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年末发工资,千万别任性。
& f$ q0 Z6 X5 Q0 Z
/ E: E" a; C9 `9 F/ R6 c2 e
01
$ o$ t) F3 {8 h4 w
金税四期对个税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
; N' w) M! {+ x
0 a5 T$ u6 u5 e6 P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今年稽查工作8个重点,有3项涉及个人所得税:
% ^5 q9 ]& n+ u3 ^; l
% X, e; ]+ C" u" ?
1.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2 p( a& S y( n% V: w5 i: I2 t0 G! H
" a% C1 K% v1 K# i2.网络主播偷逃税
6 j6 K" K* A5 @$ ?+ s* T( n
; X. C) E, M$ o* y! \7 K对网红主播、明星的处理,早从2018年就开始,到2021年短短4年时间,据统计,高收入人群偷逃个税高达47亿元!也就是为什么把直播平台和高收入人群列入重点关注的领域的原因。
8 Q8 }2 J$ q: Z7 p" O
0 x: _' k J4 [&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稽查重点之外,还有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后的税务稽查中,对个人的检查将是重中之重:
! t+ R0 C- U" m1 O J+ y/ |3 X& K/ ?/ Z5 b1 _2 D. l: g
1.一人一税号
* @& j. P/ ~$ |# F- D3 e" z) d) T/ o: W9 w) `
企业都是一个税号终身不变,而个人也一样,有一个终身不变的“税号”,即自然人的身份证号。以后,自然人的收入、社保等信息,税务机关将一目了然。
1 M, W( N. i( C# X9 l
! K6 V T1 m! b/ q5 V6 ?0 e0 r( P2.“非税”业务全面监控
/ p8 w+ ?+ |: c' \/ Q, p) a" {
G. w! Z$ u) i/ k. D4 x金税四期大系统将依靠第三方力量——金融管理、国土、住建、公安、民政、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部门的支持查税。
" V2 F( r5 e$ w! g8 N& B
4 O" b1 P/ E, W( r" y5 U/ m6 O3 S3.“双高”人群重点关注
4 V' I2 X1 c: P. ]6 M: B0 i7 }
5 f, c/ Y: Q+ V6 w) y7 j* u, _1 G2022年9月,海南省税务局联合市场监督局,首次开展对“双高”人群的抽查工作。
/ P8 z5 W. `8 M6 K2 j1 W' S8 x
* X2 ~& m% A. y9 K; D& u4.现金交易会发生巨大变化
9 ~- i+ m6 E3 ^ r3 f- Q( ^& s" a$ u k
“数字人民币”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为的就是在交易流程“留痕”。今年5月份,已经有省份开始以“数字人民币”发放工资!
5 u G. C1 F, T" J$ j3 @# H- w( p" \ o5 a% Y
02
7 N& t9 H7 [4 d! {9 g" v' ~
员工填报信息要准确!
$ d! B2 k5 Z& ~* h7 @/ N2 v
这8点不注意,后果严重!
1 \, p( r6 }, }+ D x$ S" N8 w; j( X
2 d# k7 E& ]4 O; [- a, H H3 p人员信息采集是个税申报的重要环节。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员工信息,将引发后果严重的涉税风险。这方面的风险点主要有8项,梳理总结如下:
3 r/ d4 S" r) ]
8 {7 F# M0 i- T: L+ b8 g1.虚列人员
+ J" E7 t5 a2 P* n( V( Z
7 Q8 w6 Z+ ^ h+ n: v0 t" h& e, }8 Q扣缴义务人存在虚列人数(虚列名册、假发工资现象),同时,个税申报的人员数与缴纳社保的人员数差距较大,以分解高工资来少缴个税。
) @! y/ x# q$ y/ F9 a0 G
" p t6 x R- Q% q4 u
2.隐藏人数
) c o: F4 I: E" q+ N' W' s: J- K. d: d! A
为达到某些税收优惠标准,享受税收优惠,如为了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将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
) U z" H% b6 @" z! L' ^
8 l6 s0 T0 [$ P: p9 c$ R3.入职、离职时间填报错误,导致个税申报异常
+ {. P; V9 T, A6 q4 L
: M, e7 }% y& m% j' u& }& a& D4.员工电话号码填写错误
1 i( Y8 s/ \9 x6 {' T" J& k: `
/ E7 X. C# c4 ]' s! X4 y, |) c
目前,部分单位申报表中个人电话号码为11111111111或者电话号码与本人真实电话号码不一致的现象比较严重。
# B+ _0 X) Z8 y3 g, L& A4 y; X
影响:在汇算清缴、核实事项过程中,税务局无法联系到纳税人,会影响纳税人汇算清缴甚至可能会导致纳税人多缴税款或者产生涉税风险。
$ U4 Q8 }: M# [# g* Z' b3 r$ o( X
5.任职受雇类型填写错误
& A. t$ r( g9 f X
' _! i; [/ x/ d3 E/ H7 }+ c证券保险行业的劳务关系要特别注意,关系到基本扣除等项目的连续性。一般的雇佣关系就选择雇员,一般性劳务选择其他。
5 M! B3 q4 o# g4 j) ]# K
5 m' e! N0 Y, ^3 h- S0 M
6.退休人员等特殊人群个税处理情况
9 H+ R3 g1 E8 G8 j9 v+ Y
' t* ~: l0 H. U" {" f; P退休金不属于劳务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退休金以外的收入,需要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退休后返聘所得的劳务收入,每年超过6万元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R+ e+ Z4 S) d4 x+ N1 E5 d1 M5 q: m! p5 C) [4 B2 o7 V
7.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写有误
' r/ K0 z# p; L1 M% G# I' ^0 @% \5 E+ D8 f, R7 _
建议单位安排员工自行下载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不仅单位风险较小,同时,有利于以后纳税人的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需要注意的是,本人任职单位一定要填报准确,否则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不能推送到正确的任职单位。
- ] e& i8 [# p. F- Q
, n3 N% t8 h# z
8.个税申报工资与企税税前扣除工资差异较大
$ B# g* q) ?1 |- b2 ~. l' e
" Q& v1 ~1 Z. v2 q$ v尤其是个税系统申报工资<企税税前扣除工资总额的情况,如果差异较大,要么少缴纳个税,要么少缴企业所得税,一定要做好自查!
1 i5 [( W8 L" W6 `
7 f; I1 |, O- |1 t( K03
4 V& B# p; o" E+ `3 c1 ^7 |( V" i, `这3种发工资方式违法!
) \5 A) h P% Z# q# l+ O% b8 w9 d- T7 C+ N, M3 [
1.通过个人账户发工资,违法!
( l" O T# G8 R8 Y2 }
( Y: `* K4 N- ]7 A一些用人单位不通过企业公账发放工资,而是通过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发放工资,以这种方式来规避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而逃避责任。
5 n3 s/ m. A/ G: c
% D$ t9 e6 w& s' [7 a除此之外,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法官提醒:
3 J9 }3 _% Z. b/ h& m2 i3 _8 }0 {; C" D8 }7 q. K. R. y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若公司通过个人账户给员工发放工资,诉讼过程中,公司否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称只是股东或资金往来关系,在没有其他证据情况下,劳动者就很难证明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4 F0 a. d3 Z% ^
) ]$ E5 y' t( D; |5 D2.多发工资不交社保,违法!
5 O4 i$ l. i; R+ }8 [; P, ]
- @9 E: d& j d+ {+ B$ I: i; k( g* X
求职过程中,有些人发现缴纳社保后,每月到手的钱会少。有的用人单位会以此为由,说服劳动者不缴社保、多发工资,而有的劳动者也愿意到手的钱多一些。
* f. j5 H. X6 y! V4 }2 ^
3 Q; x# b1 y( T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或不按规定缴纳社保都是违法行为,均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R/ D% d' f# T* G2 s" z4 d1 N: h' V# l- |5 p9 O) h3 [2 Q9 s
如果单位不给交社保,员工有权要求补缴,也可以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4 i( v6 j* s: U& y1 {2 T
2 K0 M3 v2 l3 F5 p$ ^) O# z, A a9 c K
3 \' G, [0 z& \( o
5 s# m5 n5 t9 k' N
3.用人单位任性扣工资,违法!
0 E4 N5 a! h* A3 s" V3 d6 j- n. q' F7 {% B3 ~! f/ J B( @$ \) [+ v- _
有的用人单位为防止员工跳槽,会扣下员工的一部分工资留到年底再发。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这种情况属于拖欠工资,员工可以通过劳动部门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全部工资。
1 ^- W0 T L. G
3 m+ ]4 m& i: V7 ]. J
此外,有的企业有上班迟到扣工资、请一天假扣三天工资的任性规定。
. C; [& s9 U. K& Z1 z
6 s% E7 {9 \: P! W7 I4 ~04
. D! Z7 t; V" Y2 d9 @. o
个税如何合理筹划?这3种情形合理合法
, \6 }1 \) L2 y8 G$ m: u# Z
- u! [ r. x8 }! y$ a! F
1.分清收入构成
! g* f& X" U) Q% m8 O1 O- N" `2 z$ n7 o: H1 Y4 |& q
这是缴纳个税之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认定收入性质。比如,以年终一次性奖金方法来计税能享受较低税率,值得注意的是,年终一次性奖金一年只能申报一次。
6 [9 j& Y8 p7 G7 B
* \0 [5 m9 N' E2 _
其次,区分需要缴纳个税和不需要缴纳个税的收入,比如差旅费补贴。但要注意的是我国税法规定:凡是以现金形式发放通讯补助、交通费补贴、餐补,视为工资薪金所得,计入计税基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凡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实质,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属于企业正常经营费用,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 q" ?% s4 F! O6 R& |$ t' A# s6 T! \
2.充分使用专项附加扣除
; B" \* N6 O! j, c
5 }0 j6 c# f( e& {1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一项合理、合法的个税优惠政策,大家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到应尽应享。
4 p7 F# ^. N8 E2 f
5 f! \9 H1 y$ U Y: C3.了解扣减政策
0 q$ `% M( j2 ]$ v4 O
* a( w: u6 Y! E6 i0 L& h
在认清收入构成后,就要了解自己所能适用的个税扣减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
, {" Z) f6 x8 C1 h! Q
( G+ ?" ~# o+ F比如,个税的免征优惠、公积金抵税政策等。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税务局。
" b3 ^/ D& \1 v7 w
- N1 j1 D$ Z6 G+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