 O, j
6、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等 U# w' y& P" h
7、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0 U" B$ k0 z5 D& o4 ?: `3 i) |
[8 ]; q |8 K6 F1、作用直接持久。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尤其对许多沉疴痼疾具有更加显著的功效。
W; {, _' H7 L+ [' ?2、用药安全。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且“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消失后可继续使用。 2 D3 L% [6 N) e, c' g
3、疗效确切,无创无痛。穴位贴敷疗法所用药方配伍组成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确切,且无创伤无痛苦,可谓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 m& a1 t6 X6 `, o k! E
; i" v& Q. [3 @" o( U, b) C; j注意事项
% l8 J7 A8 T* C) z( z( {8 G1、贴敷时间:一般每次贴敷保留时间为成人6~8小时,儿童1~3小时。
" _. J: p$ |6 ^$ e# i' x2、贴敷期间应减少剧烈运动和出汗,避免三伏贴脱落;贴敷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因过度刺激皮肤引起红肿或损伤;贴敷期间不宜受凉,忌烟酒、饮食生冷、油腻、辛辣等。 6 b* s2 ^; w9 Q5 e" d
3、贴敷后皮肤会有热感,局部微红为正常现象,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也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2 S2 o6 t) t& v6 [% O
4、“三伏贴”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故原本在服药或进行相关手段治疗的患者,不可盲目减药、停药及停止其他治疗措施。
* w' \& {" D( d, b% H5、“三伏贴”贴敷全程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l" u: S, D8 V+ _2 N! B, L5 @% e. M: {1 q' C3 L/ ]+ d. I* w%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