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q/ U( j G- [# |/ x2 h6 V; | Q" Z
01 0 T/ T8 S) U1 I4 R* z 7 \8 p& R( o5 q! C l. F& G0 H; t% h' v( f3 D内卷的随身WiFi市场 : w% g- P( O5 t. O& J) }$ b4 E; [ : S, o& S ?( b- q9 I+ H100G/0.5元、1500G/1.9元、3000G/2.9元……谁能想到不到10元还包邮的随身WiFi竟还能搭配如此便宜的流量套餐,从硬件到流量价格,随身WiFi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似乎陷入了无限内卷的旋涡中,更有品牌为吸引消费者,直接搬出3000G试用流量,并承诺“效果不满意、网速不快、信号不稳!”都可以免费退货。; u$ a& f/ E5 v; Z0 O! ~
7 p' I2 U' v) A4 Q. |7 y I- b* ~
随身WiFi流量售价极低9 d) \/ @* W3 h2 @3 V+ g/ s0 k
/ |0 M# Y. f+ y7 K& }2 B
当随身WiFi硬件设备已经趋于赠送时,如此低价的流量,让不少消费者疑惑,这些随身WiFi厂商究竟靠啥挣钱,毕竟商家如果长期亏损,产品后续服务、质保这些也是极麻烦的事儿。 7 D; T( t$ ?0 l( F& g * f9 C' d3 v. l虽然顾虑不少,但U盘大小的随身WiFi加上极低价格的流量价格依旧让不少人心动,毕竟户外踏青、自驾甚至出差时,随身WiFi本身就是刚需。因此,在真正入手之前,弄清楚随身WiFi价格原理、猫腻乃至后续玩法还是相当必要的。 7 n" n* z1 n! i8 z# }; k: f; k5 W' n7 f. ?2 K
02 , b! n4 o6 p" D, t: Q : ]& l/ O4 T8 `( C: L流量低价迷局之文字游戏! ` e6 V4 i3 `) R3 l9 k( i
( P( w( N* O3 F b' u( p随身WiFi给人超低价的感觉很多时候同其文字表述和电商价格套餐有一定关系,之所以能做到10元内的价格,往往是限定用户选择所谓“基础班+1个月10G流量”套餐的,大部分随身WiFi很多时候都会提供“性能版”“旗舰版”“顶配版”等多个选项让用户在购买时挑选。) S Z& b. H+ ~ [& S4 s1 U( J
- g# L: x J+ L
以一款“基础班(单核双天线、2100毫安电池)+1个月10G流量”套餐仅6.4元的随身WiFi为例,如果将硬件选择升级为“顶配版(3000毫安、八核八天线)”后,价格直接从6.4元跳升至106.14元。; W# j) h2 W. o c( f
9 c! t! L! ~' x' r同样的,从基础版、升级版到增强版、性能版、旗舰版,不同版本间的硬件售价差就在二三十元,而流量方面,10G/月的流量显然有些捉襟见肘,好在出厂包含的1个月流量无论用户如何选择,其价差也就2元左右,并不会对整体购买价格产生太大影响,但这一个月本身也不是随身WiFi厂商的目标,后期的包月、包年套餐才是这些WiFi厂商的目标。 2 o) J2 D3 C7 ~, V7 } % N' R3 K$ X. R4 ?% m0 v随身WiFi后续购买流量价格有所上涨,但比5G流量加油包依旧便宜不少+ F& t( j g* ~; @/ Z \
5 G/ b! ]8 k1 e" \2 X [
购买硬件时配送的1个月流量到期后,用户往往需要单独购买流量,以笔者手上的新讯阿里云套餐为例,300GB/月×6个月的流量套餐合计需要133.4元,算下来每个月需要22.2元,相较中国移动10元15GB的流量周包而言还是便宜不少。4 i4 H4 s4 p( |! |. E: }
: |( L9 g- k. K6 e3 B
不过这里需要多留一个心眼的是当下不少随身WiFi厂商在电商平台产品选购单或产品详情页中,均取消了流量套餐的详细介绍,用户需要单独联系电商客服,才能以对话的形式了解,但大多数客服也仅告知用户收到随身WiFi后扫机身二维码了解确切的流量套餐,多少有些藏着掖着的味道。 $ @( V9 V& g, L* X+ j. R
6 _/ y4 r7 _! F! ~/ G
03 % m6 ]& }! s6 F% A1 A' A& p$ S$ N( l& U4 b$ d/ E
流量低价迷局之本就不贵的流量 " C# Z( `' P+ d- @' _6 G# I2 F/ J; c) J8 F
这里的“本就不贵”并不是说当前人们手机使用的5G流量不贵,而是大多数低价随身WiFi使用的4G物联网卡,这类卡是三大运营商为物联网服务企业提供用于智能终端设备联网的卡,仅面对企业用户进行批量销售,普遍用于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智能城市、自动售卖机等领域。 6 d( u7 v; q3 E- ?6 m- r: u9 U% U: t F( F( o4 s: G
不面向个人用户销售。但目前很多物联企业通过技术手段让手机、平板、随身WiFi等设备也可使用,并且流量资费较正常通讯卡相比会有很大优势,加上代理模式的销售推广,从而很多客户为性价比而选择去购买物联卡进行上网。 / R! V1 {% L. ]% s" D, a6 x # v) M0 \3 Z# f1 {物联网卡的流量套餐本身就比正常流量套餐便宜,一般代理商的套餐成本价100G可能是20左右,卖给客户订购39.9,这中间就产生了近20的利润,同时还存在用户激活奖励等返利,代理商正常经营的话也是可以赚钱的,而用户使用这类互联网套餐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网速慢许多。 9 {! t. L; c! O& F + i1 F: `- ]4 {. p$ I, i/ \6 I7 z' O对于习惯手机5G网络的用户而言,4G物联网卡的上传下载速度多少有些“龟速”了,不过从解决网络有无的角度看,这样的网速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O8 n# T+ O" A) `- k5 K3 ^
$ Y1 |6 t4 t6 B9 d- v) O
不过并非所有的商家都愿意赚细水长流的流量钱,不少想赚快钱的随身WiFi品牌还是对流量动起了歪脑筋,最常见的就是流量虚标。承诺每个月100G、300G的流量可能实际提供不到50%,类似流量虚跑都是小问题,不少黑心商家直接在流量查询后台动手脚,也许用户实际使用流量仅5G,后台直接显示使用了10G、15G都可以,个人用户几乎不可能查看到4G物联网卡的流量详单,可即便用户甘心忍受到手流量减半的不公,WiFi厂商依旧会玩限速那套把戏,当用户感觉前几个月网速不错,充值年套餐后,就越用越慢、越用越卡。" W; M" P* {- ~0 ~1 R
& F9 ~2 s, K. U此外,大流量卡恐怕很大程度上是虚标,以电信的卡为例,运营商规定,单卡单月最高300G(实量300G,超过后限速),所以WiFi厂商承诺的1000G、3000G到手流量究竟有多少呢? ; L) t8 S, P+ R1 x& m/ P+ o& x* O. u
+ T% g ?2 t- t# D7 r( N. }1 X; H
04* u$ N7 X# O) x, W* H* [' `
* Z! g! ]; {, F$ W
流量低价迷局之消失的SIM卡插槽% w8 L! e, Z% V- P8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