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 b E! R" g% W* I. U不过,历史上真实的黄祖,并无被黄盖两合生俘,还作为人质换回孙坚遗体等事迹。而且他镇守荆州东门近10年,屡次挫败江东孙氏的进攻,并先后射杀江东名将凌操、徐琨等人,战绩也不容小觑。$ M; I# E" r* a' \9 N9 |* v
( f0 }; f/ _ g, Q$ r- ~' f
事实上,真正的黄祖,其能力比演义里的那个心胸狭窄,杀人不眨眼的冲动鼠辈,要强上许多。: g u# }9 o' C. b% \, X: M
D9 h1 `; v: y9 ~今天,我们就翻开史书的记载,来解析一下黄祖这个人物,还原他在历史上的真实事迹,并对他军政两方面的能力,来作出一个客观的评判。 + u0 h9 J; v; P' w; W ' n$ e; `, h$ h2 j! Z《三国志》中没有黄祖的独立传记,《后汉书》、《后汉纪》等史料上,也没有单独提到过他的事迹。关于他的记载,我们只能从其他人物的传记(刘表,孙坚,孙策,甘宁等人的传记),以及当时的一些历史事件(主要是荆州军与江东军几次作战记录)中,去试着探寻。 0 S" m, M! m4 d" L3 i2 k+ y2 ? ! v. \8 m n+ ~% Z. ~2 O首先,关于黄祖的出生,一般认为,他就是江夏本土人,属于当地的大家族——“江夏黄氏”。( _- x5 ?5 B7 m( W5 Y. g4 Z
1 N5 {- Y$ {2 o1 @+ V2 j: T这里我们就要大致了解一下,荆襄八郡的地方历史: . l! q9 i. C6 W3 b7 F. z% l5 \: b/ }/ C, E0 }
据史料记载,在东汉末年,荆州虽然名义上是一州之地,天下九州之一,而实际上是处于四分五裂的态势。内有几大家族势力专横,各县官员据兵称霸;外有宗贼土匪据山为王,散兵游勇流民无数……; K# c2 |+ Q, f" o7 O
! e4 g3 P6 b9 y; K7 I
据《三国志-刘表传》记载:“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襄阳……”看得出,当时的江夏郡,完全是被贼人所控制,用来作为自己作威作福的资本。甚至,这些贼人还四处出击,占据了襄阳这样的重镇,搞得民不聊生。 6 z: }$ S& L; k 4 X/ r2 L+ s" b# L当刘表刚来到荆州的时候,担任的只是朝廷的“刺史”(类似于监察使)职务。靠着高人一等的军事能力,和多管齐下的政治手段,刘表才逐渐依靠荆州本土大家族们的势力,将荆州各地的宗贼一一荡平,归于自己这个“刺史”的治下。* P: \( C4 D* |( H" w4 T
7 M# n' L+ x9 q9 r& t
而刘表能从刺史任上,被转正扶正,升任“荆州牧”的最高地方长官,这其中还有黄祖的很大功劳。, J: I1 N, `2 w
2 T0 a) M% O/ d5 f9 I1 y: q据史料分析,刘表被朝廷封为“荆州牧”的时间,应该是在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时候的朝廷,由于之前的董卓进京,乱政霸权,导致君权旁落,实际上是处于西凉军集团控制之下的。: G! O$ @; S% `. o
" Y. U. ~2 Q, m: r$ Z由于董卓的残暴好杀,专权排挤,导致了天下人的不满。于是在袁氏兄弟(袁绍、袁术)的共同号召下,关东各地的诸侯们组成了讨董联军,双方数十万人相互鏖战,逐鹿中原。6 [2 N2 _2 C& O6 m, J0 q( b
4 N3 [% j/ a; u, O6 k
众所周知,孙坚是关东诸侯联军的先锋,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屡建奇功,多次获胜,将西凉军的吕布,胡轸,华雄等人杀得屁滚尿流。并率先攻入洛阳,收复旧都……9 J5 a2 E) F+ z9 A5 O3 X1 N+ B
2 Q, b- x4 e+ h r0 y8 L/ j之后的荆州地界,进入了刘表理政的时代。 s: N0 [; |7 P
9 I3 K+ c+ ]* J# T2 e$ P
应该说,刘表对荆州的治理水平,还是有目共睹的。他恩威并施,招诱有方,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在外交上,刘表又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屡次挫败袁术图谋荆州的行动,使得荆州八郡远离战火的袭扰,在乱世之中,成为了各地逃难百姓避祸的世外桃源之地。" S' a. |% N- W
* M3 G9 e" M" C$ X只不过,外表看起来再辉煌的盛世,都会有暗流隐忧。 & E) d: q8 c) V% e& F; Z" U$ g# b
实际上,从刘表迈入荆州的第一天起,他和当地豪族如蔡家(蔡瑁,蔡夫人等),张家(张允),蒯家(蒯越,蒯良)等家族的矛盾,就没有消停过。这些大家族支持刘表的目的,就在于看中了刘表的军政能力,能够有效管控荆州的地盘,并拱卫他们自身的利益。 ' U& B1 S ^. E# ]" b v4 ~( [+ t5 \6 h" x
然而,刘表想要收拢荆州的大权,并逐步掌控荆州的实际权力,就免不了要和这些大家族的人们,发生明争暗斗的冲突了…… , q N8 k6 a5 b/ J; r " r" U# r) D) l$ S4 u很不幸,黄祖在荆州地界,就是属于刘表一系的人物。据《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记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看得出,刘表和黄祖之间的关系,刘表对他是绝对的信任,他对刘表也是绝对的忠诚。 * g6 b0 n U M$ W" z- v- B' U5 w0 p; c
所以,在荆州的军界,黄祖受到蔡瑁张允等“掌军派”人物的排挤,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如同黄忠,魏延等被刘表提拔起来的将军一样,虽然各具才能(后来事实证明,黄魏二人都成为蜀汉的一流大将),但是在荆州却地位尴尬,被人排挤闲置,得不到重用…… 4 F% C8 C( I9 r0 P. T3 s$ X $ u$ |5 Q; w s& v# d这无疑是为黄祖埋下了,之后兵败身死的伏笔。因为他身处荆州的派系斗争旋涡之中,身后并没有一个雄厚稳定而有力的集团在支持他。一旦,江东集团重兵来袭,他在战场上失利,又得不到后方的军事支援,就很有可能陷入孤军重围的危险境地。 ' m6 g, O6 f6 c+ ]# G1 u. _3 q# p& [7 d/ f& ]1 {
更何况,对于江东孙氏集团来说,黄祖还是有着“杀君之仇”的大恨人物,恨不得手刃之而后快,以祭奠先君孙坚的在天之灵。一旦他战场失败,想投降都没有门路…… 4 `9 r3 L R5 P# u- h( I* n: R- N8 ~; @) i3 c+ H+ E/ V& b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江夏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战略攻防上的重要性。3 m! W4 S; i$ _" y* f) _1 S+ |. w
. q1 p% z& [0 G, b- o: t7 m( h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江夏位于荆州的最东端,地处处荆、豫、扬三州的交汇处,又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和长江的交汇点。江夏境内水网密布、道路交错,正好是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就尤为突出。% h) C. k k9 i# x, K, C9 A" @
& c, s! X, b5 d
对于荆襄八郡来说,守住江夏,不仅能够保障荆州的中心南郡,而且能在恰当的时机顺江而下,对东吴全境实施军事打击;同样的,对于东吴集团来说,攻占江夏郡也是建立西北江防,俯瞰荆州全境、并剑指西部益州地区的首战之地……" z- ~, X0 Z( l4 O7 C9 h
( [4 |6 V5 b8 d3 x; v6 T也就是说,江夏是荆州和江东之间,最为重要的枢纽,谁占据了它,谁就有了战略上的主动性。后来陆逊,吕蒙等人白衣渡江,偷袭南郡,导致关羽后路被断,败走麦城,最关键的原因也是在于,江夏郡之前已经被东吴所占领,整个荆州东部门洞大开。& B5 J6 l* G! F- M
. ]4 M" k' {9 r
所以,黄祖对江夏的镇守,等于是守护着荆襄八郡最重要的东大门,这是一块炙手可热的烫手之地,也注定了会是连年战火的交兵之地……) X/ N1 Q8 b' ~' K2 A" X+ G
6 C V8 M& ]" ]4 @而黄祖在江夏的守卫成绩如何呢?我们还是翻开史料的记载,来大概窥探一下:! N1 b* H2 N( g' {- d, S
4 D( U' W$ B7 ^( x* `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坚的儿子,江东小霸王孙策,率军进攻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孙策军打得大败,求救于黄祖。黄祖则派自己的儿子黄射领水军五千助战,结果还是为孙策所败。 / k( T( G5 C2 P' h8 J& C. F) \7 n+ m5 J" C3 ~) @9 g$ z, W# i
接着,孙策又收得刘勋部的兵将和战船,直逼夏口,并摆出周瑜、吕范、程普、韩当、黄盖等人组成的豪华战斗阵容。而黄祖在刘表援军的支持下,和孙策军奋力作战,虽然损失很大,并且丢失了战船军帐等物资无数,却也给孙策军造成了极大的消耗。最终,孙策在俘获一些人口和物资以后,便无力再战,并引兵东归,接受了小胜的结局。 ' i* q, a9 `8 j! l6 G6 K8 h; w$ c. M/ F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身死,孙权继任江东大统,在之后的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再次讨伐黄祖。这一次基本上是江上作战,孙权以兵力的优势,打败了黄祖的水师,但是却在攻城上遇到了难题。由于自家后方的山越人叛乱,孙权也只得匆匆返回。 ' v/ J6 y4 X- L- e# V) ~5 f6 f" p 3 [! l$ {0 D, _$ X( o而且在这一战中,孙权麾下的凌操因为孤军深入,被当时还属于黄祖的部将甘宁所射杀,算是折损了一员大将。(《吴书》记载:甘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 Z' _9 o9 v; S5 M7 z
4 ~9 q( W0 d7 b1 Z0 C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一直处于守势的黄祖心里不爽,决定反攻一次,讨回面子。于是派部将邓龙等人,领兵数千杀向柴桑。结果被周瑜大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而且生擒了主将邓龙(《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8 p2 X! U4 B* w$ ~$ U t