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9 u% C- o+ W+ Y' K9 w. d$ F未按税法规定,自行扩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税价值(如超过12个月长期暂估入账);未按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方法进行折旧和摊销(如扩大折旧摊销税前扣除范围,扣除未使用机器设备的折旧等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折旧和摊销;扣除股份改造形成的资产评估增值所计提的折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6 e4 j% k! j+ ^( }1 X+ k5 d * q' v& O% f% Q% \扣除不符合规定的加速折旧和摊销;使用综合比率折旧摊销)等未进行纳税调整;固定资产以前年度已作一次性扣除的,后续年度是否相应进行了纳税调增。3 [. I, V' l# k& k4 s
3 Q7 z6 c' ~0 @# T' ~5 R+ ` h' ?/ z重点核查:5 j/ u9 O" S/ \5 _" B
9 R2 n; y$ a# M! ^# S, X
核实资产计价,如:通过核对购货合同、发票、保险单、运单等文件,核查外购固定资产账面原值是否正确;核查折旧和摊销核算方法和计算金额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C8 H: a0 O% {" x6 V
! D; [. @! |7 j* T. {+ R
检查科目: / K" T: D7 N$ W 9 f$ b" U5 s' C' e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 " E8 q' a9 {+ U7 H! O5 H9 |4 y& m- b$ _) b! Y% y8 _" k3 ^
政策依据: & Y: a, E' W! U3 s' g1 Y1 j! A# x4 Y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五十七条、五十八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06号); 3 v' ?* H: @$ `6 _/ w; V/ o& v& |/ f! e% T' E- X* K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公告》(2019年第6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问题的公告》(2018年第46号)等。4 q! N, r3 c& e$ A9 \& Q
+ ], j2 \$ y3 _" T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 ~, T; P2 M# P* k% w$ E3 X * V' O; Q( s; |2 P) b' F3 s7 W问题描述:& M; g& X* q; Q! ?7 b0 ]. u; B
5 g* q) ]& E3 n9 N' G# ~8 t
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未正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 G; H% U. y9 C& u . b7 `. f6 i7 k' O0 K6 b9 V# {, n如:在建工程等非销售领用产品所应负担的工程成本,挤入“主营业务成本”,而减少主营业务利润;大型设备边建设边生产,建设资金与经营资金的融资划分不清,造成应该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借款费用划分不准确; 5 t* G0 d6 x1 T1 k9 K7 L& d5 ] h/ Q0 \7 H5 W: B6 t( a* H. I
将购进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物资记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性在所得税前扣除;未按规定计算无形资产税前扣除,把取得的无形资产直接作为损益类支出进行税前扣除;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在成本、费用中列支;未对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进行摊销等。 8 ?8 [" h9 H- M& ^# z$ P1 d6 A3 H
重点核查: 6 T% A. M5 \' x4 }' n }4 @- ]2 a$ e8 P7 E
“在建工程”等科目明细,看是否有应资本化的支出未计入相应科目;核查期间费用中是否有直接列支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 \7 r3 c: V, h* p( N1 O ' j) Y; t% c; l8 u$ x, `* e, z2 ^检查科目: " v. Z, o' K; z2 k* B7 D& K0 }' |6 |; Q9 h2 W4 ]! C4 q- o
费用科目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等科目。# ~2 Q$ T; d+ z8 \. Z7 d
0 q0 m$ b1 [: i$ ~* g( x
政策依据: H: W- i: |# y+ X. G9 I4 j5 m2 ], m: h8 K4 v2 F* G9 M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等。 . ?) O. A% R7 q6 F+ N/ U % n7 x+ z4 ?2 ~3 `5 B9 X) |7 g W# O( ^
& D( N/ G' x; G% v6 C
各类预提、准备金支出0 o8 I& V) b3 j* ~, x }- P
9 g8 [8 v8 o( Q, P7 V5 V
问题描述: . i; O7 z$ Z z5 o6 j1 W * b7 a$ T, z) y# ^0 A/ \/ v已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项目中列支,没有实际发生的各类预提准备金性质支出(如:预提费用;资产减值准备金;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业务形成的预计负债),未进行纳税调整。(税收政策特别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准备金除外)* F9 |* `# c. f
% P% _$ \9 C. {5 s; ]# d
重点核查: 0 o6 L2 e6 {: F # X$ c7 C4 X9 S- Q3 o是否有预提费用、提取准备金等,是否在申报时做纳税调整;特别注意如有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业务,核查“营业外支出”是否有预计负债发生。 9 F) X; Y8 V/ ~/ y1 r N; ?3 ]3 ^" c N0 f6 M
检查科目:+ v2 x- F5 i! W+ y+ }0 i# N0 f
: r1 n$ u. O9 U5 |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预提费用、预计负债、资产减值损失、各类准备金科目等。$ i! w: _, M: \ @4 V: n% g
0 b }( {& n: x/ `- Q$ L政策依据:/ i$ E$ F4 D3 @2 p6 ?5 ?9 U5 x- @
& f& U$ W8 l. X- a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五条;《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2018年第28号公告发布)等。 / B7 F5 l3 I( k2 Q- T1 L- q! j$ \ " u, Z: J/ r( q工资薪金支出 $ v! v* ^2 Q, l7 q+ v # C) ~$ A5 R) c [) }7 V( M问题描述: " b7 |; J# c; C' F# s' P3 ^ N$ l
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规定范围和确认原则,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Z# I& Q: U: T5 d% @
+ D$ \$ b# ? M6 N4 V$ f( c
如: ' W4 F+ Q( {& Q4 z. W' L3 |2 m2 F + R l2 c3 _' r3 g8 _A、工资支付名单人员包含: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企业职工;虽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企业不支付基本工资、生活费的人员,由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等列支工资的职工;无劳动人事关系或劳务派遣关系的其他人员。 & U# l2 A! {& N* I2 J) X! f5 ]2 a& k: y U& f
B、工资的方法未全部符合以下要求: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是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否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 {, ~8 h- R8 Z : a8 i: o: w' T5 b- x, fC、因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上确认了应付职工薪酬,但没有在当年实际发放的(包括:已提未付或未在次年汇算清缴期结束以前支付的上年工资,股权激励计划等待期费用,重组计划辞退福利等)。: T! G# |% K5 @9 b
) ]6 {# w: a# h+ _) Q& l' v0 ND、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总额是否超过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限额,超过部分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6 B$ H) C% N( ?, Q' X% h. ]$ ^2 }7 \# m" m
E、企业作为用工单位,已向派遣公司支付派遣费用,仍税前重复扣除被派遣劳动者工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及以工资为基础计提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 * H( E2 U8 ?# f Z6 b! ~7 a/ m2 x , H/ i7 }4 C! ^重点核查: $ n p W5 P0 t. D9 O8 q1 Q3 X/ v2 b9 @4 c# L
A、工资支付名单人员是否是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不应包含: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企业职工;虽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企业不支付基本工资、生活费的人员,由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等列支工资的职工;无劳动人事关系或劳务派遣关系的其他人员。- n+ U8 {# W! A* g
' c3 U, H5 S& O$ iB、企业是否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是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否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是否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是否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O l, |4 O. d! l8 N. H
+ V ?7 k6 u+ Q9 o& W9 C \9 F9 t
C、因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上确认了应付职工薪酬但在以后期间发放、而没有实际发放的(包括:已计提但未在次年汇算清缴期内实际支付的上年工资,股权激励计划在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在对应年度税前扣除,重组计划辞退福利等),是否调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 {$ j8 k3 H. B+ B& J$ X/ E1 R. ]4 v
D、有无将应在职工福利费核算的内容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列支;核查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总额是否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子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 h7 [ Q( _" d8 e' u' m3 E$ a0 f/ T% {# Q
E、非同时符合规定条件(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的福利性补贴,未作为职工福利费,而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扣除。. U7 T2 O8 P M. e$ B" g. M
2 c7 Y4 ~3 Q7 Q1 u2 K' V( \检查科目:" t1 V" d/ X3 Q8 t
; y# M5 `3 l. D# X# d费用科目及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等科目。4 O" v0 D3 O( L7 P0 l
. r+ l% \- R' s6 [# [政策依据:6 S5 q8 a% _1 U. Q5 w' e
0 y9 s# L4 b* F# j- f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2015年第3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2018年第28号公告发布)等。3 w6 W* U: A: P$ N3 X( s+ o% B
2 O3 n% p0 I+ Z. y
8 ? I' [8 b. P! n* S 5 y" P/ G5 V3 {: ?0 R% o6 N: c三项经费支出 & m8 a+ e0 }4 A" ]9 K/ D; \' x! B/ U7 _: h/ p- T/ f
问题描述: + M$ {$ K5 H+ a) z5 ?0 ]- O2 R) g0 R) U. H
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支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规定范围、确认原则和列支限额等,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 W9 Q7 M( A; K3 l 2 g; }/ D' O7 H$ O! W如:没有《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或合法、有效的工会经费代收凭据列支工会经费;将职工福利、职工教育以及工会支出直接记入成本费用科目(例如将用于职工食堂等福利设施及相关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不作纳税调整;已计提但未实际发生(拨缴),或者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超过列支限额(工资薪金总额的14%、8%、2%)不作纳税调整; ; r* z1 w: e- M6 ?* J K- @; X F1 Z2 B& w: o; s+ Q
本年未达比例,将上年超限额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结转扣除等。(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起,其他企业自2018年起,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薪金总额8%扣除) 8 h/ j( p) _2 d ' L8 ?; |, Q6 S' i, m4 i7 `9 s重点核查:( u% Q* Q, v2 z9 S
6 g* {) o) M: V7 X8 X% p
核实三项费用使用情况,核查是否有违规混淆或超限额列支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职工福利费,是否单独设置账册,是否按照税法规定项目进行准确核算;特别注意已计提未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是否进行纳税调整。3 _1 M9 v. Z' |" n4 ]3 u
& @) t# q5 ~! ^. _' D6 N, I核实捐赠支出,看是否符合规定,计算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看是否超额列支。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的现金是否全额扣除。/ T& |/ r9 h7 L e
. r; b9 G# S/ d5 X" _ Y
检查科目: 6 t( c( ?3 q# B8 N* L& n: [7 t: @, q$ J5 s
管理费用-其他、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 H( z t4 V8 q( C3 E0 V: N- }
% L3 \0 ]: P X: S. P
政策依据: ' s* d% a' T/ i3 d5 j( B7 P7 e. c* w3 L% ?% ~
《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结转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5号);) i: N- k" v# t5 [% W
% q i! [. y7 G$ r# n- R
《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企业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49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2020年第9号)等。 & z/ b, Y# W; r2 v; l: L% o$ k9 L! k3 H$ v! {3 \% r' l; z! ]; v1 ]
" e% I( B) Q9 T- E7 D! I* B2 w' i7 O6 W, {3 U' w+ Z
财产损失税前列支 P, L5 W6 u2 |. x B$ y. n# H 1 x l) f4 ^" V; _3 X) d& }2 S问题描述: 6 c4 o5 R/ ?: k i% V; I2 V% B; a; h% {" r
在扣除程序、申报方式、确认时间、核算金额等方面不符合规定的财产损失进行税前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如:损失未经申报或申报方式错误(应以专项方式申报而作清单申报等);未在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未减除残值收入、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0 W: @8 I% i) B, r
" r( L7 G- c9 y; @1 W5 h重点核查: 4 f/ v. X- x- G( r, [2 ^2 _0 }- ~% j$ ]% I, [1 [
核实企业列支的各项损失是否真实,核算是否准确,重点核查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N, z+ |* s- i F* ], U
9 O7 l w F9 f b. f1 W检查科目: 9 A$ j. v2 [& C( V7 N z. E$ z) Z$ K4 ]+ Q' @$ ]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库存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等科目。9 U7 n7 V3 C# _7 J! ^( X# V5 Y+ [
- n9 p0 F \ v& ~8 m# q政策依据: * h2 p) A0 Z' b" \/ y7 r$ o. d; Q6 o1 m" {( k ^9 m: Y( q4 T: h2 |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2011年第25号)等。 9 O5 ?" R: r! P% y( `6 |) U8 `; u Q. O% h3 S b7 X; z' x
关联交易支出" M9 L6 \& q/ S# m8 g
4 J3 N0 {/ C; o: M, B- ^
问题描述:, `' c( N0 q* b. G) r. p' h
+ t, b: }; u1 } b1 |A、关联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在税前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u/ u' Q, J y
S ^ u& D# y4 aB、总分公司等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进行税前扣除,对应收入则挂在往来账上。* g$ B0 P9 P3 @) J* B1 A.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